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概要地叙述了外国经济"援助"和印度尼西亚经济建设的关系.其中着重地从经济"援助"的用途分配对比了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经济"援助"的性质;叙述了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经济"援助"项目执行缓慢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文章也提到我国给予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最近两三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情况:"稳定经济计划"的制订经过,对抗"马来西亚"对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影响,接管英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经过,"自力更生"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美帝国主义停止对印度尼西亚提供"援助"后,印度尼西亚接受外国经济援助结构的变化,"9月30日事件"发生后的经济状况.本文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印度尼西亚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也可以看到这种恶化趋向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詹姆士·哥尔德:《在苏门答腊的美国人》(Americans in Sumatra),是一本介绍1874年至1961年间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专著.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第三章,其中很有系统地阐述美国在苏门答腊橡胶业方面的活动经过,对于研究美国如何掠夺印尼橡胶资源,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其他活动,以及对于当前印度尼西亚人民没收美帝国主义企业的重大意义,都有可供参考的一些资料.哥尔德曾任美国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馆付领事和领事多年,为美国对印尼经济、政治、文化等侵略政策的一个实际执行者,因此在本文中他极力吹嘘和宣扬美帝及其垄断集团对印尼橡胶业所作出的所谓的"成就"和"贡献",来掩盖它们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4.
俄国和东欧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同西欧和美国的援助专家一样,现在也感到很难应付印尼人.印尼的官员也强烈地回敬以同样的情感,目前他们坦白地承认,他们对俄国人的援助、同情和"加速合作"以帮助其努力解决经济困难,是不敢抱有奢望的.3月29日,苏加诺总统在发表关于短期内治愈印尼经济病态的宣言中,对于援助印尼经济的任何外援的前途,语气很为悲观.不久以前俄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一起,已经运进价值8亿美元的军械,印尼在展开收复西伊里安运动的高潮时全部收到,付诸使用.俄国的军事援助是迅速的,但经济援助却极为迟缓.  相似文献   

5.
自从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美国已直接赠款或贷款给印度尼西亚二十四亿美元,其中约十九亿美元是1966年以后提供的。1966年以来,美国的大部份援助是根据第480号公共法(PL480)第一项和援助计划提供给印度尼西亚的,用以支持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计划。这个计划成功地把苏加诺时期四处蔓延的通货膨胀有效地控制了起来。此外,1973年美国约提供了二亿三千六百万美元以恢复印度尼西亚的基础经济结构,特别  相似文献   

6.
作者希努·苏地哈佐博士(Dr.Hina Sutihardjo)是印尼国家计划委员会秘书.他在"印尼评论"连续发表的"八年国家全面建设计划"和"我们经济建设的起点"两篇文章,因性质一样,主要是谈及B项目在八年国家全面建设计划中的作用,所以译者把它合并为一篇在本刊发表,并改题为:印尼八年国家全面建设计划与B项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班特里奥现任印尼外交部长,本文是苏班特里奥所写有关印尼和美国之间关系的论文;从这篇论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尼的统治阶层——资产阶级——对美帝国主义还存在着种种幻想,幻想着可以从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取得印尼经济独立所需要的援助.为了这点,他们是如何苦口婆心地向美国解释中立政策,恳求着经济援助.但另方面,从论文里面也可以看出执行中立政策,争取民族完全独立,在世界各落后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潮流,就连苏班特里奥也不得以此来开导美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1961年1月1日的早晨,苏加诺总统举行了破土典礼,从此,那具有雄心大志的八年国家建设计划就宣告开始了,这个计划大家总称它为"全面建设"计划.这个广泛长期的建设计划一开始就具有明确而坚定的目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一切都是公正和繁荣的.然而,八年计划只是一个更大范围发掘印尼潜在财富的计划的第一阶段而已,它坚定地把印度尼西亚引到使社会主义社会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大道上去.当然,它不是印尼第一次拟订的发展计  相似文献   

9.
1963年1月印尼因反对英国主导下的马来西亚计划而发起"印(尼)马对抗",在国际冷战背景下相关大国陆续介入,其中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以及避免因《澳新美安全条约》而卷入军事冲突,在继续对印尼援助的基础上力主由亚洲国家自行调停解决,但美国政府的继续援助措施遭到包括英、澳、新(西兰)、马等国以及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在支持马来西亚成立和维护西南太平洋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坚决反对印尼的对抗政策;日本在美国支持下积极重返东南亚市场,因此希望该地区保持稳定并提出池田斡旋计划;而苏、中两国从两大阵营对立和反帝反殖角度,分别从物质和舆论方面支持苏加诺的对抗政策。通过对印(尼)马对抗爆发期间大国角力问题的探讨,显示出东南亚地区冲突中所包含的冷战与非殖民化、革命与发展、东西方对抗与地缘政治矛盾等诸多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杜鲁门政府摒弃了二战期间美国给予拉美国家经济援助的承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和自由贸易。艾森豪威尔政府进一步确定了"重贸易轻援助"的经济政策,却遭受拉美国家的反对和本国的争议。随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三次调整政策,逐渐放弃了"财政保守主义",不断加大对拉美的经援力度。为了抑制西半球的革命形势,肯尼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同时扩大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总之,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扩大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核心;只是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经援政策和美拉关系会出现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马骏 《国际观察》2007,(4):74-79
从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内战的干涉,到1967年约翰逊政府恢复对印尼的大规模经济援助,美国对印尼政策构成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时间单位.单纯从研究角度看,这一时期美国对两次涉及印尼的国际争端(西伊利安争端、马来西亚危机)和印尼一次政权变更之政策立场的变化,作为对影响美印(尼)关系和美国对印尼政策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事件,为比较、分析美国政策演变的动力和机制,特别是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美国与第三世界激进民族主义政权及第三世界军人集团和军人政权的关系提供了便利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我想着重指出那曾被广泛宣扬的美国对外"援助"和缔结殖民者军事集团的政策两者之间的密切的联系.美"援"所追求的目的首先是那种和各不发达国家的繁荣毫无共同之处的军事——政治目的.美国前空军部长劳立德曾作过很重要的自供,他说:"我们的对外援助实质上几乎全部是军事的."不论是以武器供应的方式出现,或是以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国家建设委员会(在雅加达称为DEPERNAS,即印尼文Dewan PerantjangNasional的简写)是在1959年7月苏加诺总统在成立总统内阁后按共命令成立的.该委员会于1959年8月15日正式宣誓就职并受令于最短期间内起草一份建设计划.总统特别要求此计划务须包括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并命令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阐明和运用他本人曾经略加一般阐明过的"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的概念.他任命一位闻名老国民党员哈·莫罕默德·亚明博士为该委员会主席.亚明是前司法部长,在印尼一向以诗人与罗曼蒂克历史学家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谈美国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对外援助情况,其中特别谈到了东南亚地区,此外,本文着重地谈美国总统约翰逊于去年4月在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演说中所提出的"开发东南亚的计划",美帝利用"援助"为钓饵来缓和东南亚人民,特别是越南人民的反美斗争,遭到了可耻失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外交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一些之前被忽视或重视不够的国家成为苏联外交关注的重点。同时,苏联调整了之前重军事而轻经济的对外援助思维与模式,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力度,其中,苏联就对亚洲大国印度开展了技术支持、贷款等多样的经济援助。苏联在印度的经济活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为应对苏联的"经济攻势",艾森豪威尔政府一改之前不积极的做法,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分析这一时期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活动及美国的回应,有助于我们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印度的博弈情况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政策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0月6日,当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还在北京的时候,美国国会便在放弃普莱斯勒修正案中的两项条款的情况下,最终决定为缩小美巴关系裂痕,通过了一项旨在重新向巴提供美国援助的修正案。作为1993年对外援助案的一部分,国会放弃的内容主要在于:“援助活动必须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并且必须符合法律第480条款的规定。”这次的援助计划并非秘密进行的。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国会的举动已表明华盛顿正及时为实现美巴关系正常化迈出积极的步伐。美巴关系亦是由于1990年10月,美国依据普莱斯勒修正案终止了对巴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趋于紧张的。直到最近,美国参议院仍强烈反对对普莱斯勒修正案有任何松动。当美国政府对通过以特许的物物交换为基础,进行有选择的军事商务买卖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同时,美国的立  相似文献   

17.
长期担任孟席斯内阁部长、后出任澳驻美大使的霍华德·比尔指出:"印度尼西亚是我们第一关注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在公开场合更多谈论对这个新独立国家感兴趣的程度,但是,在我们考虑问题和制定外交政策时,从来没有把印尼的问题搁在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外资投资法(1967年第一号法令) 外资投资法阐述外国私人资本在印度尼西亚国内投资的基本指导原则。外资投资法及外资投资法修订补充的全文,详见本投资指南附录。简言之,除明确表达印尼经济潜力的基本因素应该是印尼人民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外,外资投资法还欢迎外国资本为加速印尼境内的经济发展而捉供援助。当然,外资投放的领域应该是那些印尼国内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需要外国支助才能建成的、具有经济实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对外军事教育培训援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由国务院主导,国防安全合作局和国防部共同管理,向盟友和友好国家提供美式军事培训与教育课程。该项目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组织机构及运转模式,体现了美国在对外安全援助领域的创新。基于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价值,美国对其开展的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主要围绕人权问题、民主化改革和反恐合作三大议题,以双方认同为基础密切军事联系,以核心人物和利益集团为重点深化美国影响,目光长远、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熏陶并建构"美式认同",推动了美国对印尼政治外交战略的实现,充分体现了对外军事教育培训援助对于实现援助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歇尔计划在二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1948-1952年间,美国通过该计划对受援国进行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总计130多亿美元,相当于1947年(该年马歇尔发表演说并提出该计划)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4%左右,占1948-1952年总出口的1.2%.该计划对西欧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美国最成功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本文对马歇尔计划的再探讨旨在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