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五)雍正帝一方面宽容现行谋逆“弥天重犯”曾静,另一方面却对浙江已亡故之吕留良及其子孙进行残酷镇压。一是对吕留良之子孙妇幼大肆缉捕。浙江总督李卫又钦奉雍正帝密旨“将恶逆吕留良子孙察访根究,勿使隐匿漏网,并不令逆贼(吕留良)寸骨遗留人间”之后,即行扩大缉捕。除在雍正六年冬查捕严赓臣之时,已将吕历中、吕毅  相似文献   

2.
保定直隶总督轶事(之二) “模范督抚”李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云 《乡音》2006,(11)
直隶总督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直隶、河南、山东等15省设立总督,苗澄首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提任,驻保定,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直隶总督,李卫是第四任。  相似文献   

3.
直隶总督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直隶、河南、山东等15省设立总督,苗澄首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提任,驻保定,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直隶总督,李卫是第四任。  相似文献   

4.
<正> (一)清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在驻地杭州突然接到和硕怡亲王、大学士张(玉廷)、蒋(廷锡)于十月十日寄来的信,信内传达雍正皇帝密旨,内容是:“十月初九日奉上谕‘岳钟琪处有投书之奸民,初始不肯供出伙党之姓名,后被岳钟琪发誓引诱,始陆续供出十余人。其在楚(湖广,即今湖南、湖北)省者,已差人  相似文献   

5.
<正> (三)雍正帝对曾静、张熙投策反信一案极端重视,迅即采取了极为严峻的霹雳手段。第一步,叠下密旨,派出干员,根据张熙对岳钟琪的供述,开具名单,分三路缉拿疑犯。浙江一路,如前述已由总督李卫差人密捕了吕留良子孙及严赓臣、沈在宽等人押往京城。江南一路,由江南总督范时绎、巡抚  相似文献   

6.
穆强 《乡音》2006,(10)
位于保定裕华西路的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建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署从清雍正七年(1729年)建成至李鸿章开始任直隶总督的140多年时间,一直是直隶省的军政枢纽;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历时182年。直隶总督在清代居各省总督之首,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任务是“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15省包括直隶、河南、山东设立总督,苗澄担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担任,驻保定(旧址在保定城西北隅),诏令所有总兵、提督军官归其节制,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当过直隶总督,其中又分为实授、署理、护理、协办。他们是:苗澄、李维钧、李绂、李卫、孙嘉淦、高斌、那苏图、方观承、杨廷璋、周元理、杨景素、袁守侗、郑大进、刘峨、梁肯堂、胡季堂、颜检、姜晟、陈大文、吴熊光、温承惠、那彦成、方寿畴、蒋攸金舌、琦善、讷尔经额、桂良、谭廷襄、庆琪、恒福、刘长佑、曾国藩、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裕禄、袁世凯、杨士骧、陈夔龙、端方、蔡玉廷、宜兆熊、何世王基、唐执玉、刘于义、顾琮、史贻直、鄂弥达、陈大受、英廉、刘墉、熊枚、裘行简、秦承恩、章煦、托津、长龄、松筠、明山、王鼎、穆彰阿、瑞麟、文煜、崇厚、官文、张树声、张镇芳、那桐、屠之申、周馥、廷雍、吴重熹、崔永安、刘师恕、杨鲲。本刊选择部分总督分期介绍。  相似文献   

7.
康熙、雍正两朝在云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两朝治理吴三桂叛乱造成的创伤,采取积极措施经营云南,使云南地区逐渐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康熙、雍正两朝经营云南地区,具有注重规划、强调治理,重拳出击、解决时弊,以及健全制度、注重管理等特点,同时提出了一些治理云南的策略思想。康熙、雍正两朝对云南地区的治理,在实践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乾隆朝对云南地区进行全面、深入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鄂尔泰一生建树颇多,政绩斐然,但以其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期间(雍正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725年11月30日)至九年七月初六(1731年8月8日)的政绩最为突出。他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既扩大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9.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绍兴)人。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五月至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在福建任总督。姚启圣在任总督期间,除了在军事上与郑军相抗衡,后勤上积极筹集军饷、筹办军需外,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招抚措施,对郑军展开了大量的招抚活动。本文拟对姚启圣在这时期进行的招抚活动及其在统一台湾中所起的作用,作个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清朝宫廷电视剧成为近期文艺中的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40集的《雍正王朝》之后,紧接着是《康熙帝国》,甚至连目不识丁的李卫也因为与雍正的关系而成为电视剧的热点。不过,透过这种"复古"的势头,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刻的动因,将故纸堆中的人物翻检出来,赋予各种性格,是对现  相似文献   

11.
<正> 汪景祺,原名日祺,字无已,号星堂,浙江钱塘(杭州)人,其父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其兄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汪景祺少年即有才名,但却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但仕途坎坷,久困名场,一直熬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才考中一个举人。雍正二年(1724)初,  相似文献   

12.
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诸多有关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奏折档案,这些档案是研究清代土司制度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当时担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被雍正赋予推行改土归流的重责大任,其奏折所述及雍正在奏折上的朱批谕旨,即形成鄂尔泰与雍正对改土归流推行过程的“君臣对话”。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的宫中档奏折,不仅可以反映雍正与鄂尔泰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呈现了鄂尔泰及雍正对云南改土归流的推行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文鹏 《政策》2003,(7):42-43
中国历史上近600年来曾四次修史。第一次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打下大都(元都城),立即下令为元朝修史;第二次是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入关后不久,就下令收集整理档案文献为明朝修史,历经康熙、雍正,到乾隆时修成明史;第三次是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14年修成《清史稿》。现在是第四次国家修史,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为清代修史。与以往相比,这次修史具有本质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河南岸的勐弄土司与“老挝镇北侯”雍正《临安府志》载:“雍正八年(1730年),老挝猛弄寨长白氏投诚归顺”。如此,则勐弄在清朝初年以前曾隶属于老挝。雍正《临安府志》对此情况记录得不够详细,《滇云历年传》作了较详的补充。《滇云历年传》卷十二雍正八年说:“藤条江外三猛边界猛弄寨长白氏内附。纳之。……并缴铜印一颗,大篆宣慰司印,不知何时何处所得者也。”又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九十七《土司志·勐弄掌寨世系》说:“始祖本白、昂两姓,传至昂之明,袭老挝镇北侯。雍正四年……母白氏率叔白安赴临安投  相似文献   

15.
清代云南的“放本收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二十一年,清政府采纳了云贵总督蔡毓荣“因滇之利,养滇之兵”的建议,在云南实行鼓励民间开采矿产的政策,“广示招来,或本地殷实有力之家、或富商大贾悉听自行开采,每十分抽税二分。凡有司招商开矿得税一万两者,准其优陞。开矿商民上税三千至五千两者,酌情给予顶戴……”,自此以后,云南的矿业逐渐发展起来。康熙四十五年时,云南各种矿产的课税达到八万  相似文献   

16.
<正> 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号横浦,出身于清初浙江海宁声名显赫的书香门第查家。查氏兄弟四人,老大原名查嗣琏,后改名慎行,二十岁补诸生,四十四岁才中举人,后经举荐,诏随入都,康熙三十二年(1693)入直南书房,后“钦赐”进士出身,但他的儿子查克建此时已考中进士。老二查嗣(王粟),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入翰林,官至侍讲,诗名与其长兄查慎行并行于世。这个查嗣庭排行老三,康熙四十七年(1708)进士,选入翰林,经吏部尚书加太保的隆科多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字晓岚,又号春帆,晚号石云,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县)景城村人.生于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卒于嘉庆十年(一八○五年),享年八十一岁,谥文达公.纪昀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四岁开始读书,聪颖过人,记忆力很强,有过目成诵之才.十一岁随父纪容舒(云南姚安知府)到北京见了见世面.二十四岁参加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  相似文献   

18.
康熙皇帝吟咏伊通的几首诗作主要是在康熙第二次东巡留下的。这次东巡是在康熙17年(1678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沙俄侵略者又开始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流域寻衅滋  相似文献   

19.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起义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十一年后,即雍正十年(1732年)的吴福生起义则是一次规模很小的事件。这两个事件都保留了一些档案,其中包括起义者的  相似文献   

20.
(一)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1701-1754年),出生在康熙年间,活动在雍正、乾隆两代。那时候,清王朝由盛转衰,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巳经面临最后崩溃。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礼会黑暗,阶级斗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革命风暴即将来临。这些,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吴敬梓都一一作了深刻揭露。正如鲁迅所说:“乃秉持公心,指责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