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张秀英财税体制改革,是1994年开始实施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配套改革中,难度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一项改革。它是在中央行政性分权、减税让利约路子走到尽头、经济利益刚性化、经济行为复杂化的背景下开始的,目标在于通过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安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公安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方方面面和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目前应以改革管理体制为主攻方向,争取在以下几方面有重大突破: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在坚持公安部、省级公安机关下管一级的同时,以市为块,对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实行垂直管理;二、建立适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的勤务保障机制;三、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建立统一、高效、上下协调、运转灵活、联系群众的公安运行机制;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公安队伍特点的一整套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 ,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精神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创造性地做好各项改革开放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作为机关后勤部门 ,如何结合后勤工作实际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 ,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关后勤运行机制 ,是一个大家都在探索的问题。服务社会化。机关后勤的基本任务是为机关服务 ,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做好机关后勤工作 ,要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 ,全面提高机关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江阴市的机关食堂和会议服务等 1 8个后勤服务项目引进社会…  相似文献   

4.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由国家制定、认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采取允许、命令和禁止的明确规范形式,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因此,与道德、习惯、政策等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律更具有普遍、明确、稳定和强制的特性。与这些特性相适应,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着独到的指引、统一、评价、预测、教育和惩诫的作用,这些作用保证了国家和社会生活进程所必需的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从而满足人们对有秩序的社会生活的根本追求。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层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研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本刊从本期起开展社会保障知识讲座,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陈安民一,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在明确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使用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户手中,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机制。这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不仅是一个提法上的变化,而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发展,而且将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改革过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性措施。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爱诺教授曾经指出 :“市场经济培育了企业家 ,企业家构建了市场经济。从某个意义上说 ,市场经济也是企业家经济。一个不重视企业家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认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机关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而且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搞好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条规律是不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01,(2):40-42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应实行一种什么样的就业制度,这是一个关系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我们认为,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就业制度亦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应彻底告别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实行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就业制度。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创建新型就业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邓小平在1979年接待外宾时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今年2月南巡,他又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编者按: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上,人事部提出了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即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宏观人事管理体系、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提出决定》中指出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个主要环节,都同人事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李立功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财税、金融、投资、物价等各项改革措施的大举推进,如何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弥合新!日体制转换中的行政管理“真空”,减少经济体制改革中权力和利益重组...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使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这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相比,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高舜礼(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加以保障。在这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无疑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必需的人才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我国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我们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加快改革的步伐,把发展与改革统一起来,从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经济体制。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它为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契机。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解决好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及转变政府职能这互相联系的三大问题。作者围绕这三大问题。从微观、宏观及平等竞争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性的突破从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的手印,到大包干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国有企业改革星火燎原;从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到多数商品定价随市场潮涨潮落……改革沿着市场化的方向一步步前进,实践也在一次次加深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早在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此后,他又多次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992年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20.
11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实践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机制与公有制为主体且多种所有制并存,效率优先,讲求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内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加快市场化进程,规范政府职能,建立科学的人本假设理论,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