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二二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其他方面的许多重大改革,如农产品流通体制改  相似文献   

2.
提起小岗村这个地名,相信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2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以严俊昌、严宏昌为首的18位农民,将土地包干到户,首创了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从而引发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小岗村与大包干同时扬名,为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百军 《共产党人》2022,(10):43-46
新中国成立前,宁夏农业生产能力弱,靠天吃饭,粮食不能自给;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大办集体经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农业现代化,宁夏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宁夏建设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产值从1958年的1.8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58亿元,粮食产量从69万吨增加到380万吨。2021年,宁夏农业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农业经营也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巨变。  相似文献   

4.
钟山 《共产党员(沈阳)》2003,(2):14-14,24-25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的新情况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农村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5.
刘义麻将打得好。这是他自己说的,她妻子却对此很不以为然。“管啦,管不了。”她说。当初刘义是小队长,大小也算是个干部。“村里的干部凑到一起,也没事儿干,就得玩。”说这话时,刘义一脸的无辜。“说实话,我对当时的村领导就没什么好印象。”  相似文献   

6.
安子山村,是一个只有2038口人的小村。这里土地肥沃,但人多地少,仅有耕地360亩。1982年分田到户时,户均耕地只有1.2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加上水源、交通等不利因素,在2000年以前,人均收入从未超过900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年我只有14岁。”岳旭权谈起14岁前,家中只能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相似文献   

8.
凤凰古城,自古便有吹箫引凤的美丽传说,其西南10公里名日大梨树村,村如其名,梨树片片,逢其盛开,真如漫天白雪。大梨树村600多户人家,恰似晚春的花瓣,散布于山坳之间,寒来暑往,岁月悠悠,大梨树村经历着从未有过的翻天巨变。如果冥冥之中那  相似文献   

9.
王洁 《世纪桥》2003,(3):36-3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勾划了宏伟蓝图。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也为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1978年秋,严宏昌在一张毛纸上写下分田到户“生死状”,改革的奇迹“一夜之间”在小岗村诞生。30年来,创造,在一个国家的坐标上“星星闪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专业户、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民工、小城镇;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村民自治……农村改革的篇章一页页揭开,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历史一天天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海艳 《学习导报》2011,(21):24-26
伟人故里、革命纪念地、爱教基地、风景名胜区……韶山的每一个光彩夺目的光环上都诠释着她那厚重的历史与深刻的内涵。260万人次(2008年)、510万人次(2009年)、650万人次(2010年)……观众的每一次爆发式增长,都展示出这片红色热土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分量,见证着她科学发展、不断前行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12.
杨汇泉 《湘潮》2008,(7):42-43
常德的改革与全国一样,也是先从农村起步,从农村突破的。农村的改革,现在规范的说法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通俗的说法叫大包干。这一重大改革的推而广之,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常德和全省一样,相比全国至少迟了一年,有的地方可能迟了两年。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安徽小岗村17个农民用大包干红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三十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敞开农村改革的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村税费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已成为历史的定论.邓小平是安徽农村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邓小平站出来说话,没有邓小平提供的理论支持,安徽的农村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处在农村改革前沿的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产生的最直接的实践基石。邓小平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经验,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面对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邓小平同志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充分  相似文献   

16.
陈金庞 《江淮》2011,(6):22-23
每当农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安徽总能创造性地先行一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2000年春天,安徽吹响了建国后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三次农村改革的号角,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  相似文献   

17.
范希春 《湘潮》2021,(2):4-8
(续上期)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央始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从1978年到1984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已有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得以初步改善,农村减贫效应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然后发展到城市改革。农村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推广为最基本标志的,尔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小城镇的兴旺,农业商品化、现代化等等,逐渐发展成为滚滚向前的农村改革洪流,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极为壮阔的新农村图景。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12):35-35
自下而上的农村改革。农村的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而且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是在“地下”“秘密”进行的,地方组织对此开始是处于或担惊受怕、或限制、或睁只眼闭只眼、或等待之中,直到党中央、国务院肯定和支持,才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所有制改革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典型的自下而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初,农业上,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工业上,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政策,使各种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兴旺了,需要原材料,需要生产,需要销售,需要工人。以此为契机,带旺了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