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内容包括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透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也呼吁两岸以"一中原则"为基础展开政治  相似文献   

2.
经贸联系在两岸政治冲突中的化解作用刍议修春萍*去年六月以来,两岸关系的大幅波动引起了多方的关注,由于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妥协,80年代后迅速热络起来的两岸关系由此陷入了僵局。在僵持的特定环境中,两岸间业已存在的许多政治歧见和种种差异被凸显了出...  相似文献   

3.
来信     
《南风窗》2013,(18):10-10
1柳传志、马云在某种场合公开宣称不谈政治,就像是说出了"皇帝没有穿新装"、"房间里有大象"的那个小孩,他们打破了集体的合谋性沉默,捣乱了日常生活的戏剧表演。对此我们不应过多去责备他们的政治淡漠,反倒是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孩童般的勇气,因为常人总认为这些企业家自身似乎就是政治的既得利益者。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也不愿意谈政治,其背后的现实根源是什么?既然这些企业家打破了"不谈政治"的沉默,我们就不应在"沉默的螺旋"下继续对政1  相似文献   

4.
《台湾研究》2015,(1):15
编者按: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空前的惨败而收场,多数论者对这一结果的基本解读是: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大幅改写,民进党已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准执政态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的挑战。迄今,岛内政局仍处在选后的震荡之中,大陆方面在平静面对选举结果的同时仍然保持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既定步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亦异乎寻常的理性,对台政策似乎并未受此选举影响。如何更深入地剖析选举的结果及其对台湾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呈现出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互信,循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发展路径,两岸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协商谈判,签署了16项协议,达成了1项共识,可以说在短短4年时间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三通"的实现和《两岸经  相似文献   

6.
台湾民粹主义是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不仅涉及到民主化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嬗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台湾学者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理论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的论述中,强调两岸要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是对大陆几代领导集体长期对台政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融合了情、理、法,并兼顾到两岸政治现实的概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两岸必须也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两岸在"尊严"理解问题上存在落差,充分说明了将心比心的重要性。两岸应该在特殊历史经历、理解对方政治难处、尊重对方民意走向、尊重对方社会制度、理解民众心态差异等问题上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深化相互信任,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也正面临着一些不尽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认识和做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更好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现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就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巩固与扩大政治认同与互信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前提。海峡两岸应戮力同心,“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断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深化政治互信基础,维护与发展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理论,新功能主义认为,市场化带来的相互依赖,推动了功能领域的合作不断"外溢",从而使最初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外溢"为政治一体化。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间经贸往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不过,两岸迄今在政治议题方面的对话与协商仍未开启,"外溢"效应在两岸关系中的表现似乎并不明显。本文通过运用哈斯-施密特架构对两岸关系的分析发现,实体大小、多元程度、联盟权力这三个因素不利于两岸进一步整合,而合作前后的交流频率与促进整合成高度相关,政治精英对整合的态度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与巩固,传统安全因素即政治与军事对于两岸关系的威胁逐渐淡化,但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跨境犯罪、传染疫病、重大事故、恐怖主义等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上升。两岸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合作,强化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控制能力,优先解决和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重大冲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12.
张顺 《台湾研究》2015,(2):69-77
2013年"白衫军运动"以后,台湾青年世代一反过去政治冷漠的常态,大规模参与"反核四"、"反服贸"、"巢运"等社会运动以及选举活动。本文以政治学的政治参与理论为模型,系统论述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以往特点与近几年表现出的新动向,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并评估其新动向将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两岸关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或曰对外交往问题既是处理两岸政治关系的关键性议题,也是岛内"台独"势力直接操弄、塑造悲情意识凝聚民意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在两岸关系大发展、大交流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它,已经成为两岸互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主要体现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邦交国"关系两方面。祖国大陆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解决"国际空间"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当灵活务实、循序渐进,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系李义虎副教授主编的《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一书已于7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台研重镇,长期潜心研究台湾问题。作者有鉴于目前两岸关系的紧张状况,为了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两岸关  相似文献   

15.
经过10余年的紧张冲突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的冲撞,两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台湾更是在低谷徘徊的两岸关系中受损严重。在此同时,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得到加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牵引,台湾新任领导人采取了与以往几任台湾主政者不同的两岸政策措施,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动态发展之势。然而,两岸关系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存在的问题与隐忧难以忽视。本文拟就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原因、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隐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是一个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议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正因为此学界更多地侧重于从现实政策角度出发分析即时性的重大事件并进行对策研究。任何实际问题皆蕴含着内在的规律或模式,只有从理论意义上探索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岸关系背后的影响因素。两岸经贸关系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轴,也是两岸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本文拟对两岸经贸关系研究的理论运用作一回顾,探寻新形势下持续推动两岸经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理论创新与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两岸各方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阶段。这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同时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如何突破政治瓶颈,开创新前景的问题。为此,大陆方面继在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商谈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协商达成和平协议”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后…,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又郑重宣示,“着眼于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18.
试析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刘国奋*自80年代末以来,两岸关系可以说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在这段时期,两岸经贸关系较之前期可谓迅速发展;两岸各项交流活动渐次展开,并为解决其中衍生的问题启开了两岸事务性商谈。与此同时,两岸的政治关系却日益紧张,...  相似文献   

19.
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在台湾问题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等特点,出现一批相当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就大陆两岸关系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求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进入了政治转型期,开始从传统的国民党威权政治统治向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转型。当代台湾的政治制度转型不仅给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台湾政治制度转型问题,不仅是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在研究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研台湾新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积极寻求对策,在台湾新政治生态下,设法避免和扭转对两岸和平统一不利的因素,鼓励和推动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的因素,为未来两岸最终和平统一营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