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欧剧变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三大预言:一是断言共产主义将最终消亡,出自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撰写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二是断言西式民主制度将一统天下,源于日本著名学者福山所著《历史的终结》;三是断言新自由主义模式将  相似文献   

2.
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1.以“两个决不会”补充和完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一条原理。这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受共产主义同盟委托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指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趋势。而在一年以后的1848年,也就是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将自己的研究方法从一般转向个别,开始着眼于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运动过程。他在1858年11月-1859年1月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3.
布热津斯基先生的自白宗寒《大失败》一书的作者,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先生,不久前又写了一本大著:《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这本书与上一本有所不同,不完全限于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当然这方面的内容是不会缺少的),而是把笔锋转...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虽然曾时分时合,变幻不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把矛头指向共产主义学说。在五十年代,这种反共主义意识改头换面,以一种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地说,就是在标榜“福利国家”的同时竭力宣扬“非意识形态化”观念。战后西欧那些民主社会主义的鼓吹者更为这种思潮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布热津斯基在其《大失败》一书中曾毫不隐讳地说;“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  相似文献   

5.
徐绯璐  贾风姿 《前沿》2014,(5):61-63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天空充满了乌云,很多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宣言》宣告资本主义灭亡已经过了160多年,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而现在还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阐述《共产党宣言》中的资本主义观,透视资本主义的适应性与落后性来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趋势和《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结晶,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大智慧二是大系统。“变通”、“趣时”、“知几”是《易经》的大智慧;系统模式和系统理论是《易经》的又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作为20世纪的社会试验已经失败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已成了20世纪人类的一大遗产,后人将只能在博物馆中去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之所以得出这样荒谬的观点,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弄清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与社会主义本身的区别,没有弄清楚马恩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列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杨雨帆 《理论月刊》2022,(12):12-20
国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田园风格的案例”描述的共产主义与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相矛盾,前者是“原始共产主义”,是对傅立叶共产主义思想的直接继承。事实上,有充分的根据表明,“田园诗式共产主义”不完全是“原始共产主义”。相反,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以“消灭分工”为首要前提、以“物质力量”为根本条件、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趣。用“田园风格案例”描绘的共产主义与傅立叶用“作息时间表”展现的共产主义图景实质上“貌合神离”。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观立足于实际历史进程和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实现了对傅立叶的根本超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田园诗式共产主义”是经过严肃思考的成熟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是对"大失败"者们的有力回击,更是坚定我们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信心的重要依据。共产主义运动在21世纪必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大失败"不会有,共产主义运动也不可逆转地会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百五十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随后,在《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马克思又做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的著名论断。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时至今...  相似文献   

11.
唐亚林: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9期上,发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一文,他在文中指出,“马克思所说的‘联合体’就是社区。”其立论依据主要是在马克思著作的英文本、法文本、德文本和俄文本中,社区的英文就是“commu-nity”一词,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讲的“自由人联合体”也用的是“community”这个词,所以“自由人联合体”也可以翻译为“自由人社区”。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就是建立自由人社区。“社区”与“共产主义”是同一个词根“commune”,而“共产主义”是抽象名词(comm…  相似文献   

12.
刘疆 《前沿》2002,33(7):108-114
西欧共产党在 2 0世纪最后 2 0年中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经过“欧洲共产主义”的短暂兴盛 ,到 80年代 ,西欧共产主义运动逐渐衰落 ,开始淡出西欧的政治舞台。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苏东危机又使西欧各国的共产党陷入了严重困境 ,西欧共产主义运动一度跌入低谷。但经受住困难考验的西欧共产党 ,在 90年代逐渐摆脱了共产主义在东欧失败的影响 ,继续致力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150年前,《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就明确地提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兔的。”①这就是简称“两个必然性”的理论,它也是《宣言》的核心思想。《宣言》问世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150年来共产党人正是为宣传和实现《宣言》的思想而奋斗的。在这期间有过胜利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而现在又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1917年,俄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4.
1975年6月26日米兰《新日报》登载一篇署名《勃列日涅夫负债》的醒目标题文章,作者是一位逃亡意大利的南斯拉夫记者弗兰·巴尔贝里,首次使用了“欧洲共产主义”一词。约一年之后(1976年6月3日),意共领导人恩里科·贝林格正式使用“欧洲共产主义”一词,继而有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法共领导人乔诒·马歇。今天,“欧洲共产主义”一词已被西欧的三个主要共产党引为标志,即意共、法共和西共。它们奉行欧洲共产主义是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和改变策略,不通过暴力革命而用普选方式实现执政。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新词汇”,韩丁最早将这句话题在了《翻身》的“扉页”。“翻身”即20世纪中国革命创造的新词,“自主”也是。丛小平老师的《自主》一书首先探讨了中国革命的词源。从晚清到20世纪,汉语词汇有两个时期进行了大面积革新:一个时期是晚清到“五四”;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两个时期对应的正是辛亥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6.
如果按照直译的话,“中世纪”即“中间的世纪”的简称。“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代,它是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首先提出来的。由于他们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崇拜者,所以就把古典文化衰落到文艺复兴前这一段时间,也就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这一段时间称之为“中世纪”。“中世纪”前后长达1200年左右的时间。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其所著的《历史全程》(又称《通史》)一书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  相似文献   

17.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编的“信念丛书”(《什么是封建主义 ,怎样肃清封建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四信”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在当代中国 ,封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作为一种统治思想 ,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但封建主义残余在我国依然存在 ,如在政治方面 ,家长制、一言堂的专制作风 ,以及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特权思想、个人崇拜。在经济生活方面 ,还存在某些“官商”、“官农”式的体制和作风 ,划地为…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简史》全课程作总结,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初步认识支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懂得一些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初步知道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从而为初步树立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一)关于《新思维》的思维西方的宣传把苏联演变说成是“共产主义的大崩溃”,是“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而我们认为苏联演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现代修正主义的总破产。其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他所推行的是一条右倾盲动的机会主义路线。最先预见到“新思维”可能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造成巨大震荡的一位名人,是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他看出“克里姆林宫出现一位修正主义的总书记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新思维”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初步描述,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第120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2](第304页)。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