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介林 《奋斗》2006,(10):29-31
近来,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们对我省能源现状作了进一步的调研,对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总体感觉,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未来20年我省能源工业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如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区域能源基地,不仅是我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支撑,也将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到能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因为自内燃机诞生以来,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所占比例一直在50%以上,目前已接近90%。面对化石能源日益短缺,国际油价快速攀升等世界性难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燃料乙醇不断升温,生物柴油浮出水面,生物柴油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  相似文献   

3.
陈佳 《宁夏党校学报》2008,10(4):103-106
中亚因其独特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重要目标。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进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4.
骆英 《理论与当代》2013,(11):35-37
能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六盘水市作为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型工业城市,能源消耗对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尽管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六盘水市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产业结构真正得到调整、优化、升级;二是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和利用,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也称原子能发电站,它是将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变的电能的系统和设备,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而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益枯竭,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核电在国际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何怀兴 《共产党人》2012,(12):45-46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作为西部能源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宁夏近年来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宁夏发电集团坚持在传统能源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化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站在高处的“起飞”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能源路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成了当前各国广泛关注的话题。“关注能源战略,为中国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来自西南腹地的贵州燃气也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张建新 《学习月刊》2012,(13):43-44
在21世纪.世界上没有任何经济要素.比能源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更大。当前,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施加影响.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都跟能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大国之间争夺能源资源的斗争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能源问题不但间断地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而且成为影响战争与和平动向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冷珊珊 《求贤》2013,(4):12-15
当今,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明确了新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绿色环保新能源研究方面,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王成山教授带领课题组在智能配电网、微电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技术突破,为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及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到2020年,瑞典将完全结束对石油的依赖,成为第一个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石油引发了战争,石油造成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因石油而起。尽管如此,各国的石油使用量还是节节攀升,石油的价格也一路猛涨。为此,各国竞相开发可再生能源,期望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石油危机。最近,瑞典官方高调宣布,瑞典将在15年内完全结束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此言一出,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为之欢呼。瑞典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个可持续发展部,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指导和扶持国内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如果能源问题解决不了,就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能源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能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与展望:能源供需关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丹 《新视野》2006,(5):24-27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供需关系紧张,一方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刺激了能源生产与能源建设。造成“十五”期间能源供需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过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发展加快,以及我国过去对能源供需关系的调控过度,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工作的力度不够。我国的能源资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能源战略由追求自我平衡为主转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能源资源;我国能源过度消费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能源安全问题又促使我国能源政策由鼓励生产达到供需平衡转向节能、环保。“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方针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鹏飞 《世纪桥》2012,(5):65-66
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但是我们在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同时,也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当今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开发利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保证着我国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防安全。本文在立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并结合我国实际能源现状,着重论述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面临着共同的能源问题,无法独自解决,因此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是符合区域内各国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的最优选择。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法律制度涉及该组织的宗旨与原则、组织结构、法律地位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目前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还存在很多现实障碍,其真正建成尚需时日。中国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张国庆 《廉政瞭望》2010,(19):59-60
没有人否认,伊拉克战争的进退,与经济有关。尽管之前的布什政府羞羞答答,但格林斯潘却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公开的秘密:伊拉克战争是一场能源战争。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勇敢小孩,格林斯潘在回忆录《乱世:新世界中的冒险》中大胆揭露了美国发动伊战的根本原因:石油。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14):4-15
在互联网时代,“黑客”“网络攻击”等名词已耳熟能详,而“网络战争”也随着各国加紧筹备自己的“网战正规军”而从幕后走向前台。近日,美英等国相继公开自己的“网络战争攻略”,“网络战争司令部”更是像沃尔玛分店一般快速在各国成立,眼见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战争”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17.
万捷 《党课》2012,(16):116-118
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资源,石油可以使一国因富产而强大。因而,在很多人的眼中,石油富国与奢侈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而事实上呢?像沙特、科威特那样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是富得流油,不仅王室大臣们挥金如土,  相似文献   

18.
昌图的优势在哪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如何走?这是摆在辽宁省昌图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他们对县情进行了重新定量、定性和定位分析。昌图县拥有诸多资源优势,一是能源储量大。二是石灰石质量好。三是农业资源丰富。如果围绕这些资源做文章,利用这些资源抓招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伊始,俄罗斯挥起天然气“大棒”,直接指向了乌克兰。尽管这次较量以双方各让一步而暂时平息,但其结果及未可预知的深远影响令欧洲各国乃至全世界心有余悸。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俄罗斯的能源问题上,联想到近年来俄罗斯围绕能源问题开展政治、经济和外交活动,人们不禁要问:俄罗斯能源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在世界的分量到底重几何?从当今的能源结构来看,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和水电这5种一次能源中,石油、煤炭、天然气是主导性的战略资源,占87.7%。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里海,经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是一条巨大的能源富集地…  相似文献   

20.
新疆涉农龙头企业介入生物质能产业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要和谐健康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元化新型能源体系。在新疆发展生物质能的重大选择中,涉农龙头企业是变革中的重要力量。而丰厚的生物质资源,技术研发上的重大突破,总量巨大、可管理性强的伴生生物质,石化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充分发展,是新疆涉农龙头企业介入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