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从宪法的角度讲,和谐社会就是有健全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有完善的权利保障机制以及适合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救济机制。这就必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宪法的关系,继而完善宪法,创新宪政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和谐社会的需要来阐述宪政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与宪法的发展总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宪法要先行完善为社会和谐前行铺就轨道。  相似文献   

3.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保障人权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底线,社会的内在和谐是制度性的,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形态下形成的和谐。人权保障和有限政府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确认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内容的宪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首先要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进行宪法层面的设计,确立保障人权实现的宪法制度。只有宪法所保障的人权的最高价值得到实现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和谐社会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锦光  刘飞宇 《法学家》2006,18(6):1-17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不久前又为此作出专门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全面部署.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之中,标志着我国将厉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那么,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法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何种作用?这些问题当然是非常宏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限于篇幅,本文仅作纲要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今天,从宪法角度来考察和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潘鹰芳 《中国司法》2007,(11):60-61
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努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建设者,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重大实践。近年来,黄浦区司法局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本区的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和实践,积极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司法行政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作为法律秩序建构的重要目标,对法律秩序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法律秩序作为重要的法律价值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巨大的稳定与保障作用。促进法律秩序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可以促进法律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 ,既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 ,也是人权发展的保障。从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 ,无论是资产阶级宪法还是社会主义宪法 ,都是以确认和保障基本人权为中心而展开的 ,近现代人权事业的发展都会在宪法中得到体现和反映 ,而宪法的进步又推动着人权事业的发展。现代宪法主要通过确认人权原则和人权范围、规定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和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赵大程 《中国律师》2005,(10):1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推进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律师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律师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对如何认识和发挥律师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以…  相似文献   

10.
协调利益关系与缓解社会矛盾,是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与本质要求。无法律则无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因此,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必须把司法公正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加以重视和建设,大力推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柯楠 《行政与法》2013,(1):94-100
社会权作为失地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由于制度性根源、法律根源和公共政策根源造成了失地农民社会权的贫困,并且未得到宪法等法律的有效保护。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加强失地农民社会权的宪法保障,以人为本是失地农民社会权宪法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阶层平等是失地农民社会权宪法保障的法理基础,人格尊严与个人自治是失地农民社会权宪法保障的人权法价值。失地农民社会权的宪法保障离不开宪法本身的完善和宪政制度构建的支持,实现失地农民社会权宪法保障是国家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张愈 《行政与法》2005,(6):14-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军队大有可为。军队在履行神圣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的同时,还将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不断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科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腾飞极大促进了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科技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困惑,科技成果的误用、滥用、非道德使用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危害,人类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和严峻,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人们开始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法治,科技法是人类正确与正当运用科技的准则,是科学技术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应从我国目前科技法的成就和缺陷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如何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科技法。  相似文献   

14.
公证制度作为向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司法证明制度,以促进民商事活动有序进行、参与社会生活管理和社会秩序构建为工作重点和价值追求,是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法律手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又赋予了公证工作新的使命,为公证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明确了新的任务,公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对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要求,公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当着“生力军”、“助推器”、“减压仓”、“领航员”、“催化剂”、“调节阀”六种角色。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依靠法律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来引导社会和谐的发展,依靠法律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反作用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宪法所具有的根本法的法律特征来保障经济制度和经济原则的存在和发展的。总体上来看,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保障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宪法的规定对经济制度的直接保障作用;二是通过确立经济原则由部门法予以具体化间接地保障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通过宪法监督手段来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制度的结构,实行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的最佳结合。   一、宪法对经济制度的直接保障作用   不论是资本主义宪法,还是社会主义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最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公证制度作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崭新课题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政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执政兴国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成功之道,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依法执政的主要任务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而且,和谐心理建设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把和谐心理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奠基工程纳入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因此,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加强和谐心理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赵颖 《法制与社会》2012,(13):160-161
社会管理是国家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否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关乎国家之兴衰存亡,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从新中国时期的单一薄弱局面,发展至各主体参与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状况,并探寻出一条保障民生、坚持法制的进步发展之路,沿着这两条途径进行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