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两国贸易额在2009年初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两国经济关系和经贸合作格局无关,也不会改变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整体趋势。不过,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中俄解决两国经贸中的一些问题,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两国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国际经济大环境要求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趋势,提升中俄经贸合作层次,同时这也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将进一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前发展,并将其推向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俄边境贸易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规模扩大,层次升级,拉动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历经了一些曲折,但总体发展平稳。中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一些制度性、结构性制约因素。中方应该整合各种有利条件,克服阻碍,推动中俄边境贸易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之后,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走出了低位徘徊的局面,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良好势头,但离两国领导人提出的200亿美元目标差距较大。不过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拥有诸多有利因素和潜力巨大的优先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5.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中俄国内经济造成了重创,同时也影响了两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的态势。随着两国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也日渐紧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应对全球竞争,中俄需要加强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深化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政府应加强政治互信,构建边境合作体系,不断提高双方经济融合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会给两国间的经贸、政治往来等带来影响。中俄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进入2012年,两国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研究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可以规避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促进两国在人文等更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俄两国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仍未完全发挥出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对双方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8.
提高我国对俄罗斯投资水平设想吕强近几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质量、层次和规模上讲,仍于处低水平。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中俄经贸合作层次,扩宽合作领域,实现两国经济合作的战略升级已成为国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9.
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探索磨合、快速平稳上升和深化巩固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种认为中俄之间"政热经冷"的看法是对中俄经贸关系的误解。仅仅从绝对贸易额、经贸合作的经济溢出效应和分工关系特征来评价两国经贸关系,无法得出关于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的科学结论。从相对规模和贸易紧密度的角度看,中俄经贸关系是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最高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经济总量、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特征是决定中俄经贸关系的主要变量。同时,政治关系是中俄经贸合作实现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的内生性、中美贸易摩擦和世界经济分工关系等外在冲击,都为中俄经贸合作向更宽广领域发展和向更高水平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和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有助于推动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中俄经贸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金融危机及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2009年中俄贸易额急剧下滑,两国经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中俄两国政府业已批准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两国经贸关系将在合作理念、合作重点、合作项目、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结构调整。这对于未来中俄合作水平的恢复和提升,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夯实两国战略协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中俄双方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转变思维观念,完善贸易秩序,扩大外贸资源,优化贸易布局,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推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