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的监督法没有规定个案监督制度,也并未彻底解决案件监督合法与否的问题,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是否可以针对个案悬而未决。2007年后,实践中又出现了诉讼监督、旁听审判和案件汇报等新型的案件监督制度。事实上,案件监督不符合司法规律,不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破坏我国权力之间的分工和制衡,也不能真正消除冤假错案。所以,应当禁止一切形式的案件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侦查活动的司法监督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侦查构造的控辩双方中必须要有一个中立的裁判者。法院作为侦查构造中的裁判方会对案件产生实质审查,导致“先定后审”;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也使得法院无法作超然的中立者。由检察机关来担负侦查构造中中立者的角色,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是一致的。同时,我国当前检察机关的定位和逐渐形成的检察文化也使得检察机关较之法院更适合通过行使对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权来实现对侦查机关的监督,从而成为侦查构造中的中立者、裁判者。  相似文献   

3.
论对司法的新闻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监督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存在相当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我国的特定环境出发 ,对新闻监督的特点、功效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有关对司法的新闻监督的制度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行政的司法监督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文章首先阐述了司法监督在行政法制体系中的独特性 ,进而说明了司法机关对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其次是从当前对行政的司法监督现状入手 ,分别从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两个方面查找不足 ;同时参考我国过去的作法和借鉴国外一些国家中合理的作法 ,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行政的司法监督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文章首先阐述了司法监督在行政法制体系中独特性 ,进而说明了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的必要性 ;其次是从当前对行政的司法监督现状入手 ,分别从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两个方面查找不足 ;同时参考我国过去的作法和借鉴国外一些国家中合理的作法 ,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司法程序自治性是排斥环境影响的司法公正的基本防线,但司法程序自治性的天然缺陷为环境的介入提供了可能,原因是在实际的程序运作过程中的单个或少数法官审判的不可避免性减弱了司法程序的抗干扰能力.影响司法程序自治性的环境要素首推法官素质,如果法官素质达到公正的司法程序所必须的最低要求,司法程序在防止恣意方面将达到良好的效果,且法官的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增强程序的抗干扰能力.如果法官的素质低于公正的司法程序所要求的最低的限度,那么低素质的法官将反过来减损程序的自治性.司法独立是影响程序自治性的第二要素,但其发挥良好作用的前提是程序公正和法官具备较高素质.司法投入是确保司法程序运作的经济前提,政府与公民的法制意识是影响司法程序自治性的潜在因素.司法环境建设制度构建应当在诉讼程序改革为先导的前提下,围绕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谨慎推进司法独立、在诉讼程序和法官职业化改革的基础上确保司法投入以及重点培养政府法制意识等方面完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仲裁是以契约性为本质特征且兼具准司法性的一种争议解决手段.仲裁的性质决定了司法监督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司法监督的一般特征和内容.从仲裁的发展历史来看仲裁的性质,依据仲裁的性质分析仲裁要不要司法监督--司法监督的必要性,仲裁需要怎样的司法监督--司法监督的一般特征,以及法院如何监督仲裁--司法监督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将会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对中国司法审判工作的影响同样极为深刻。加入WTO以后,中国法院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案件不再具有完全管辖权。虽然WTO协议鼓励各成员尽可能地妥善处理相关争议,但如果WTO的组织和其他成员认为某个成员的审判机构存在一些可能导致司法不公正的情况,如体制上不具有独立性,或者审判程序不公正、不客观等等,那么,只要WTO有关机构认为适当,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争议就可以直接提交WTO的争端机制处理,而不必接受成员方司法机关的管辖。加入WTO以后,我国法院对国际贸易有关的争议也不再具…  相似文献   

9.
媒体对个案的报道能够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又能够监督司法,防止司法腐败,媒体有监督司法的权力,但媒体监督司法的权力要有限制,媒体监督刑事司法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民事诉讼理念是实体与程序并重。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事检察监督的司法理念与现代民事诉讼理念并不冲突。因此。本文在筒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从现代民事诉讼理念的视角出发,就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理念问题加以论述,欲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由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权力机关领导下的“一府两院”结构所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内生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强化并加以改造。检察监督可以司法化道路为突破口,实现由诉讼监督到重点监督行政权、保障审判独立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很丰富,本文仅就其思想库之一--法律思想中的司法改革理念进行论述.司法腐败对人民对社会的危害性使孙中山意识到司法改革非常重要.孙中山的司法改革理念集中体现在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两个方面.而这两个司法理念在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得以体现.孙中山的司法改革理念及其措施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意义重大而且对当下的中国进行法治建设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司法制度 ,是近年来法学界讨论十分热烈的焦点之一。中国加入WTO ,为研究中国司法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而理性的思维空间。WTO是规范国际经济贸易的法律规则 ,具有国际法地位。加入WTO是政府行为 ,是法规入世 ,一定意义上讲 ,WTO规则对成员方的法制是国际标准化的检验尺度。在加入WTO时代背景下去审视我国的法制现状是必要的。WTO所确立的基本法律原则是 :1、非歧视原则即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2、透明度原则 ,3、法制统一原则 ,4、司法程序的独立与公正原则。司法既是法制链条中极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于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总有争议,然而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机关不仅是与法院并列的司法机关,而且是法律监督机关。然而作为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生于司法,却无往不在行政之中”,有学者指出中国检察制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悖论:检察机关是有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却始终采用行政性办案方式而欠缺司法特征。①检察行为的司法化是检察机关的必然选择,也是检察机关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陈光中教授在给该书写的《序》中写道:“《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检察监督——多维视野下的法学分析》从当下中国法学理论界对中国检察权的属性、检察权的范围、检察机关在司法体制中的定位等具有分歧的现实背景出发,以探求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充分发挥制度功能的检察制度为目标,在掌握大量资料,详尽分析资料,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从历史考察角度、中西宪政考察与比较研究角度以及检察制度在司法制度中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对中国的检察权与检察制度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是董必武将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中国优秀司法传统文化、西方司法文明成果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人民司法”的科学内涵及其优秀理论品格对今天的司法建设仍富于深刻启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途径即民族化、当...  相似文献   

17.
这次全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座谈会精神,通报了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去年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要点,交流了各市县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情况,开得很好。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达到了加强联系、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  相似文献   

18.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是诉讼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尤其表现在证据领域之中,一方面可以防止法官心证的秘密性,另一方面,能真正有助于充实审理内容,及时保护当事人之实体上及程序上利益.应该正确把握民事诉讼中是否适用释明的情形与释明界限和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与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内容.同时,法官对证据行使释明权应该受到规则之治、裁判制度、上诉制度及社会舆论监督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司法为典型的能动司法,与近现代西方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相比,此种能动司法显然与宪政无关,就其体现、旨趣乃至成因而言,均呈现出独特一面,比如,这种能动司法追求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注重司法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的功用。这种能动司法对近现代中国的司法尚有着诸多的显性或隐性的影响,适逢当代司法界大力提倡能动司法之时,厘清这种能动司法的优劣之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拟以古代公案小说为主要考察文本来探讨中国古典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20.
司法机关以占有对抗主义为要旨对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法律续造并不能有效弥补合同法第229条的漏洞,而纯粹的登记对抗主义则可能导致买卖不破租赁滑向买卖破除租赁。未来《民法典·合同编》的制定当以租赁期限区分长期与短期租赁确立以占有对抗主义与附条件的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规则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