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杜月笙在重庆开办多家银行,兼做进口贸易生意。杜是个在重庆军政两界、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名人。七七事变后,因主张抗战,参与抗敌后援,杜月笙捐出车辆和飞机,一时赢得抗战、爱国的好名声。杜月笙为了在重庆扩展他抗日的威望和影响,乐于结交有名望的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杜月笙在重庆开办多家银行,兼做进口贸易生意。杜是个在重庆军政两界、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名人。“七七事变”后,因主张抗战,参与抗敌后援,杜月笙捐出车辆和飞机,一时赢得“抗战”、“爱国”的好名声。杜月笙为了在重庆扩展他抗日的威望和影响,乐于结交有名望的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3.
吕春 《世纪风采》2010,(1):39-41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足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以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被丑化了的杜月笙,笔者通过一些义史资料,试对杜月笙的凄凉晚年作一真实的披露,把他这期间的是非功过,留给读者评说。  相似文献   

4.
张鸣 《廉政瞭望》2011,(19):54-54
用著名报人徐铸成的话来说,杜月笙是海上闻人。这个闻人非同小可,断非什么名流或者大亨可比。政商军学各界,无论横着说,还是竖着说,但凡叫个闻人的,在上海都是NO.1,数一数二的。在民国,上海可以跟杜月笙齐名并肩的人物,其实没有几个,哪怕都排出来,论名声,都不及杜月笙。  相似文献   

5.
王亚樵是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旧中国,茫茫神州大地,只要一提起王亚樵,无论是蒋介石、戴笠,还是黄金荣、杜月笙,甚至侵华日军将佐,无不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6.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南京政府下了一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令民间所藏的金银外币乃至珠宝首饰,一律交出,换取金圆券。蒋介石想利用这剂“强心剂”,来挽救濒于崩溃的蒋家王朝。 金圆券发行前夕,蒋介石曾把上海闻人杜月笙和上海金融、工商界的头面人物找到南京谈话。回来后,杜月笙很担心,他知道,蒋介石之所以请他到南京,是在打招呼,要他帮忙。可经济的运行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何况蒋家天下已是日暮途穷,不管采用何种子段,最后只有崩溃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上海的黑社会势力虽已投靠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但一些黑社会头目并没有完全堵死与中国共产党的通道。早在1929年,杜月笙就经帮会分子张尧卿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前期,上海滩大流氓头子、青帮大亨杜月笙避居香港期间,曾经被一技艺高超的窃贼当而窃去一个内盛密件的皮包。顿时,黑白两道全被惊动…… 一 1939年元月8日,香港。  相似文献   

9.
在1927年“四一二”反改革政变的血泊中,第一位殉难的是江寿华烈七。关于他的死,众说纷坛,莫衷一是。1986年台湾出版了章君毂写的《杜月笙传》(以下简称《杜传》),绘声绘色的说江寿华是杜月笙手下的“四大金刚”所活埋的,于是史学界和读者很多人信从是说。事实并非如此。汪寿华是上海工人二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起义胜利后,他担任上海市临时政府委员,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当国民党反动势力污蔑工人纠察队,制造工人纠察队将冲击租界,制造社会恐慌等谣言时,在汪寿华主持下,上总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蒋介石为首的反动势力的…  相似文献   

10.
王恩收 《党史纵横》2011,(4):55+54-55,54
黄金荣,绰号"麻皮金荣",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子,青帮"三大亨"之首(另外两位是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一生广收门徒,可谓阅人无数,拜在他门下的人更是多不胜数,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事情莫过于蒋介石也曾拜在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上海的黑社会势力虽已投靠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但一些黑社会头目并没有完全堵死与中国共产党的通道.早在1929年,杜月笙就经帮会分子张尧卿等人的介绍,邀请已经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杨度为宾客,并专门将薛华立路155弄13号(今建国中路瑞金二路附近)一幢洋房送给他,月俸500元.  相似文献   

12.
荐书     
正《宋氏家族》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走进宋氏家族的故事,就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追溯与反思。本书以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这段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宋氏家族成员的成长与归宿,展现了这个家族如何左右当时的中国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书中用精彩的叙述手法,将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在他笔下,宋氏三姐妹、蒋介石、孙中山、杜月笙……一个个历史的真实面孔跃然纸上,有很强的历史代入感。  相似文献   

13.
1927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 4月12日凌晨1时,一队行迹诡秘的人突然冲进了上海闸北“工人俱乐部”的大门。这是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奉蒋介石之命策划指挥的一场对工人武装的突然袭击。仅仅3天,猝不及防的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就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4天后,广州军阀李济深、古应芬、钱大钧与蒋介石采取了策应的行动。他们派军队包围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了黄埔军校和工人纠察队的武装,搜查和封闭了工会、农会,共产党人邓培、萧楚女、熊雄、李启汉、刘尔崧惨遭杀害。5月17日,武汉发生“夏斗寅叛变”;同月21日,湖 南长沙发生“马日事变”…… 7月 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也终于宣布与 共产党决裂,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 口号下,大批的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 刚刚燃烧起来的革命火种眼看就要被扑灭!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人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美国由弱到强的崛起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市场经济的真谛,即市场经济是弱肉强食的经济。弱者如果不想被强者吃掉,惟一的办法就是认清自己的竞争地位和实力,一方面深沟壁垒,另一方面找准强者的弱点主动出击,打一场经济上的以弱胜强、由弱到强的持久战。那么中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呢?旧中国显然是个弱者。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股份制、董事会、交易所其实在中国都不是新鲜事物。最近在北大举办了中国百年证券展,展览表明,中国清末就开始发行股票,上海滩的杜月笙等“闻人”更是身兼多家公司的董事长。但是,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三 1938年8月,黄慕兰以《译报》董事长身份离开上海到香港募捐。 香港,对她来说并不陌生,8年前她就在这里战斗过,只不过今日旧地重游,“兴亡感慨,情绪不同”。她被朱学范和杜月笙的公子杜维藩从码头接到六国饭店的一套临海房间住下。从骑楼上远眺,九龙对岸的浅山影影绰绰,宋皇台依稀可见。 “啊!看到那由几块巨石堆成的宋皇台,使我想起当初宋、明两朝都是在这里送终的,难道现在又到了那个时代了?”慕兰不禁感慨一声。 朱学范连忙说:“黄大姐,历史不会重演。香港虽是小小岛市,可载而归的。”  相似文献   

16.
金生 《党史纵横》2002,(4):25-27
关于戴笠,人们都知道他是恶贯满盈的军统特务首脑,曾长期主持国民党军统局工作,素有“特工王”之称。而对王亚樵,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在二十年代乃至三十年代前期,王亚樵的名气比戴笠大得多,他是上海滩人人皆知的安徽帮会首领,就连流氓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对他也惧怕三分;蒋介石对他更是欲必除之而后快。戴笠早年曾追随王亚樵,但是自从投靠蒋介石后,王亚樵成为戴笠煞费苦心追捕的敌手,这是怎么回事呢?戴笠,生于1897年,早年家庭生活窘迫,自己又不学无术,年纪轻轻的便在杭州、上海一带流浪。据说,戴笠运气不错,…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     
在中国有一个群体他们是农民却远离自己的土地他们是工人却不能名正而言顺于是,他们被乡村和城市边缘了他们就是农民工他们住的地方最脏乱他们吃的饭菜最便宜他们干的活儿最辛苦他们挣的工钱最低廉他们用力量托起高楼大厦他们用勤奋清洁大街小巷他们用智慧经营商业餐饮他们用灵巧加工机器零件他们用被冻裂被磨成老茧的双手营造着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没有他们正盖的大楼要停止生长没有他们GDP的增长会失去厚重没有他们城市化进程会放慢步伐农民工都市里的一道风景农民工我们心中升腾的敬仰农民工@姜明霞~~  相似文献   

18.
正寒冬腊月,他们冒着纷飞大雪;高温酷暑,他们顶着炎炎烈日;狂风暴雨,他们穿梭疾行;披星戴月,他们步伐矫健……他们平均年龄30岁,有活力、有朝气、有干劲,他们就是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供电1部团队。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农二师二十二团八连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三口之家,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他们教子有方,精心培养下一代。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诠释人间真爱,受到连队居民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和谐小康家庭谢建平一家。  相似文献   

20.
他们重担在肩、呕心沥血;他们默默坚守、毕生奉献;他们舍生忘我、以身报国;他们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们用行动在新时代为我们树起了标杆,他们的敬业精神、正义感和责任心,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也激励全体人民在新时代奋勇向前。"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