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问题与历史变革的深层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表明,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关系,而核心的核心则是政府在土地关系中的作用。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土地是否私有化,而在于政府在土地关系中的作用是否能够保障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鹏 《青年论坛》2005,(3):12-14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稳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于合理调整社会主流群体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社会能否真正实现和谐,最终取决于人民对社会发展与利益分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问题,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呢?我认为,稳定农业,核心在于稳定农村政策;而稳定农村政策,关键又在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职业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事件。农民职业变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社会经济方面,还在于它对中国农村的政治关系、权力结构、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它从中国的现实出发,遵从一系列约束条件,系统展现了渐进式发展的内在逻辑:正确处理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效率与公平二者并重,不可偏废。舍弃效率只求公平,只能够导致共同贫穷;突出效率忽视公平,势必造成贫富悬殊,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与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社会稳定的基本点则在于是否能够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黄信瑜 《求索》2012,(8):57-59
解决好农村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而要有效解决农村和谐稳定发展问题,就必须关注与解决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而其中最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实现农民参与农村法治建设的制度化、民主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其深远用意即在于通过这种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方式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消除文化及生活方面的障碍,巩固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9.
邹汉其 《桂海论丛》2002,18(3):57-59
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 ,实现农村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同时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了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信用的本质是一种产权关系,信用缺失根源在于产权缺失。进一步理顺企业、银行与政府的产权关系,加大对于私人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清晰合理、长期稳定的产权制度体系是解决信用缺失问题的根本措施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周勇 《人民论坛》2010,(8):286-287
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难点并不在于能否找到一份工作,而是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稳定就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切实有效地规范基层劳动关系,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稳定就业的社会环境,实现地方院校毕业生从灵活就业到稳定就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振兴湖南经济,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作用发挥,关键在于启动人才活力,启动人才活力,重要途径在于人才流动;人才合理流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去正确处理工作中的若干关系。 第一,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岑忠干 《前沿》2012,(6):41-42
邓小平曾指出,农村稳定直接关系到全国稳定性。所谓农村稳定,其核心内容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实现、思想形成和社会治安的稳定。在应该如何加强农村稳定性这一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其关键就在于有效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人的创新能力以及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发展群众力量的能力,力求在发展中求稳定,在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求稳定,在充分调动农村积极因素的过程中求稳定,在创新中求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学的宗旨是为既定的社会结构的稳定和优化服务,是一门关于“人——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把握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和社会结构关系的规律,最终目的就是使社会秩序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就此而言,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暴力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隐患。群体性暴力事件一般是在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诸多原因促使下发生,其实质在于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间契约关系的严重失衡。大力弘扬契约精神,让契约精神在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之间归位,政府和公民都培养政治理性和社会理性,将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公权力的刑罚权和属于私权利的罪犯权利在性质上对立,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力(利)限度上的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刑罚权内容包括刑罚创制权、刑裁量权和刑罚执行权,这三者都与罪犯权利密切相关;刑罚权设立的根据在于惩罚犯罪、改造教育罪犯、维护社会利益,而规定和赋予罪犯权利的最终目的也在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所以,二者在本质上又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
刍论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它通过揭示社会过程的内部规律性和阐明人类生活本身的问题,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毛泽东的社会学思想具有认识职能、精神职能和实践职能。强化与完善这些职能,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蓝江 《理论月刊》2022,(7):5-11
如何理解内卷和焦虑现象,成为当代社会理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阿伦特和韩炳哲认为,在当代功绩社会下,人类的多样性行动消失,变成了维持生物性生命的劳动。然而,内卷和焦虑现象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功绩社会阻碍了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追求绩效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于是,害怕在内卷中被淘汰的主体不断地陷入焦虑之中。内卷和焦虑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在于,人类已经习惯了稳定性状态下的生存,当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意味着更多人不得不面对不稳定的状态,而不稳定状态的蔓延催生了更多的内卷和焦虑。想要解决内卷和焦虑问题,就要在不稳定状态下为游牧和不稳定的生命寻找到稳定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仍然处于未定型时期此既需要新的治理模式,也需要新的知识论来反映这一伟大时代。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国思想之所以为中国思想,就在于内在的稳定和延续。新道统论作为一种法哲学主张既在道论的脉络中发展了思想,又通过新的知识形态反映了时代要求。稳定至上的治理模式在传统中国具有历史结构合理性,但与工商社会、法学时代格格不入,需要对内在紧张的生成逻辑予以勾勒与解释,这是新道统论体系中重要的命题之一。有必要从道与器的关系性视角来细述中国思想与治理模式的关系及反思当下稳定至上的治理模式是否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是相悖的,而且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社会公正的缺失,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通过政府的力量,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