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淑华  孟志辉  王夏炎 《前沿》2009,(6):177-180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直接影响全局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其中,既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当然也包括文化因素。但通常来看,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阻碍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即物质弱势,其文化制约因素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入手。分析由此引发的各种障碍因素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对此进行逐步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探索其规律性及解决途径,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我省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欠发达地区。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把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之战,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在继续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摆在欠发达地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一、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丽水全市立足于欠发达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在努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4.
毛子荣 《今日浙江》2003,(24):33-34
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地方党委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广大于部群众的迫切愿望。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打破旧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跨越式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相似文献   

5.
吴雪桦 《今日浙江》2005,(10):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希望我省要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山,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应重在强化争先意识,自我加压,积极有为,全方位争先。欠发达地区争先精神不足之成因改革开放20多年来,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地区逐渐拉开了距离。以江山市去年经济发展为例,人均生产总值仅全省的45%,人均财政收入也只到全省的一半。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固然有经济上…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要配套建设综合治理张敬涛认真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切实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是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孙飞翔 《今日浙江》2003,(17):14-15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省对欠发达地区先后实施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今年起,又围绕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开始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实施“接轨上海、融入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振兴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臣然 《青年论坛》2007,(3):111-114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认清发展县域经济的制约因素,处理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关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民营经济、抓好招商引资,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必然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带动新农村的建设,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破解“三农”难题、加快自身发展的大好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  相似文献   

10.
白常德 《创造》2004,(4):50-5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重点难点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因此,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问题,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全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参差不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丽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召开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我有幸作为一名代表,亲耳聆听了江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江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所有制改革的科学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宝库,标志着我们党对所有制改革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联系我们咸宁的发展实际,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迈进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我们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彻底突破“纯而又…  相似文献   

14.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异。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领了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拉大了与欠发达地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丽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少数民族特点 ,切实加强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最高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它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结果 ,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并强调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发统一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将现代物流引入农村,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促进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小城镇建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80年代初,一些有识之士就讲小城镇是个大问题、大政策。90年代末,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  相似文献   

19.
杨春燕 《传承》2008,(18):132-133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镇化,是落后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结合甘肃这一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中心村庄发展构想。文章认为以发展中心村庄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建设符合甘肃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多民族聚居的实际。中心村庄将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