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教仁是20世纪政治史上一颗最耀眼的流星,作为同盟会的要角,国民党的实际领袖,在辛亥革命前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1911年秋天到1913年3月他被暗杀,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如流星一般划过了中国的夜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萧红一生漂泊,辗转天涯间,生命燃烧如火焰。她要生的坚强,活得自由。感情上炽热付出,创作上倾心奉献。然而上苍不眷红颜,感情上的一波三折,创作上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都使她孤苦不堪。探其究竟,呈现一个可敬可叹的萧红。  相似文献   

3.
<正>战士的生活鲁迅是战士,但战士也需要生活,如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所言:"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实际上,鲁迅并非如常人印象中那样高大威猛、金刚怒目,而是矮小瘦弱、和蔼慈祥。许广平在回忆录中说,在平时,鲁迅对敌人说话也是少愤怒的。生活中的鲁迅幽默、随和,喜欢笑和开玩笑,萧红、章衣萍等人的回忆文章中都有所提及。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道:"鲁迅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性的女作家,她不受任何拘束,率真而写,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萧红体,《呼兰河传》就是其典型代表。这部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主要表现在叙述故事,在人物形象身上赋予主观情感和写景上。  相似文献   

5.
邢燕 《学理论》2013,(11):174-17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萧红的作品重新发掘以后,学界开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萧红主要作品的散文化倾向谈起,介绍她小说中的一种叙事策略。介绍了总体反讽、语言反讽和结构反讽等策略在其散文化小说中的运用,为人们认识萧红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历史长卷里,五胡十六国时期就像一块疤痕,充满杀戮与征伐,残酷与血腥.是中华民族在汉唐盛世之间最惨的一段历史阵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曾经有一个家族匆匆登场,如流星划亮长空,它就是赫赫有名的鲜卑慕容氏,而慕容垂就是其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7.
《民主》2021,(5)
正今夜,繁星点点,我一边品尝自制的馨茶,一边聆听"高山流水"曲子……仿佛置身于无际的大海,静静地站在礁石上注视着遥远星空下的母亲。不知母亲的窗前是否有流星滑过?如果有,那滑过的流星就是我的眼睛,那流星滑过的轨迹就是我思念母亲的眼泪。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致造就了一种特有的"萧红式"小说文体。她的小说,生动地刻画了许多生活在男权社会压抑下苦命挣扎着的女性形象。萧红不仅细致描写了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及悲剧的命运,而且将笔触伸向中国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对女性生命悲剧的关注中融入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路,从深层次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毒害。  相似文献   

9.
《大沉浮》这本书写了本世纪末我国一批改革风云人物不平坦的历程。步鑫生、马胜利、牟其中、禹作敏……,这些在当年曾经时常见诸报刊、电视台的新闻人物,他们确实曾经在改革的大潮中激流勇进,创造过令人赞叹的辉煌业绩,但最终却如流星陨落,黯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领导者的醒世恒言,它给我们许多深刻的警示。警示之一是领导者有了成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步鑫生在海盐衬衫厂的改革、马胜利在石家庄造纸厂的承包,开始都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管理上去了,生产上去了,走在改革前…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自传体的方式、儿童的视角以及散文式的笔法,用较长的篇幅几乎是全方面地写到了呼兰城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展现了这座小城的街市、风俗、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等,成为最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现代东北文学代表作之一,为东北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地域特色,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遗愿     
《新文学史料》刊登季红真整理的《萧红年谱》,其中有这么一则,1942年1月12 日,萧红向端木安排自已的后事:最担心自己的著作被随意删改,要求端木全权保护,并且要为版权事立字据,被端本阻止.其次,则是将来把自己安葬在鲁迅墓旁,目前,先用白绸子包襄自己的尸体,埋在面向大海的风景区.其三,让端木将来去哈尔滨,找到自己和汪思甲的孩予.  相似文献   

12.
王言锋 《学理论》2009,(24):65-66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自传体的方式、儿童的视角以及散文式的笔法,用较长的篇幅几乎是全方面地写到了呼兰城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展现了这座小城的街市、风俗、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等,成为最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现代东北文学代表作之一,为东北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地域特色,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吏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鹤 《各界》2013,(1):76-80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合之“两萧”。  相似文献   

14.
1968年,原北京市文联全体干部集中到北京马神庙行政干校大院里蹲“牛棚”.历史竟使三个与萧红关系密切的男人——端木蕻良、萧军和骆宾基蹲在了一个牛棚里. 三人同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左翼作家为主的“东北作家群”,也一向被视为这个群的主力.然而,无论是在与萧红结合之前还是之后,端木蕻良都与这个群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5.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夜空流星》吴绮敏一位昔日出自显贵家族的俄罗斯女性,一段轰轰烈烈而又无比悲壮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再加上一位步履匆匆、对历史无限感怀的现实生活中的游者,构筑成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力作──《夜空流星》。循着游者的慢慢行踪与无尽思绪,那位在浩瀚的历史狂潮中曾...  相似文献   

17.
据纪检部门统计,近年来青年干部违纪触法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他们当中不少人本来很有前途,可是却象流星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转眼间就消逝了,实在令人惋惜。但惋惜之余,反思产生“流星现象”的原因,深感:甜药──赞誉和呵护吃得太多了。有的青年干部刚做出点成绩,身边的溢美之词就多起来了,各种荣誉也纷沓而至。有的青年干部思想上、工作上明显存有不足,可很少有人愿意去提醒,相反把他们的自负说成自信、放纵说成洒脱,对其曲意吹捧。应该说,就落马的青年干部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曾满怀一腔热血,想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3,(6):61-61
一颗流星在俄罗斯乌拉尔山区上空爆炸,造成的冲击波震碎了不计其数的窗户,导致10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19.
汪沛 《理论导刊》2002,(1):49-50
了解现当代文学的人,一般较少对三、四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萧红投注过太多关注的目光.一则可能因为她的早夭--年仅31岁便因病离世,天妒其才,她能留下多少大部头有影响的作品来供人仰视呢?二则可能因为她"恋爱+革命"的叛逆却又不幸的身世,使她身前因婚恋的曲折而小受非议,身后又因被划入革命女青年的行列而不受现代人的青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被誉为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短暂的一生,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独具风格、清新素朴、悲愁婉约、真实纯美,享誉中外文坛。但情感的路上,一生困顿,一生孤寂,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在旧时代努力争取女性的权利,争取独立的人格,维护女性的自尊,累累还是为情所伤。一生身心无所栖息,“从异乡又奔向异乡”,停不住地流浪。解读萧红的三段感情,会更懂得,她悲愁的命运,不仅仅是华年早逝,“更大的悲剧是,她一生都没有找到真正懂她的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