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学基础理论是关于犯罪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之系统知识,在学术上属于学的范畴。我国犯罪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晚于西方,其学科设立的时间较短,这使我们成了后行者。我国犯罪学研究具有如下问题:其一,作为后行者有学习、借鉴先行者的条件,但往往也会造成惰性。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不少有连篇累牍地摘引、照抄、“言必称希腊”的现象,这是研究惰性的反映。其二,重术轻学,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理论是毫无价值的空谈。其三,犯罪学研究在广度上有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倾向,在深度上有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弊病。其四,研究成果重表述形式,轻思想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其五,没能吸引和有力组织多学科、多方面的人才参与研究。犯罪学基础理论的发展需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打破传统的刑事科学应用学科主流观念的束缚。犯罪学学者应向非刑事科学领域学科挺进,以便对犯罪学基础理论提出有创辟胜解的诠释。犯罪学研究机构应大力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建立健全研究载体,重视争取主政者与权威人士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犯罪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学科建设与犯罪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当前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重点介绍了犯罪地理学、犯罪经济学、犯罪生态学的新发展,以及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环境犯罪和计算机犯罪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研究注重以科学方法对犯罪现象开展研究。科学方法包括:客观观察;精确的测量量具;研究步骤和方法。只有犯罪学研究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所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才能被其他学者经验证,予以证实/证伪。这种能够反复验证的过程,才是符合科学方法的犯罪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犯罪学研究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这一作用,当前必须在内容上重视研究犯罪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犯罪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在方法上要大力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实证的方法。本文从犯罪学研究的实际出发,就犯罪发展研究及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实证的方法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国际犯罪学大师论犯罪控制科学》收集的论文出自五位活跃在国际犯罪学前沿的著名专家,他们是亚洲犯罪学会会长刘建宏,英国剑桥大学David P.Farrington(大卫·法林顿),美国犯罪学会会长Steven F.Messner(史蒂文·梅斯纳),以及2009年、2010年犯罪学最高奖项斯德哥尔摩奖的获得者Ffiedfich Losel(弗里德里克·洛赛尔)和David Weisburd(大卫·威斯勃德)。该套装书所收录的这些国际大师级学者的作品代表了当今犯罪学最前沿的观点,对我国犯罪学学者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提升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篇幅所限,本文仅对以下两个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前沿问题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6.
严景耀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是犯罪社会学学科领域本土实证研究的重要开拓者。由其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民国时期犯罪学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被誉为近代中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圭臬之作,而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仅仅在于一种研究方法,更在于如何应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转型社会中对知识的诉求和接受模式与犯罪学当前价值实现的困境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上则是知识与社会的互构过程及规律的认识。犯罪学展开的反思性研究中要突破惯性的学术传统,需要的是独立的立场和方法。而知识社会学则是从知识入手阐释知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知识问题阐述社会问题及最终解释知识的价值实现规律的工具和方法。因此,知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契合了犯罪学的反思性研究,以此为立场,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可以关注犯罪学知识的创新机制及过程,并通过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推动犯罪学知识和社会的双向发展,所以,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开展对我国当代犯罪学的研究,对突破知识价值实现的困境、拓展人们的研究视野并推进学科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异同困挠了许多学者。时至今日,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与刑法学研究的犯罪究竟是相同还是不同,依然是一些学者争论的话题。我也曾从刑罪同源的角度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犯罪学基础理论是关于犯罪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之系统知识,在学术上属于学的范畴。我国犯罪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晚于西方,其学科设立的时间较短,这使我们成了后行者。我国犯罪学研究具有如下问题:其一,作为后行者有学习、借鉴先行者的条件,但往往也会造成惰性。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不少有连篇累牍地摘引、照抄、"言必称希腊"的现象,这是研究惰性的反映。其二,重术轻学,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理论是毫无价值的空谈。其三,犯罪学研究在广度上有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倾向,在深度上有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弊病。其四,研究成果重表述形式,轻思想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其五,没能吸引和有力组织多学科、多方面的人才参与研究。犯罪学基础理论的发展需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打破传统的刑事科学应用学科主流观念的束缚。犯罪学学者应向非刑事科学领域学科挺进,以便对犯罪学基础理论提出有创辟胜解的诠释。犯罪学研究机构应大力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建立健全研究载体,重视争取主政者与权威人士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犯罪学理论发展到今天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路径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将犯罪学理论的研究推向一个高度就要进一步拓宽犯罪学研究的路径,以夯实理论基础,为学科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定义的长期争论不休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关键是从中梳理出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从而找到科学界定犯罪学的思路与方法。就学科定义的常规来看,综合犯罪学是不能成立的,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科学,关键是正确理解犯罪现象及其内在的层次与结构,区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从而揭示出犯罪学的学科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论犯罪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研究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这一作用,当前必须在内容上重视研究犯罪发展,尤其是对社会转型时期犯罪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在方法上要大力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实证的方法。本文从犯罪学研究的实际出发,就犯罪发展研究及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实证的方法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是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的起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十分严重,犯罪率急遽上升,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在此时开始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从而推动了犯罪学的研究。就整体而言,我国在犯罪现象分类研究中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相对于其他犯罪类别是比较全面和深入的。  相似文献   

14.
1982年6月的“南宁会议”(“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研讨会”)被学界公认为近代中国犯罪学研究的起点,会上宣布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正式成立,170余名代表、200余篇论文参会,盛况空前。中国犯罪学研究脱胎于青少年犯罪学研究,2012年走完了30年的历程,因隶属关系的变化,没有20岁生日那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表彰和庆祝大会,而是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为主题,在会议背板的左下角标明“30年”的字样,在首都大酒店低调庆祝。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我国著名青少年犯罪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八十大寿。徐建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奠基人之一。三十多年来,徐建教授开创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项研究的先河,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且不断深入;是他促使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成立,使我国拥有了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和研究队伍;是他推动了我国第一部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诞生,使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是他与实务部门合作创导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建立,使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从无到有并渐趋成熟;是他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门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走向了世界;是他首撰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青少年犯罪学》,为我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他首创了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出版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刊物——《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本刊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鉴于徐建先生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我们在徐建先生八十大寿之际,特辟专辑,特邀数位较为了解徐建先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文贺寿。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在众多贺文中特选了三篇以特辑形式刊发。特辑贺寿,不仅是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徐建先生,更重要是为了以此向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前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徐建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6.
回顾犯罪学的发展,从探索法意的孟德斯鸠到关切目的的李斯特,从贝卡利亚到边沁,从费尔巴哈到龙勃罗梭,再到菲利等等,形成犯罪学璀璨的星空。我们领略到了这些伟大思想家的精神和智慧。恩里科·菲利和他实证主义的财巳罪社会学》以实证理论的观点认识犯罪、以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犯罪、以实证哲学的态度寻求犯罪的解决之道,在古典犯罪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犯罪社会学》以其无处不在的实证精神,使犯罪学走上了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实证”成为最近几届中国犯罪学年会的主题,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国内主流犯罪学圈子。虽然,标准化实证在西方早已遭到严厉批判,但在中国,犯罪学的实证却日渐成为时尚,正要流行。不管什么论文著作,只要有几组数据或三两个案例或一半个图表,都在标题中赫然写上“实证”。一旦一个理论、一种方法、一项论题,成为“时髦”,  相似文献   

18.
对著名犯罪学家的学术影响的评价和排名,是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英语国家的犯罪学界中,已经进行了这样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过,这类研究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夸大其作用。尚未见到对全世界的犯罪学家们进行排名研究的成果。英语世界的犯罪学研究并不等于全世界的犯罪学研究。对外国著名犯罪学家的评价要准确、客观;应当恰当对待外国犯罪学家及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犯罪学的定义没有获得统一,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犯罪学定义。文章全面地陈述了国内外各种有代表性的犯罪学定义观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其定义的三点规律性认识:对犯罪学定义时在不同程度上对于犯罪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明确或概括;在犯罪学的定义中或明或暗地突出这门学科的独特的方法论或方法;在犯罪学定义中从不同的维度强调了这门学科的知识属性。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犯罪学研究十分繁荣,专家众多、学派林立,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犯罪学发展情况的了解,本文对岛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犯罪学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