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九师一六四团农机站回族职工马和平和妻子杨晓琴结婚22年,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从结婚就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勤劳致富,妻贤子孝,家庭和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当地传为佳话。结婚头两年,由于杨晓琴不是职工,生活来源仅靠丈夫一个人维持,日子过得相当贫困。1991年,团里开始吸纳新职工,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毕竟自己可以参加工作了,可要是真的上岗,孩子当时还不到一岁正  相似文献   

2.
詹伟明 《党员文摘》2009,(12):22-22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开小公司,母亲是公立小学的教师,日子过得殷实而温馨。  相似文献   

3.
<正>阿克拉木家是一个大家庭,有5个儿子、4个儿媳妇、3个女儿,妻子于2009年6月去世,在改革开放前期,一家十几口人仅靠阿克拉木和妻子曼流浦哈两个人200元的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1998年,农十二师一○四团党委制定了牲  相似文献   

4.
党的优秀战士、闽南话剧运动先驱柯联魁同志牺牲四十八年了。柯联魁一九一○年出生在漳州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里。父亲柯逢昌是个制鞋工,夫妻膝下有六个子女,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是为了不使后代象自己一样吃没文化的亏,省  相似文献   

5.
正在二师三十团,有这么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照顾子女,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敬如宾。虽说日子过得有些平淡,但一家人生活得总是其乐融融。他就是园林三连职工——谢小波一家。今年43岁的谢小波是园林三连一名一线职工。他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特别轰轰烈烈的事迹,却以互敬、互爱、和睦、温馨、幸福的气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生活中的不平凡小事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用真情与挚爱搭起  相似文献   

6.
<正>31岁的艾买江·买买提是一师十一团六连职工,家中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小的时候全凭父亲一个人挣钱来养家,一家7口人日子过得拮据,艾买江·买买提很小就立志,自己长大后一定要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前几年,为了能让两个弟弟顺利完成学业、改变家庭现状,艾买江·买买提什么苦活都干过,但是都没有很大的变化。5年前,头脑灵活的他看中了大马力机械在农业现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参加一个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在学习讨论时,一位来自农村党员积极分子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细细想来,使人深思。这就是入党请客之风在农村一些地方相当盛行。 据说,在农村一些地方,入党请客这一现象较为普遍,从填表成为预备党员到转为正式党员都要请客。在这些地方,入党与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老人过生日、子女入学、孩子入伍等同样都得请客庆贺。一位青年入党,请客摆了五桌酒席,还杀了一口猪。这对于农村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么一户平凡普通的家庭,他们用勤劳、朴实、宽容演绎着小家大爱最朴实的幸福。他们就是绿翔建安公司机械分公司芦万新、冯丽的家庭。今年51岁的芦万新,是绿翔建安公司机械分公司一名机械驾驶员;今年48岁的冯丽,自谋职业,靠勤劳的双手为家庭创收;儿子芦航伟在克市打工,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也算和谐美满。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过着和  相似文献   

9.
同样是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信息不灵,同样是从1984年以来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十师所属的农牧团场中,职工收入状况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近几年,笔者经常到基层连队和职工家庭调查走访,发现不少农工依靠党的政策,逐步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家庭甚至连旧社会的地主都望尘莫及。而有些人的日子却过得很艰难,少数人几乎是在靠救济勉强为生,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小舅子成了徐百万 在一八一团一营二连,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徐百  相似文献   

10.
普普通通的衣着,白里透红的脸颊,温柔中透着精明能干的眼神,说起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二连养猪大户黎远秀,职工都说这是个女能人,种植养殖样样在行,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家庭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家底     
向贤彪 《奋斗》2024,(4):75-76
<正>家底,是一个家庭经济实力和生活状况的体现。家底厚实,说明这个家庭有经济实力,日子过得殷实舒适。家底一旦与党和人民事业相联系,就能折射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闪耀出崇高的人格魅力。共产党人真正的“家底”不是金钱银元,而是崇高的信仰、无私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2.
“李茂春家装电话了”,平常普通的一件事,却在一三一团十三连人的话题中多了几句好奇的议论:“一个孤老汉装电话干什么?” 70岁的李茂春在退休之初,仅靠一份退休工资维持家庭生活,是家属的老伴常年患病就医,儿子在外读书,日子过得就  相似文献   

13.
正于恩江是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村民,1963年出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家共有四口人。于恩江与妻子刘凤荣省吃俭用、勤俭节约,勉强供一儿一女在高等学府读书。因家庭开支额度巨大,入不抵出,家庭生活陷入窘困。根据于恩江的家庭生活状况,2015年12月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于恩江在未脱贫前,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困苦的时期。于恩江是个开通、明事理、懂感恩的人,在他的心里,自己  相似文献   

14.
哭穷与示弱     
我有一个陕北农村亲戚进城打工,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家里老人有病,两个娃正在上学,欠了不少债,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可是问他过得咋样?他却既未哭穷,也未示弱,反倒颇为满足地  相似文献   

15.
官严勇,1962年农历9月出生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册前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里.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庭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手操持,小严勇也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她常跟儿子讲,我们家日子过得苦,可还有好心人来帮我们,你长大后也要多帮助其他的受苦人.母亲用朴实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官严勇,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善良、诚实、上进、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6.
天津百姓有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必受穷。意思是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要精打细算,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做人亦是同理,一辈子要想过得幸福平安,也需要算好人生的这本账。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可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才对呢?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9日,对于农六师军户农场一连职工马洪喜来说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不仅搬进了新楼房,而且与该场373户各族职工家庭在同一天被农场党委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马洪喜是军户农场一连的一名职工,这几年来,他承包种植了几十亩地的酿酒葡萄,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小日子不仅过得红红火火,而且夫妻俩乐于助人与邻里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去年农场在场部兴建保障性住  相似文献   

18.
日子断想     
一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颇具哲理的话:有的人过一天就等于过一生,有的人一生却等于几个人的一生。 日子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你无所谓时,也许它就平常得那么让人乏味,而当你细细咀嚼时,就会感到日子的一种渗透。  相似文献   

19.
王忠清  陶吉忠 《实践》2010,(6):30-30
提起磴口县隆盛合镇的香英,人们不禁竖起大拇指,过去只看到她在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忙碌的身影,现在在电视报纸上也经常能看到她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女性,她把自己的家庭整治的有条有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社会公认的科技致富、创新发展、邻里互动、绿色家庭的标杆,她本人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人见人夸的孝顺媳妇,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最“干净人家”和最“精巴媳妇”。  相似文献   

20.
<正>9年前的小官亭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也没有收入。挣钱难长期困扰着村子发展,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微薄,日子过得艰难辛苦……而赵子阳却早已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兴办起了纸管加工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自家日子过得宽裕舒适,乡亲们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为吃穿发愁,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