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热病和小新虫 猪遭遇小新虫感染,可发作高热病,或小新虫肠炎。这种疫病流行于我国广阔地区已有多年,但尚未见有人阐发和报道。很早以前有人描述的猪的火症很可能就是此病,而病原一直是个谜。对此,近年来盛行两种论点,一说是猪瘟(慢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兔毒回归猪瘟),另说是弓形体病,均难令人信服。弓形体发现至今已有七十二年的历史,近十年在我国有人遇到青链霉素无效的高烧病猪,只要一发现弓形,即定为弓形体病,此中很可能有错判之例。据我们两年来在猪高热病疫区调查,弓形体销声匿迹,却无例外地在所有病猪身上  相似文献   

2.
关于温和性猪瘟的病性特点与病毒抗原性问题,已通过1、2报阐明。 为了证实从叙永分离的温和性猪瘟病毒之毒力与致病力特性,我们在四川和西藏继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叙永县城郊、两河、水尾、大坝四个区所获得的六头临床病例中,筛选出3、5、6号三株病毒,连续通过本动物多次继代,在适当时期如第3、6、9代时进行大批人工感染发病试验,以测定其最小发病量(MID)和最小致死量(MLD),从而探明其毒力是否稳定,致病特性有无变化。本次实验共先后接种健康猪七批74头(传代猪不包括在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腹泻、消化道粘膜的炎症和糜烂。该病在我国少数地区已有发生。为控制本病流行,笔者根据BVDV与猪瘟病毒具有抗原交叉性的原理,试用猪瘟酶标抗体,检测BVDV,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检疫方法。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灾难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必须上报的一类动物疫病。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以来,有关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以及免疫应答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展,但是我们对其仍然知之甚少。本文概括总结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的后续研究和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业部梅岛动物病研究中心潘英章博士应我国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的邀请,于1985年4月2日至5月2日在北京、西安等地作了有关非洲猪瘟的学术报告。潘从事非洲猪瘟的专题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发表了近百篇有关论文报告,既有丰富的实验室经验,又亲自参加在海地、巴西、南美、多米尼加等地扑灭非洲猪瘟的工作。这次来华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性、临床病理变化、防制措施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仅将其流行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非洲猪瘟最早发生于非洲,1909年在肯尼亚首先发生。1985年底以前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国家有:非洲的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西南非洲)、马拉维、布隆迪、扎伊尔、刚果、塞内加尔、几内亚  相似文献   

6.
1998年8~9月,甘肃省天水地区某集约化猪场发生了一起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经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用荧光抗体技术鉴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测定猪瘟抗体水平,并鉴定抗体性质,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确诊为由猪瘟强毒引起的猪瘟,随后采取用猪瘟猪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猪瘟免疫现状是;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下简称猪瘟疫苗)以来,典型猪瘟基本得到控制,但非典型猪瘟(个别地方),又有抬头趋势,与彻底消灭猪瘟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笔者提出这一问题,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同道们注意,益臻完善其免疫措施,为力求早日消灭猪瘟而努力。 (一)使用猪瘟疫苗的现状 1.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猪瘟疫苗和猪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后,在3~6个月的架子猪中,发生非典型猪瘟,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无效,死后剖检有不够典型的猪瘟病变,取肾脏用酶标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1902年匈牙利科学家奥者士奇(Aujeszky)发现此病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不少地区有发生本病的报道。但是,伪狂犬病毒弱毒疫苗株的培育研究未见报告。为了防制本病,我们于1979年采用选斑和低温法选育伪狂犬病弱毒株,经三年时间,育成伪狂犬病毒闽A弱毒株。  相似文献   

9.
以3株猪瘟流行野毒(GSLT、GSLX、NXYC)人工感染健康猪,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XYC、GSLX、GSLT为中等毒力的毒株,均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猪瘟;3株猪瘟流行毒可引起猪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其中脑(小脑、大脑)、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和肾为其主要靶器官;3株野毒所致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小脑与大脑的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器官出现增生与坏死,小血管内皮增生,多种组织器官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和猪瘟不是同一种病,二者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力。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非洲(肯尼亚,1907)。1957年在比利牛斯半岛出现,连年在西班牙、葡萄牙发生,并涉及法国南部。1967年后连续发生于意大利。1971年发生于古巴,这是美洲国家第一次发生本病。鉴于非洲猪瘟有扩大传播的迹象,国际兽疫局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于1961年在巴黎召开有关非洲猪瘟的紧急会议。古巴发生非洲猪瘟后,国际兽疫局负责人维托兹(R.Vittoz.)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11.
猪肾虫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Stephnurus dentatus)侵袭猪只所引起,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及北方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防治这个病就比较困难。自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问世后,国内外的试验报告认为对猪肾虫具有驱虫效果,我们应用此药,在受侵猪场进行驱虫试验,并采取隔离、消毒等综合性卫生措施,结果消灭肾虫病,建成康复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犊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寄生于初生牛犊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此病对水牛犊危害严重。我国南方各省养水牛地区都有该病分布,福建省除沿海以养黄牛为主的一些县份较少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牛受侵致死情况严重,是当前阻碍养牛业发展的一种疾病。关于本病的防治,虽有药物可以驱虫治疗,但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史的真相未彻底澄清:犊新蛔虫的生活史,国外早在1922年就有兽医工作者进行研究。具有试验依据而获得感染成功的是母牛吞食侵袭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逸出,穿过  相似文献   

13.
肉鸡腹水综合症最早报道于1946年,随后在一些高海拔地区接连发生,近几年我国也有发病。该病多发于3~4周龄的肉鸡,死亡率高达42.4%,对肉鸡业造成极大损失,已引起了兽医界的关注。但对发病原因众说不一,Julian等(1987,1989)认为能量摄入过高和生长过快与本病有关,而Maxwell等(1990)、Witzel等(1990)认为缺  相似文献   

14.
温和性猪瘟病毒感染猪体后,其抗体产生情况如何,猪瘟慢病毒感染是以体液免疫为主,还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是一个关系到防制和免疫理论的问题,我们结合毒力测定工作,对人工病例的不同时期之血清,用兔体中和试验进行了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硒是多种动物的必需营养素。硒过多和不足可引起四十多种动物,二十多种疾病和病变的发生。在我国自1955年吴信法氏首次报道了仔猪的白肌病以来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试验的报告。业已明确仔猪缺硒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肌肉运动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紊乱。但仔猪缺硒时免疫器  相似文献   

16.
鱼打印病 (腐皮病 )是由气单胞菌所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鲢、鳙鱼 ,以致表皮腐烂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虽然发病率较高但很少引起鱼群大批死亡。由于气单胞菌引起鱼的被感染部位皮肤与肌肉层腐烂 ,严重影响其生长并降低或失去其商品价值 ,导致养鱼业的严重损失。 1996年 5 10月 ,我们对秦皇岛地区鱼病调查中 ,对某鱼场发生鲢鱼打印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分离的病原菌特征进行了观察 ,旨在为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资料。1 发病情况与临床特征1996年 7月 ,我们调查了秦皇岛地区某养鱼场 ,该鱼场鱼池水…  相似文献   

17.
采用RT PCR方法 ,从经临床和血清学初步诊断为猪瘟的病料中扩增了猪瘟病毒 (CSFV)的E2基因某一片段 ;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通过DNAsis软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确定了这一流行株 (IPI株 )在系统发生树中的位置。结果表明 ,从IPI株和石门株 (Shimen)中均扩增出 2 71bp目标片段 ,这一流行株与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CSFV毒株同属于基因 2群中的 2 .1基因亚群 ,与YN1、YN2、GX4、GZ1的关系较近 ,而与Shimen株、兔化弱毒株 (HCLV)等我国传统的标准毒株相距较远。这一结果为猪瘟的诊断和检疫提供了一种特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全球养猪业、猪肉食品供应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ASFV基因组较大、编码蛋白众多,但目前很多病毒蛋白的功能尚不清楚.由于缺乏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展猪瘟预防工作,我们于1990~1992年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疑似猪瘟病料中的病原,用PPA-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抗体的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14县(市)区猪瘟防治效果进行了实验考核。  相似文献   

20.
闽西位于闽粤赣边区 ,近年来养猪业发展很快 ,大量肥猪销往闽南和广东等地 ,成为沿海开发区的副食品基地之一 ,养猪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 ,部分乡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5 0 %以上 ,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当地猪的养殖较密集 ,种猪和肥猪的运输频繁 ,猪病日益增多 ,尤其是猪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甚至不少注射过猪瘟疫苗的猪群也暴发猪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发病情况1998年以来 ,闽西地区不少猪场 (小的存栏 10 0~ 2 0 0头 ,大的存栏 70 0 0头 )发生猪瘟 ,笔者调查 15个猪场。这些猪场发病猪多为哺乳仔猪、断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