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新旗 《今日民族》2004,(11):51-53
2004年5月20日,兰坪推出“东方情人节”,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情人节”?中国人需不需要过自己的“情人节”?  相似文献   

2.
孙立新 《黄埔》2010,(6):56-56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年年都是给老人和孩子过生日,很少为自己过生日,没想到今年在台湾过了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生日。  相似文献   

3.
在爱的长河中,自己爱过别人,也曾被别人爱过。对于爱过自己的人,不常记起,可对于自己深深爱过的人,终生难以忘却。台湾大作家三毛写了那么多爱情故事,因为她太眷恋自己的从前,她把年轻时的全部爱情生活都融进地的著作中去了。三毛爱得太多爱得太深,喜欢回忆那些逝去了的往事,也许是她无法承受过多的负荷,最终以一只丝袜结束了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她忘了她曾经告诫过别人的“要珍惜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早晨”。而她在那最后一个深夜走进了永远的黑暗,再也没有看见第二天的朝阳。她疏忽了,她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心。每个人都有受伤的…  相似文献   

4.
袁晞 《同舟共进》2009,(12):35-36
走过几十年或明或暗的人生,谁都能剥下几层洋葱皮——从生下来到现在,我们发过多少誓言,又违背过多少誓言?谁能保证自己的一生从未给别人带来过痛苦?不少人参与过罪恶,而更多的人容忍了罪恶。  相似文献   

5.
珍言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有些缺陷放在别人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则很难轻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自己说过、做过伤害别人心灵的事,有可能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别人说过或做过的伤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辈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目无法原谅。  相似文献   

6.
一忌以言貌取才。列宁说过:“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这就告诉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必须坚持观其言还要察其行的  相似文献   

7.
留言板     
每个人都曾有过失败,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苦难,对于奋斗者来说,这是一种财富,是一块垫脚石;对于懦弱者来说,则可能是深不可测的沼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只要认准方向,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绝不能轻易地回头,更不因在乎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只想自己过得好中国人却千方百计要比别人过得好在过去的一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件,其中股神沃伦·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选择在中国举办了"巴比慈善晚宴",虽然终已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很多。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初,辽宁锦州女大学生胡某在网上认识了网名叫赛车手的男子,两人聊得十分投缘。男子说自己是赛车手,参加过不少大型比赛,获得过好名次,胡某十分欣赏,两人相互吸引并产生恋情。在赛车手的热情邀请下,胡某到大连见面,两人租房子同居,黏糊了两天。第三天清晨,胡某一觉醒来,发现赛车手消失无踪,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也不翼而飞,打电话给赛车手,己停机。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会接连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有的人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但总是犯不同的错误;有的人能够总结自身失败的教训和规律,不犯相同的错误,但总是犯别人犯过的错误:有的人既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凡是别人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别人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儿子,你好:你在来信中说,在你工作的村子里审判了一名过去的警察──祖国的叛徒,他在20年前曾迫害过苏联人,杀死并折磨过游击队员、老人和妇女。他是在苏维埃国家出生,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但却突然变成祖国的敌人。“要知道,生活本身在于教育。”你感叹道。……你也来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心灵中没有一颗神圣的火种,使人得到幸福的火种,即对人们的热爱,那就等于自己把自己推向孤独的深渊,为什么一个诚实的、热爱劳动的妇女的儿子成了叛徒?难道他没有过愉快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吗?从表面…  相似文献   

12.
董国宾 《人民公安》2010,(16):61-61
树,会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地过一辈子,让人最放心。不像云和鸟,飞来又飞去。说的话悬在空中,多少年都不会掉下来。树在扎根的村子里,本分地过掉一个早晨和黄昏、一个丽日和阴晦天,过掉一生大大小小的时光。说一些自己该说的话,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不要抱怨:请你改变自己》其实是几年前就火过的一本畅销书。书中主人公、美国人安东尼·罗宾在26岁之前的生活可以用"一团糟"、"穷困潦倒"来形容:"蜗居"面积不到10平方米;浴缸成了洗碗盆;人际关系恶劣,没有一个朋友……但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暗淡的人,后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奇迹搬地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并成为当今世界第一成功导师,世界公认的顶级潜能激发大师,为多位国家元首、世界名人做过顾问或咨询,也帮助许多社会底层民众激发潜能,度过困境。他由己及人、深入的励志思想,影响和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相信所有到过墨脱的人,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身心感受,描述它的美、它的艰难困苦。”这是一位网友对墨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抱怨的人以为自己经历了世上最大的困难,他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同样经历过这些,但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16.
经历过物质匮乏而又精神禁锢年代的人们,连同诞生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一道,都曾欢呼过精神决定论的终结。根据经典理论,物质第一论的确立对人和社会的进步自不待言,精神生活理应从宗教般的领导地位上跌落下来,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去。人们自可无所顾及地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各种物质需要,理直气壮地捍卫着自己的物质利益。那么,人类的精神生活到底占何位置?人的本能需要多少精神生活?此类问题自然早已有过各种诠释,本文只是试图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精神生活是什么?人的精神既然是依据物质客观存在的,那么人是否应该有一种独立…  相似文献   

17.
唐捷 《思想工作》2004,(9):28-29
在塞外青城,王金霞的名字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这不仅因为王军霞在人民大会堂做过精彩的报告,在内蒙古乃至中央电视台频频露面,更重要的是这位普通的军嫂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有人说,做女人难、做军人的妻子更难。而王金霞不仅是好妻子,好军嫂,更是一位极有事业心的女强人。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女工,到拥有万人企业的团委书记,从一名下岗女工到拥有3个服务实体的个体老板,王金霞吃过普通人难以吃过的苦头、遭受过许多人没有遇到过的艰难。但是她挺过来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时代女性的自强精神,是“军嫂”这个光荣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评价过低。即: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感严重的人,其思维活动、创造能力和工作效率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和影响。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干部中,虽然各方面都自卑的人比较少见,但是表现在某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12,(14):56-57
“怀才不遇”已经不是李白、杜甫等胸怀大志的名人的专利了。人在职场,空有一身技能却无法发挥价值,空有一腔宏图大志却因职务低微无法实现,足以让职场人焦虑不平。某网站曾做过的一次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575位职场人士中,有41%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34%的人偶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有25%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20.
爱读的人们     
梁晓声 《北京观察》2002,(12):56-58
我曾以这样一句话为题写过一篇小文--"读,是一种幸福". 我曾为作家这一种职业做出过我自己所理想的定义--"为我们人类古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服务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