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好领导干部要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 一要有志向。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前进就没有动力,就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可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信仰的一种考验.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没有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信仰、毅力,很多事情,甚至就会半途而废.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看成是一种政治信仰,一种不懈追求,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工作本领.  相似文献   

3.
梁晓声新著《郁闷的中国人》中有一篇题为《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的文章,读后催人深长思之。当今国人恐惧的东西很多:怕穷、怕盗、怕谣言、怕交通事故、怕吃毒豆芽、怕服毒胶囊等等,梁晓声还发现一怕:怕"平凡"。这个发现对于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人的心理走向很有价值。梁晓声在文章中披露,他曾同一位大一的男生交谈。这位男生出语惊人:"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已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有意思,农民要"脱贫",学子想"脱凡"!这位学子"脱凡"的指标是有房、有车、有社会地位、有一笔可观的存款。梁晓声认为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的确如此。我不反对年轻学子追求非凡与杰出,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对"平凡"深怀恐惧,更不应该不"脱凡"就自杀。其实这位学子的人生志向本身并未超凡脱俗,恕我直言,还有点孔夫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的新要求,作为铁路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在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5.
正"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事的新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  相似文献   

6.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杨述明 《政策》2009,(11):39-40
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信仰就失去了希望。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民族正是由于信仰共产主义,崇尚马列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环境,要想实现强国的梦想。就必须用共同的信仰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全民族要坚定不移地信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正>正像我自己的入党志愿书中所说"没有追求与理想,人生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仰,就会缺少人生航线上的航标,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更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自2012年成为农工党党员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生活中有了信仰,生活中多了一份梦想、一份责任、一份规范,收获亦多了一份喜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信仰严重错位,其表现主要有:少数领导干部的共产主义信仰被权、钱、色信仰所取代;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被功利观念所取代;部分公民美好的精神家园被忧虑和冷漠所取代;少数公民的传统美德被道德沦丧所取代。造成信仰错位的原因主要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趋利忘义"的价值观的冲击;目前贫富悬殊趋势的冲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新媒体的冲击;负面典型的冲击等。重塑信仰的路径如下:首先要重塑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求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树立榜样,引导其践行思齐-真干-奉献。同时要重塑非党群众的信仰:首先要实现公平-正义-互助-共富;其次要教化-感化与监管-奖惩并重实行。  相似文献   

10.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既体现了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为人、处事、成业的朴素道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领导干部立德,就是要砥砺品行,克己修身,在道德修养上做表率。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  相似文献   

11.
郭诗涵 《今日海南》2009,(10):45-46
长期以来,有个困惑着我们这代年轻人的问题,即如何选择自己的信仰,走出富有意义的人生?尽管长辈们和老师常讲人一定要有信仰,可我们总是觉得相当遥远,十分陌生。究竞什么才是信仰?怎么选择信仰?  相似文献   

12.
人们大都追求飞扬的人生,其实,平凡才是人生的底色。平凡,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将军是塔尖,士兵是塔基。人生舞台上,主角有几人?,配角芸众生。正是无数的士兵、配角和绿叶,与将军、主角和红花紧密配合,才组成了和谐而精彩的世界。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青草和绿叶是平凡  相似文献   

13.
当一个人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时候,他就踏上了人生的斜坡.这是你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法国微生物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到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一个青年,需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但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重建家园     
南方  黄曙林 《今日浙江》2006,(16):20-21
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温州灾区考察慰问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心系灾区群众,设身处地为灾区群众着想,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做到每个受灾乡镇都有领导干部蹲点,每个受灾村都有乡镇干部下去,每户重灾家庭都有党员干部挂钩,每家受灾企业都有相关部门联系,切实帮助和带领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战胜各种困难,努力把超强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夺回来,重建美好家园。"总有一种力量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诚;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  相似文献   

15.
实现班子真正的团结,必然承认普遍的人性所起的作用。同志之间的情谊是人性的升华,是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高尚感情,是增强团结的基石。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做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面对人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同时,也要懂得人生规律,一代人只能成就一代人应该成就的事业。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一切美德,同样也是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一部分。所以,在追求理想目标的同时,要珍惜同志间的友情。班子成员间讲美德、讲友情,求同存异,互相信任是实现班子真正团结必不可少的内容。不事苛求,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如…  相似文献   

16.
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首先弄清楚"学什么"和"怎样学"两大关键问题。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寻找"大道",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还要培养从书本上学,向人民群众学,在实践中学,学贵有恒、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三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面对这种新形势,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我们要把学习看成党的事业、人民政协事业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终身孜孜以求。学习与人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学习需要动力,动力来自于学习主体的目标追求。人生的不同年龄阶  相似文献   

18.
屠晶靓 《世纪行》2014,(7):47-48
<正>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劝勉广大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所处的时代环境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怎样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古人说,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今天,青年还要有信仰吗,青年还要坚持怎样的信仰?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起身边的两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第一个人是一个副镇长。六年前,  相似文献   

19.
<正>一日,有一学生郑重地问:"加入共产党,有什么好处?"我告诉他,"加入共产党是信仰问题,不是功利问题,信仰共产主义,你就加入共产党,不信仰共产主义,就不要加入共产党"。初看我们谈论的是入党动机问题,其实这是政治信仰问题,是信仰纯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论述,包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信"字大逻辑,因信仰而坚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因信念而坚定:只要有信念,就不怕险阻艰难;因信心而坚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党员干部要做到学史增信、因信而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