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09,(23):13-13
2010年就要到来了。这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将进入“收官”阶段,有着“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将在上海闪亮登场,每一个中国人也将会享受到“全民医疗保障”的阳光,也有人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在这一年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2.
奥运,这项起源于古希腊宗教祭祀活动的竞技比赛,经过2900多年的曲折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为之魂牵梦绕的体育盛会。奥运会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答案在于:奥运不仅是竞技体育挑战极限的胜利,更是延续百年奥运规则的胜利。 在奥林匹克这个大家庭中,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总法规——《奥林匹克宪童》的指导下,奥运精神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理念,恰恰是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人们在欣赏奥运会精彩的体育竞技表演之外,还在欣赏奥运会公平竞争的规则。 其实,奥运会就是一个缩小的世界,奥运规则也为人们构建现实生活中的法治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式。如果通过北京奥运会,在获取奖牌、为国争光之余,还能够为国人树立一种“崇尚公正,遵循规则”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那将是举办奥运会之外的另一巨大收获。  相似文献   

3.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8,(2):59-59
“奥林匹克之都”在哪里? 瑞士洛桑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这是因为国际奥委会总部现设在此处。但洛桑并非国际奥委会总部的初设地点。在国际奥委会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顾拜旦在巴黎的住所是国际奥委会的总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使奥林匹克运动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免遭战争破坏,1915年4月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往中立国瑞士的洛桑。198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城”;1993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又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都”。现在洛桑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还有以顾拜旦名字命名的大街和体育场等。  相似文献   

4.
《辽宁人大》2006,(1):F0002-F0002
世园会激情中国,新沈阳感动世界。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开篇之作.是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世园会将于2006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举办.共184天,届时参观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5.
张玲 《今日上海》2010,(6):47-49
因2008年担任北京奥林匹克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以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2009年担任“首都国庆60周年联欢焰火晚会”焰火总设计,蔡国强这个名字,终被广大国人所知晓。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宏磊全球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盛会──世界第十五届石油大会,去年金秋,在北京召开。来自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各个地域的石油巨子们,带着对石油科技进步的贡献与追求,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汇聚到了中国,携手点燃石油工业的“奥林匹克”之火。“曲...  相似文献   

7.
典藏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在这曾让世界瞩目、的“中国时刻”,竞技场上的光荣、汗水和眼泪,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弥足珍贵。奥运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借助奥运,中国向世人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外交画卷。此番以中国为主轴的“奥运外交”,开奥运历史之先河,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外领导人之间的相置理解,也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国人“无礼”的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小康》2007,(2):28-29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上个世纪,屈辱的历史让国人做出了一个极端的选择。我们传统礼仪的文化价值因此被全盘否定。一百年之后,当我们再也找不到共同遵守的礼仪秩序,回头重新审视传统礼仪时,国人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  相似文献   

9.
陈抗行 《小康》2005,(7):3-3
“消费小康”是个什么概念?窃以为,可以对其作大体的量化界定:这是摆脱了“短缺经济”时代物质匮乏困境的消费层次,人们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这又是受制于现实市场和资源环境因而相对缺乏弹性的消费层次,适度、节约、平衡仍为消费者不可忽略的关键词。“消费小康”曾是国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便是历史上那些传为美谈的“盛世”,其实也从未达到过这样的消费水准。封建社会的巅峰之期“康乾盛世”,在当时抵达过中国的西方人留下的文本中,却是一片充满饥饿与贫穷的苍凉景象。而今天,中国的广大地区已然陆续进入“消费小康”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入世十年     
201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对中国入世的意义,当时一位年轻的中国经济学博士就曾经描述过:“既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选择了开放与竞争,就没有理由对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满怀忧虑,因WTO对于我们的最终价值在于,它能够对国人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凝固和禁闭状态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制造”不但使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使神州大地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是低端日常生活消费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下游,从而只能获得较少的利润。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世界、特别是西方来说,有着和西方世界截然不同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曾经只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遥远国度。上世纪80年代曾在中国做过驻外记者的马克·布雷恩写道,当时中国故事就是关于“熊猫、迪斯科、神秘的旅游目的地、野人、健身和流行音乐”的。然而,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个简单的、猎奇式的“中国故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这个经历着复杂和深刻变迁的巨大国度。  相似文献   

13.
语录     
《创造》2008,(8):13-13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我们应该通过参与奥运会,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沟通心灵、加深了解、增强友谊、跨越分歧,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第8期“专题报道”《追寻奥运百年圆梦》以“幻梦、伤梦、断梦,追梦、盼梦、圆梦”6个专题,展现国人与奥运会的昨天,看奥运会的今天,激发园梦时分的爱国热情。使读者在参与奥运的同时,看着祖国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中国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缝儿们争金夺银,为弘扬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而拼搏。  相似文献   

15.
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当天清早,我接受了CNN的采访。主持人问我奥运会之后的中国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我当时回答说:“中国正在崛起,北京奥运会后会加强中国崛起的势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会更加深入地发展。”CNN主持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想了解奥运会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是西方人士关注的,也是中国民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荒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足以证明它的危害之剧。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治理土地荒漠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李漠 《小康》2008,(9):30-33
无疑,这个夏天属于北京。 2008年8月8日晚上,在那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开幕式上演之后,世界人民的北京奥运狂欢之旅宣告开始。 这是体育盛会,这是世界人民的节日。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和肤色,无论贫富,以不同的方式,他们将在这里渡过一个悠长激荡的奥林匹克狂欢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我很幸运,参加了北京奥运的申办和筹备工作。”在王惠看来,申办奥运和筹办奥运的工作就如同一个大学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建立使命感的过程,这个使命就是:不能辜负国人的期望,一定要圆好我们民族的“百年梦想”,让世界通过奥运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9.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8-59
《中国经济时报》6月25日刊登华黎明的文章说,中国提出和谐世界这个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中国外交从理论上告别了“斗争哲学”。中国的崛起是为了造福13亿中国人,也是为了与世界各国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大概可以为“韬光养晦”划上句号了。  相似文献   

20.
与世博结缘,始于百年前国人在上海浦东举办世博会的畅想,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产生如此想象,无疑反映了国人对国富民强的迫切愿望。如今.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精心筹备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既是对历史的遥相作答,更是对现实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