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介绍说:“本书阐述的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本书的论点是,国家权力必须依然是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然而,若不同时分析生产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中存在的国家权力,就不会有国家理论。我还会论证,国家这个概念只有当人们将它与‘市民社会’联系在一起加以使用时,才有意义,反之亦然。就此意义而言,本书所提出的国家理论有赖于国家-市民社会分立的使用和发展。因此,本书对‘市民社会’这一范畴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民社会理论模式的建构对中国市民社会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它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特征。然而 ,有关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两个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 ,主要有三个方面 :在理论层次上不够严密 ;实证性研究远远不够 ;良性互动关系的理论根据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3.
西方市民社会历经政治自治、经济自治到社会自治依次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市民社会理论的传统分析模式即"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关系模式现今已失去示范意义。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经移植后在我国民法领域新时期所呈现出的"市民"与"国家"间冲突的情形下,实体民事法律的制度供给更应考量"市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术语,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处于流变之中。近代以来,洛克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有较深刻认识且后者对前者有较大发展。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正确地阐述了黑格尔颠倒了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主要集中为:市民社会是“伦理理念”发展的中间环节;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则主要集中表现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当我们谈论到民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特别是美国的民主。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民主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为了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建立在市民社会上的美国民主制度,认为我们应该效仿美国建立市民社会,进行彻底的民主改革。本文将对公民社会(市民社会)这一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来研究当今美国民主制度的真实性与实效性,从而认清我国民主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发端于古希腊,是一个历史渊源久远、内涵丰富的概念。哈贝马斯是对当代市民社会理念做出突出阐释的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将“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概念引入市民社会的讨论,并在全新的意义上讨论了市民社会内涵和作用。哈贝马斯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其市民社会思想虽然具有巨大独创性和深刻性,在多个方面把握了现代生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其理论本身还是存在许多缺陷。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并日渐生长,市民社会之网在人们的视野中日益清晰。市民社会的产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表现在:中国市民社会的生长能有效监督政府权力,遏制权力腐败;市民社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自治的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市民社会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推动我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市民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我国法治的健康发展,实现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发展的良性互动;市民社会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是维护我国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的概念已有近2000年历史,时至今日,它已被脱胎换骨地赋予许多新的内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带着目的论或功利色彩断章取义,这就易于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市民社会既表现为一种事实存在,又是在其之上的高度理论概括;它表现为一个整体社会中的功能领域,是以某种特征为抽象的社会形态,国家和市民社会都是社会中的功能系统,如果将其分裂开来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两者共存共生、双向互动。新社会阶层是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市民社会是我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但是,在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培育市民社会,实现新社会阶层与市民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市民社会的观念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核心.考察黑格尔之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学者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论述,总结其中有关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脉络.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中国本土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正、反、合思维模式下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将其纳入了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于唯物史观的探讨,就是从批判黑格尔逻辑法哲学中有关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思想开始的,并从中得到巨大的启发,并完成了对它的改造,赋予“市民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概念的意义及其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民社会是指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 ,黑格尔第一次从理论上界定了市民社会概念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市民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有积极意义。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的法治必然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关系基础上 ,并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界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关注是以对现代化的探索为背景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应当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因此 ,中国在探求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 ,同时 ,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正确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与试图通过理性的建构来消除二者之间对立的做法不同,马克思力图通过对市民社会这一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的深入解剖,不仅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而且也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实现人类从政治解放向社会解放的共产主义的公共理想。这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进行哲学批判所得出的必然的政治结论。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作为一种历史性范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市民社会具有典型的西方传统,所以很多人对中国是否存在市民社会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已经存在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基础,同时市民社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全球化环境下,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却是我国要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回顾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来阐述中国市民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呈现的特点,从而提出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有效路径。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最终将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构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市民社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角度对市民社会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并且对市民社会讨论集中关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市民社会的定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以及市民社会在促进民主和巩固民主中的角色问题等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孟涛 《工会论坛》2009,15(2):36-37
公民社会的理论主要发展于西方,其核心是指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中间领域。在当今,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公民社会建设肯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契约理论是由自然法学派所提出来的一种国家学说 ,但是它却具有超越于国家学说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因为它涉及到国家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以及权力与权利等深层次宪政理论问题 ,并且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人权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国家主义”于现实中对市民社会的渗透和侵吞引发了一股几乎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市民社会”思潮。这一思潮是对一个世纪前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也激发了中国学界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构想。笔者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作一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