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力 《中国发展》2002,(4):37-48
本文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入手,研究了建国以来四次调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阐述了农业新阶段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外延、意义,从新的角度对所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及总体思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在调整工作中抓住项目、规模和科技三个环节,做好特色文章(一)选准项目,以项目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从当前农业生产的形势看,一方面是常规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谁先觉悟,率先行动,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调整农业结构,首要的就是要注重特色,瞄准市场需求选准项目,以项目带动农业发展。要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培植具有特优质量和地方风味、市…  相似文献   

3.
我省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势逼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是我省面临的唯一选择。加入WTO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比较而言,我省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在质量方面却是劣势。质量不如人正是我省农产品的根本性忧患。全力  相似文献   

4.
我县确定调整的目标是,从现在起至2004年,基本建立起结构明显优化,布局较为合理,质量明显提高,活力进一步增强,能够较好适应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新框架。一,树立一盘棋意识,围绕调整抓好规划的落实。一是成立专门班子,加强领导。成立由县委、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结构调整的规划、实施、指导和考核,制定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及实施方案;镇乡成立相应机构,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方案,制定本镇乡调整的具体目标、确保调整取得实施。二是按照“一次性规划,大规模发展,分  相似文献   

5.
《前进》2000,(5):1-1
同全国一样,山西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20多年来,山西农业的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农产品总量和农民收入逐步增长。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农村经济结构和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的影响,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稳定解决,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根据省委部署,进一步深化我省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基本目标就是要稳定解决贫困户温饱,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为此,我们就必须按照《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6.
王生铁 《政策》2000,(3):4-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以后,湖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形势,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说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规中心任务?90年代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农副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跌;大量自然资源不合理耗费,生态环境恶化;农村体制改革处于僵持阶段,各种制度、规定及管理办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这些都突出反映在农民收入这个综合指标上。这几年,很多地方的农民收入徘徊不前,负担却日益沉重。甘肃酒泉市有户农民,家有5口人,10亩地,种一些苹果,树下种小麦,去年因小麦和苹果的价格下跌,收入未增,今年又因缺水,自家只种了3亩地,其余的…  相似文献   

8.
9.
经过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 ,上饶的农业形成了以粮食、畜牧、水产为主 ,辅以蔬菜、油料、果业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生产结构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结束了农产品短缺的历史。全区农业结构由“以粮为纲”向“多业并举”转化。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了 31.2个百分点 ,传统的粮棉油比重大、多种经营比重小、种植业比重大、养殖业比重小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饶地区的农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多而不优 ,优而不多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纵向看 ,农业还没有完全跳出…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确认识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的背县和意义结构调整不是新话题,是农村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当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不完全一样。总的看,我国农业结构大的调整,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突出的有三次——第一次是80年代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的高速增长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1979-1984年长达6年的农业“超常规”高速发展,到1984年,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结构性、地区性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01,(18):9-10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党80年历程的新鲜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经贸工作必须时刻牢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学习和不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全省经贸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訚柏 《创造》2002,(5):46-4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南华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大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部分群众的生活已向小康迈进。1990年与2001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6元增加到6307元,增长5.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68元  相似文献   

13.
14.
翁行德 《政策》2000,(4):17-19
在跨入新千年门槛的时候,中国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对于湖北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大机遇,迎接这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同时指出,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加以确定下来,并长期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提出了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调整的基本原则和重点。指出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仅要搞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还要搞好农村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构问题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短缺经济向饱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结构问题尤为突出。结构不合理引发了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有些矛盾还异常尖锐,既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迫在眉睫。当前,调整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调整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五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农业在产品供求关系、生产目标、增长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变化;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的全面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生产目标由过去的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转向在保证一定数量基础上追求品质、效益和安全;增长方式也由过去的主要依靠传统投入和劳动集约转向劳动力数量已经开始绝对减少和对资本、技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经营形式也由过去的单纯的原料型生产转向生产、加工、营销相联结的产业化经营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判定,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而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结构问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矛盾,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失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需求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千方百计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调整结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振兴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一定意义上说,优质化就是市场化,优质才能高效。不解决品种和质量问题,就会出现增产不一定增效,丰收不一定增收的问题,甚至出现谷贱伤农。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第一,要加快优质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