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50是美国空军使用的最后一种全部采用活塞式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该机是为了填补B-36以及B-47等新一代轰炸机服役前出现的轰炸机空缺而研制的一种过渡性飞机,堡垒家族的最后一员。不过,毕竟其设计原型是二战时期的B-29,B-50虽然有9吨的载弹量和超过8000公里的肮程,而且在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SAC)初创时期为其撑起了门面,但在喷气式轰炸机即将服役的压力下,B-50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受到了冷落,没有能够像B-29以及B—17那样,驰骋沙场,只能为堡垒家族画上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2.
作为战后第一代轰炸机,B-57不仅装备了美军主力轰炸机部队,还衍生出了众多的型号,而由该机发展的侦察型号在20世纪50年代窜犯中国大陆并被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使得该机成为世界上首架被地空导弹击落的飞机。  相似文献   

3.
1996年10月3日,在广西桂林地区猫儿山海拔1700多米的原始森林里,两名迷路的采药人发现了一批飞机残骸。经随后赶来的国家有关部门和美国专家的考察,证明这是一架当年飞虎队第375轰炸机中队的B-24解放者(Liberator)重型轰炸机。该机从柳州机场起飞后对停泊在台湾的日本舰船进行了攻击,但在返航时神秘失踪,直到50年后,无意发现的残骸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本文将对B-24进行一番全面的回顾,旨在纪念解放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要问谁是世界轰炸机的老大?您一定会想到B-52。您的答案不全对。B-52的确是世界上最重的轰炸机,但在B-52之前有一位更魁梧的轰炸机老兄,那就是康维尔公司在40年代末研制的B-36和平缔造者巨型轰炸机。  相似文献   

5.
进入巴基斯坦空军序列 根据1955年《美巴共同防御协定》和巴基斯坦作为“东南亚国家防御组织”成员的特殊身份,巴空军陆续得到包括两架训练型在内的26架马丁B-57轰炸机,1960年5月11日以它们组建了第31轰炸机联队,下辖第7和第8轰炸机中队,第7中队指挥官是阿亚兹·艾哈迈德·汗,第7中队指挥官是穆罕默德·伊克巴尔,他在后来的1965年印巴战争中失踪。不久,巴基斯坦空军又从美国马丁公司获得两架现代化的RB-57F高空侦察机。  相似文献   

6.
康维尔公司的B-58是美军装备的第一种实用超音速轰炸机,1960年3月进入美国空军服役,虽然在服役过程中未曾投掷过一枚炸弹,但该机确实成为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60年代最主要的空中打击力量,该机有着以前任何轰炸机不曾拥有的性能和复杂的航空电子设备,代表了当时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准,但B-58的服役生涯却和其研制费用、性能不甚相符,战略空军司令部没能留住这种优秀的轰炸机,造成这种悲惨现象主要归结于该机追求超音速飞行而使用了许多不太成熟的新技术,由此造成该机故障率出奇的高,当然除了本身的技术员原因外,弹道导弹的服役也是该机的过早退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空中游击战 1942年初我中国空军更换美制飞机的序幕刚刚拉开,战斗机依旧以苏制为主,而轰炸机则仍然依赖原来苏联提供的SB-3。但是,从1942年长沙战役中的2大队轰炸机出击配合陆军行动开始,中国空军逐步走上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反击之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1942年10月,在美援下中国空军实力得以恢复,有飞机290余架。其中,美国援助的新战斗机150架、轰炸机19架。中国空军及美国23特  相似文献   

8.
二战中,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没有什么作为,唯一成批装备的重型轰炸机只有亨克尔公司研制的He-177,但该型机却由于本身问题多多被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最不成功的作战飞机,不但产量很小,而且多数从未投入过实战。研制概况  相似文献   

9.
Ju-87的诞生Ju-87的前身是1934年研制的容克斯K-47。K-47是容克斯公司设在瑞典的马尔默飞行制造厂生产的单发、双座、单翼机。它由容克斯公司设计师赫尔曼·鲍曼设计,是一种全金属结构的下单翼飞机,安装有自动拉升装置,拥有良好的俯冲攻击能力。1935年,为掩人耳目,德国空军技术部以竞赛机的名义向德国航空界招标新型俯冲轰炸机。参与竞标的有阿拉多(Arado)公司、汉堡飞机制造公司(Hamburger Flugzeugbau,布洛姆-福斯公司前身)、亨克尔(Heinkel)公司和容克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早的隐身飞翼轰炸机雷玛·霍顿和沃尔特·霍顿是著名的飞翼先驱,曾设计过多种型号的飞翼验证机、战斗机、轰炸机(详情请见本刊2005 年第3期《魔影:霍顿兄弟的飞翼战斗机》——编者)。1941年,德国空军部公布了“美利坚轰炸机”项目性能要求后,霍顿兄弟就曾研制出Ho-Ⅸ验证机,但因为种种原因,飞机没有达到性能要求,并且此后  相似文献   

11.
说起英国在二战期间的轰炸机,大家对兰开斯特(Lancaster)重型轰炸机已经耳熟能详,这里要介绍的惠灵顿(Wellington)轰炸机可能没有兰开斯特那么出名,但它是英国在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轰炸机,也是用途最广的作战飞机。  相似文献   

12.
Z.1007是意大利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发的一种三发中型轰炸机,该机由著名的飞机设计师菲里波·扎巴塔主持设计,是一款出色轰炸机,也是当时意大利轰炸机的代表作。但由于意大利空军的作战思想陈旧,再加上意大利航空工业效率低下的制约,Z.1007没能在战争中取得湿赫的战果,其名声也长期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13.
继承朴素的“简单高效”设计思想,图波列夫让看似简陋的图-22M轰炸机成为美国人的心腹大患,美国对其完美地结合了战略飞机的远航程和战术飞机的高速度、机动能力、还具有强大的火力感到十分恐惧。在冷战时代,图-22M轰炸机不空中加油即可以超音速攻击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留给西方国家的预警时间不超过30分钟,如果经空中加油,还可从苏联的极地基地起飞攻击美国本土,然后再飞回国内基地……  相似文献   

14.
比亚乔P.108是二战意大利空军使用过的唯一一种四发重型轰炸机。该机的研制始于二战爆发前,整体设计体现了意大利航空工业当时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大型四发轰炸机,P.108本应在二战中大显身手,但由于意大利工业基础薄弱,导致P.108的产量极小,再加上飞机本身存在不少问题,P.108未能在战争中发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大型飞机在各个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军用运输机、大型空中预警机、大型战略轰炸机、大型战术轰炸机、大型空中加油机、大型电子战飞机、大型空中侦察机等等。这些用途的飞机,我们当前都没有自主生产能力,都要依靠外购。但是,当前能够卖给我们具备改装这些飞机的国家,只有俄罗斯一家,也就是他们的伊尔-76(含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还难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空军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拥有上述大飞机。——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相似文献   

16.
1972年5月20日,一代航空 设计宗师图波列夫不幸逝世,享年84岁。作为前苏联最伟大的航空设计师,图波列夫成功设计过百余种机型,几乎涵盖了所有航空领域。从40年代至今,“图波列夫”几乎成为了前苏联轰炸机和大型喷气客机的代名词! 在图波列夫逝世31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航空史专家江东先生撰写《图波列夫的不朽经典》上下篇,重点回顾了图波列夫在60年代前设计的飞机,以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空设计师。  相似文献   

17.
战略轰炸机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美国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主力——B-52H已服役超过半个世纪了,而B-1和B-2却又因各自原因无法取代它。按照2006年五角大楼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下一代远程打击平台将在2018年服役,它将接替B-52H成为美国战略轰炸力量的中坚。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美利坚轰炸机”项目(上)一文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梅塞施米特 Me-264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始末。与 Me-264相比,同时参加选型的 Ju-390更具技术可行性与传奇色彩。毕竟,梅塞施米特的主攻方向是战斗机,对于大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缺乏经验,而容克斯公司则不同,自成立之日起它就致力于轰炸机、远程侦察机、大型运输机的开发和制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容克斯公司的创始人雨果·容克  相似文献   

19.
提到世界上最成功的轰炸机,很多人肯定会想到美国研制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在二战中,B-29取得了非凡的战绩,正是因为它,美军才能以较少的伤亡迫使日军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B-29轰炸机先后对日本多个城市进行了轰炸,时间长达15个月之久,空袭次数达380次以上。另外该型机还向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彻底地摧毁了日本帝国的持久战梦想。而这些B-29正是隶属于美陆军航空队第20航空队,本文将把第20航空队的组建过程、指挥体制以及行动任务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的上篇中,我们已经对图波列夫早年的设计生涯及其设计的早期机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二次大战结束后,随着喷气发动机的广泛应用,图波列夫也成为了苏联喷气式飞机设计的先驱者之一。从最先试制喷气轰炸机到“图式”战略轰炸机和旅客机声名远扬,图波列夫和他的手下的设计人员作了无数次艰苦的尝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鲜为人知或昙花一现的机型,但它们往往是通向那些最成功机型的必经之路,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一次系统的回顾。○试制喷气轰炸机1946年,图波列夫设计局的谢尔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