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图书出版机构面临影响图书质量的诸多问题.图书质量是其生命线,是不容忽视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质量下滑的困境,是图书出版机构应该思索的当务之急.到稿质检制度在一些期刊社已经先行,并已初见成效,将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稿件杜绝在初始阶段.图书出版机构应该拿来为之所用,逐步形成图书的到稿质检制度,制定相关的统计指标,必将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21世纪被公认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其浪潮扑面之势不可阻挡。各种各样的信息将对出版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预言,在图书出版活动中,谁能够及时地掌握大量信息,科学地充分利用信息,谁就能取得主动权,在激烈的书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信息的搜集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好的选题可以使出版社兴旺发达,不好的选题却会使出版社步履维艰,陷入困境。选题的策划就是人们的思维对外界各种信息分析。加工和开发的过程。没有掌握大量的信息,选题策划便犹如空中楼阁。因此,信息意识应成为每一位出版者,尤其是编辑人员必…  相似文献   

3.
搜集到符合实际的民意信息是解决公共政策民意吸纳矛盾的首要步骤,而民意搜集的关键在于民意搜集的驱动力问题。我国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行,乃在于它能够通过相应的隔离-整合-压力机制,依赖于领袖魅力和政治动员的强大外部动力源,驱动民意搜集主体主动开展民意的逆向搜集活动。然而,这种类型的民意搜集机制往往可能面临动力源的单一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在后全能主义时代,由于卡里斯玛型领袖的离世和群众运动的消弭,加上现实生存环境的变化,民意搜集主体出现了内外部动力的双重不足趋势,原先那种通过深入群众来搜集民意信息的逆向搜集方式已受到现实的严重挑战。于是,一系列改革应对措施也逐步出台,但其现实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吴莉  严新玲 《学理论》2015,(3):88-89
元代图书的出版业沿着宋代的轨迹继续向前开拓,苏州也不例外。苏州的民间出版主要包括私人出版和商业出版,前者相对比较活跃。个人作品、家族先人作品刻印较多,刻印精良,纸墨讲究。但苏州在元代终其百年,留存下来的出版物寥寥无几,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图书馆文献信息数字化的进程,给滞后的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化、速度化、有效化的特色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方向的主流。图书管理员在网络化下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使得与网络信息化同步,这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国内众多出版社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已成为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建设是一场管理体制的革命,它用先进的思想模式和技术手段改变以前的管理模式,通过这场革命,最终实现出版社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资源数字化、商务电子化。目前国内大多数出版社的信息化应用主要在出版物创作与生产的现代化和财务管理的电算化,除此之外,出版业信息化还应包括: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应用;网络数字化出版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条件下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面临着文献信息载体形态多样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职能多层化、人员素质“信息化”等挑战。图书情报工作必须及时调整服务战略,实现其管理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晓 《学理论》2012,(2):104-105
数字出版从诞生以来就具有便捷、快速、海量、持久性的特征。传统出版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完善。两种出版模式的优点制约了彼此互相取代的可能性,决定了出版模式的双线发展。双线发展中,两者彼此发挥优势,容纳彼此的缺点,形成一条合作之路,更好推动我国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图书资料情报信息中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前提保障,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网络信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工作正朝着信息共享和虚拟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工作是面向高校师生的服务性工作,因此,以师生需求为导向,顺应信息化潮流,开发信息化个性主体的发展趋向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柳萌 《民主》2007,(2):37-37
最近得到两位友人赠送的新书,一是老作家袁鹰先生的《风云侧记》,一是诗人雷抒雁先生的《雷抒雁精短抒情诗选》,出于多年从事出版工作的习惯,还未顾上打开书页阅读,装帧设计的浓浓文化味,就让我有种享受的喜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反正在我阅读的视野里,已经好久未见这样的图书啦。自从我们忽然“富”起来,图书装帧也显得“阔”了许多,很有点“人一阔脸就变”的味道。只是有的变得俗不可耐,反而没有“素面朝天”悦目。  相似文献   

11.
12.
Books     
《Political studies》1976,24(4):520-523
  相似文献   

13.
Books     
《Political studies》1987,35(1):123-170
  相似文献   

14.
Books     
The Chinese Army after Mao, by Ellis Joffe.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ondon, 1987. 210 pp. £20. ISBN 0 6745 4849 3

Centre and Provinc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chuan and Guizhou 1955–1965, by David S. G. Goodm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86. 257 pp. £22.50. ISBN 0 5213 2530 7.

The China Challenge, by David S. G. Goodman, Martin Lockett and Gerald Segal. (Chatham House Papers 32)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ondon, New York and Andover, 1986. 86 pp. £5.95 paperback. ISBN 0 7102 1111 2.

Understanding Communist China: Communist China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8, by Tai‐chun Kuo and Ramon H. Myers.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1986. 179 pp. £17.50 hardback, £9.95 paperback. ISBN 0 8197 8341 4 and 0 8179 8342 2.

The Myth of Japanese Uniqueness, by Peter N. Dale. Croom Helm, London, 1986. xi + 233 pp. £25. ISBN 0 7099 0899 7.

Mongol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by Alan J. K. Sanders. Francis Pinter, London, and Lynne Reinner, Boulder, 1987. xxii + 179 pp. £22.50 hardback, £6.95 paperback. ISBN 0 86187 430 7 and 0 86187 431 5.  相似文献   

15.
Books     
《Political studies》1985,33(4):657-702
  相似文献   

16.
Books     
《Political studies》1984,32(2):315-347
  相似文献   

17.
Books     
  相似文献   

18.
Books     
《Political studies》1984,32(1):121-170
  相似文献   

19.
20.
Books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4):31-34

An examination of Mann's literary works and his personality reveals a complex attitude to fews. Literary antisemitism was common in his novels and stories but during his lifetime he denounced antisemitism and joined forces with Jewish organizations to fight Naz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