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年前,她曾对自己说过:共产党员要永远不下岗110年前,她曾对自己说过:共产党员永远要站好岗!今天,她又对自己说:其产党员永远要领好岗!她就是——  相似文献   

2.
黄咏梅 《民主》2023,(2):38-39
<正>人物名片江伟琴,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某家庭农场农场主、民进衢江总支第三支部副主委。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敢打敢拼情系“三农”江伟琴生于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父辈们靠一亩三分田生活。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自己创业,开起了第一家生活用品、化妆品店。由于所有的资金都来自同学和亲戚朋友的借款,她不断地告诫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还清了所有的借款。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用自己积累的资金开过运动服装店、球鞋店,甚至在春节期间还摆过地摊。在她看来,只要有商机,即使没做过也要去尝试、敢尝试。  相似文献   

3.
关于做人     
别人问我,对于自己的孩子,希望她将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除了诚实,我还希望她能够独立。 学会独立,才能够好好地对待自己,才能够平等地和别人交往,才能够真正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4.
梅寒 《各界》2011,(5):90-91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4个孩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代:“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要走了,你妈我可就交给你们了。我走之后,你们要把老娘保护起来,不要叫她生气,不要叫她受罪,这就算你们疼爸爸了……”病床边,头发已经花白的常香玉轻轻摩挲着老伴那双瘦弱的手,泣不成声:“你为我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都成这样了,你还操我的心……”  相似文献   

5.
柳萌 《民主》2011,(7):50-50
一位朋友的女儿,有次跟我聊天儿.不知怎么说到茶叶了,她不无感慨地说:“我老爸在位那会儿,别人送的茶叶,每年都喝不完;这会儿他退休了,就很少有人送了,有时还得自己买。”这位朋友原来是位编辑,在一家大报编文艺副刊.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掌握的这块地盘,可就非同小可了。  相似文献   

6.
王乾荣 《民主》2011,(7):51-51
谢军小姐作文《促人成长的公选》,发于近日《北京日报》。她说,她2004年参加北京市公开选拔干部考试,是“响应组织号召.接受公选考验”.“也好奇公选是怎么回事.想看看自己在大考场中能排到什么位置”。她失利了,却表示“下次公选,还会参加”。  相似文献   

7.
潘虹五岁那年,外婆带她去舅舅家玩。舅舅拿了两个苹果给她,用来招待自己的小客人。 苹果又红又大,闪着诱人的光泽,好看极了。别说吃,单是闻那股香甜味,就叫人心里美美的。那年头,苹果还真是孩子们不常吃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8.
拿起一本杂志,信手翻翻,看到一篇《别不小心打 败了自己》的文章,写的是青年人就业的三个 故事。读完之后,觉得文章的标题恐怕是取错了,因为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不小心”把自己打败的。 先看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美编的秦女士,试用期不到就背包走人的原因吧。电脑室里有换鞋的规定,老同志都遵守得好好的,她受聘试用初来乍到,新单位、新环境,一次不换、两次不换还有情可原,可都两个月了,还经常光着脚踩一双凉鞋,那就不是什么“不小心”,而是散漫浪荡惯了,积习难改又不改。当别人向她指出时她还振振有词;“深圳那儿上班的人…  相似文献   

9.
读薪风霞写的回忆录,时常觉得有趣。比如她写过一把小茶壶,说那是跟随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被她不小心给摔了。新凤霞不写她是怎样伤心怎样恼恨自己。只写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自己一把!”后来大约她就上了街,自个儿赔自个儿茶壶去了。  相似文献   

10.
河西 《各界》2011,(1):72-73
1937年1月9日,墨西哥海港坦皮科迎来了一位神秘人物。他头戴鸭舌帽,留着灰白的胡须,右手拎着一根拐杖,左手和穿着时髦的妻子手牵手,他的裤子奇怪地有点短,露出了自己的小腿和袜子。他的身后,跟着墨西哥最知名的女画家弗里达·卡洛,她是这位神秘人物的狂热崇拜者,日后,她还会有一个更亲密的身份——情妇。  相似文献   

11.
刘苏 《民主》2023,(10):20-21
<正>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晚上11点,王小倩还仍旧在书桌前写“反思”。这个习惯,她坚持了30年,除了工作上的“反思”,她还会把当天和孩子、家长的交流都记录下来,“反思本”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属性,“坚持”是王小倩最显著的属性。坚持意味着专注,是对一件事始终如一的态度。王小倩还有一个属性,叫“改变”。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一直在探索课堂教改。“改变”基于“反思”,  相似文献   

12.
陈冠任 《各界》2014,(8):6-9
1937年底,贺子珍与毛泽东分手,她成了离婚女人。昔日在一起的战友几乎都回国了,在异域的贺子珍显得更加寂寞了。为了排遣寂寞,贺子珍更加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 为了使自己开始一种新生活,她决心把自己改换一下形象,一天,她来到理发店,把自己直直的秀发烫成了这时在苏联很流行的卷发。贺子珍本来就长得端庄娟秀,她这么一收拾,更显得风姿绰约,加上她在苏联这几年的文化熏陶,言谈举止间透出魅力女人的风姿,与以前的她简直判若两人。30岁的贺予珍焕发出的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13.
铜牌也辉煌     
华丁 《瞭望》1994,(11)
铜牌也辉煌华丁髅。本届冬奥会前,曾有人劝她激流勇退。而叶乔波,明知带伤参赛是一凶多吉少”,;依然昂首出征,全力拼搏。她说:“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在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上耗尽最后一滴汗水,才是英雄。”这话,多么豪迈,真是气吞山河!这块奖牌来之不易,她终于...  相似文献   

14.
王蒙 《党政论坛》2010,(10):28-28
一位年方32岁的少妇在生活中总显得郁郁寡欢,从她忧郁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且心境十分沉重。她一直试图改变自己,可总是难以奏效。因此,她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尽管,爸爸妈妈都已谢世多年,李敏却始终牢记他们生前常常叮嘱她的一句话:“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把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当学生的时候,她从来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扎在同学群里,看不出有任何特殊。后来她到部队工作,也是个严守军纪的普通一兵。成家以后,她和每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地维持着四日之家的生活。她家没请过保姆或公务员。每天下了班,她骑车回家,顺便在路上买点菜。她家所住的地安门一带的商店和荣站里,经常留下她的足迹。她买价格低廉的“乐谱”毛线,…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3,(18):20-21
中国有一句话:子不嫌母丑。从这个角度来看,民族主义者(或所谓的“爱国主义者”)似乎都是例外,因为他一般不愿接受一个长相并不佳的母亲。他必须得相信自己的“亡母”是绝世佳人(如:日俄战争的胜利等),而将来自己也会娶一个跟她一样美丽的姑娘(如:“美丽的日本”等)。只是现在自己仍没出息,如此下去既对不起美丽的母亲,又娶不到未来的老婆,所以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就像这样,  相似文献   

17.
邹海伟 《民主》2009,(10):28-30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干部,她始终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的领导。她也始终要求自己要紧密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从她的身上,看不出一点领导干部的“派头”和“架子”。她的朴素衣着,她的平易近人,她的谦逊和气,她的低调务实,她的身体力行.无不折射出一位党派干部心系百姓、亲民爱民的良好风范和公仆精神。她就是刚上任不久的上海市卢湾区副区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常委程霄玉同志。  相似文献   

18.
有家电视台的娱乐栏目最近播出的节目有这样的场面:先是主持人拥着一位小姐煽情拍卖个人的艺术写真集。这还罢了。紧接着是一位小姐举着印有自己唇印的纸片上台“卖吻”,而且极力声明这是“初吻”。再接下来,则是又一位小姐提着一件小汗衫出场拍卖,并且反复强调自己穿过,是比较私人的东西。特别是主持人还借机捧了一句:“哇,还带着小姐的体温呢 !”   我不否认,纯情少女和靓丽小姐们弄弄自己“初吻”的唇印,或者出售自己贴身的小汗衫属自己的事,但是要分场合。因为,电视台的舞台毕竟不是自家的炕头,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出卖的什…  相似文献   

19.
崔增印 《各界》2010,(10):18-21
表姐傅冬菊在世的时候,我和她多次谈到她在北平和谈过程中的活动,并跟她再三声称:关于涉及到党内机秘的事,咱们不谈;她说:“过去的事已经成了历史,也没什么保密的了。”  相似文献   

20.
夏雨 《各界》2011,(7):70-71
1968年5月9日,是上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的生日。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她却用自己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悲剧的主人公施济美,是40年代驰名上海文坛的女作家。从抗日战争开始至上海解放,她曾发表过数十万字的小说和散文。她的作品有广大的读者群,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赞赏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