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世纪的非洲政局走出了几许迷茫。1998年和今年初,人们看到了塞内加尔、几内亚的士兵冲进了几内亚比绍;南非和博茨瓦纳的坦克巡视在莱索托首都的街头,尼日利亚的运兵车奔突在塞拉利昂的大地上……武装干涉的实施者均为非洲国家。这一新的国际现象被一些非洲问题专家冠之以“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干涉主义的内涵从地区干涉到全球干涉,从保障地缘利益到声称保护人道,已发生重大变化,武力干涉几成家常便饭,这不由使人提高警惕去年以来,随着阿拉伯之春的泛起,美国深为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所困扰。受到冲击的所谓集权国家,其中一些是美国的长期友邦,而另一些则是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干涉主义“与中国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放 《长白学刊》2000,(4):24-27
干涉是现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常见现象,它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美国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霸权主义“全球化”翻版。这无疑将对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构成潜在威胁。为此,中国应着眼于制定全球战略,参加各种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进程,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流国家,通过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拓展国际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人类制定了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宪章,而今美国冒出的新干涉主义却称联合国宪章已经过时,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严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趁机推出“新干涉主义”思潮,试图以这一模式重新建构世界格局。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干涉主义”?对此,我们很难对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透过科索沃战争这样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我们看到,新干涉主义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表面上要捍卫“人道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法制等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主要手段来推行霸权主义,目的在于建构有利于西方的国际新秩序。缺乏人性化:全球化的陷阱  由于“新干涉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议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动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已经是美国连续第九欢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遭到可耻的失败了。我们知道,自己的人权状况就不怎么样的美国一再对别国的人权问题指手划脚,是与其提出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浙干涉主义”政策分不开的。为此,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教授郑杭生同志,请其对“新干涉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霸权主义本质以及对国际政治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记者:郑教授,请您向我…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下旬,我应广东省政协的邀请,对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发表了一篇有关国际形势与公共外交的讲话。会后,广东省外办的老主任黄子强问了我一个问题:谈起外交,大家都记得周总理讲的"外交无小事”。由公共外文的开展,参加公共外交的人数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解“外交无小事”?  相似文献   

8.
韦世强  韦国友 《前沿》2010,(16):129-13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动"外交革命"以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势力和影响;与"外交革命"一脉相承,毛泽东开展一系列"革命外交"行动,以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然而,"革命外交"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对它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占林 《半月谈》2004,(8):85-87
今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大选中以压倒优势获得连任。普京的连任,加上支持他的“统一俄罗斯党”年前在议会选举中的大获全胜,以及一个与叶利饮政权没有瓜葛的全新内阁的组成,标志着俄罗斯正式进入“新普京时代”。普京在第二任期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外交的主旋律将是进一步谋求和捍卫国家利益,以实现普京提出的三大任务以及富国强民、重振大国雄风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97年5月布莱尔上台后,依托“新工党”,大力推介“第三条道路”,以图建立跨世纪的“新英国”。1999年布莱尔将会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又会将一个什么样的英国带入下一个千年呢?改革之年布莱尔是携带着改革方略入主唐宁街的。一年多来,他的改革遍及英国的各个角落,触及到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因为因循守旧和保守自足而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气象。因此,布莱尔的改革如一股悄然而起的春风,给英国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去年9月,布莱尔在英国工党年会上说,1999年仍将是个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侧重点却有所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小舞台到大舞台,由立异转向求同,由斗争转向合作——从1959年进入外交部开始,吴建民亲历和见证了共和国外交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7月21日晚,在纽约州尼亚加拉瀑布的彩虹桥,中国公民赵燕被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野蛮殴打。7月25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此表示关切,要求美方彻查,对侵犯中国公民人权和人身安全的事件进行处理。据报道,美国国务 院表示,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在对中国公民赵燕在美加边境遭到移民官员殴打一事展开调查。美国的检察机构也已经对殴打赵燕的涉案人提起公诉。7月29日鲍威尔回信,对此事表示震惊,要按照法律,彻底追查肇事者的责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里奇日前也致电中国驻美大使馆临时代办兰立俊,称国土安全部执法人员殴打…  相似文献   

13.
经济繁荣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超越经济繁荣与发展,最终指向文明的存续与勃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更凸显出"一带一路"这份发展蓝图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张明菊 《桂海论丛》2005,21(1):53-55
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运用无论是在"一边倒"体制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还是着力推进"世界革命"之时,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只有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才真正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才 有了全方位的运用。与此同时,伴随着"和平共处"思想的发展,中国外交也日臻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交进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相反新常态是指改革不断深化、理念不断更新、战略不断升级的积极有为时期,因此把握好、利用好这一新常态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有效缩短与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实力差距。  相似文献   

16.
<正>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回忆之路、发现之路、未来之路,也是历史上延续至今的和平对话之路。我们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不平凡历程中,看到了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看到了东西方的文化多样性和各国辉煌的艺术成就。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合作举办纪念丝绸之路计划35周年大会和系列活动。中亚五国部长、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团和各界代表上千人云集巴黎。大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院墙前,参观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青少年摄影比赛优秀作品时驻足赞叹;观赏中国画展、聆听法国华裔艺术家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与少年汉服礼仪表演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31日,历史在这天定格,日本政坛“变天”,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打败战后统治日本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千年老大”自民党,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也随后闪耀登场,担任日本首相,日本由此进入鸠山时代。但是,这个拥有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新首相和有着纯正政治血统的“世家子”,在其竞选过程中,声称要“疏美国亲亚洲”,带领日本吻别美国,拥抱亚洲,定情中国,引得世界侧目,纷纷“热议”日本的对外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8.
<正> 国际外交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和规律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是其内政的反映和延续,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中国外交学界在研究满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外交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清政府的外交丧权辱国,民国政府的外交挟洋自重,崇洋媚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今年3月17日,李肇星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任外交部长,外交部的中心任务是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抓住并尽可能地延长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两个月的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9.
洪明基 《北京观察》2014,(10):46-47
正北京市各类社团组织、青年组织为香港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及海外企业家们提供了多样的交流沟通平台,使得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正是通过这些民间活动,海外华人华侨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国情,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这样实际达到的"民间外交"效果非常好。"民间外交"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可以使中国软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大》2013,(1):32
5年来,外事工委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本着外事工作"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大自身工作需要"的宗旨,积极开展与外国地方议会的交流与交往。较好地完成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组团出访工作。委员会以友好城市关系为依托,以广大华人华侨为纽带,通过组团出访不断拓展与国外地方议会交流交往。5年来,外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