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 反对家庭暴力的战略(一 )人权战略《妇女公约》的条约机构“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 1 992年发布的第 1 9号一般建议 ,阐释了歧视妇女、基于性别的暴力与侵犯人权和基本自由之间的密切关系。该一般建议将基于性别的暴力 (包括家庭暴力 )视为《妇女公约》第 1条规定的歧视定义所涵盖的歧视形式之一 ,同时也构成严重阻碍妇女与男性平等享有权利和自由的问题。一般建议指出 ,虽然《妇女公约》的具体条款没有明确提及暴力 ,但基于性别的暴力违反公约所载的若干人权 ,如生命权、免受酷刑或残忍、不人道以及有辱人格的待遇的权利和人身自由以…  相似文献   

2.
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社会性别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性别 (sex)概念不同 ,社会性别 (gender)概念 〔 1〕 表明 ,社会性别的区分并非“自然”形成的 ,它是男女定型角色或社会对于两性差异的认知的结果。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女权主义法理学运用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分析工具 ,超越了 60年代追求形式平等、倡导“社会性别中立”范畴的局限 ,转而质疑传统的社会性别中立目标 ,指出由于存在性别盲点 ,致使自 1 9世纪以来的妇女运动非但没有提升妇女地位 ,反而使妇女处于更糟糕的境地。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女性贫困化、就业歧视和不平等的报酬、对妇女的暴力 ,都印证了形式平等不能产生事实平…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我国丘法在确认男女权利平等的前提下,还从我国政治、经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妇女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对妇女权益实行特殊法律保护的措施,以实现男女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真正平等。本刊发表此文,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尊重妇女人权,消除对妇女的一切歧视和暴力,对妇女权益实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是当前世界各国一再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妇女实行特殊保护问题上历来给予充分重视和关注。为了实现对《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政治承诺,为了同国际世界立法…  相似文献   

4.
贡水 《检察风云》2022,(7):54-55
<正>2021年11月24日,联合国妇女署在线上举行纪念“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活动并发布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针对妇女的暴力现象,严重影响妇女的安全感。性别平等出现倒退2000年2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54/134号决议,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号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今妇女人权运动的新理论黄列历史上,各国妇女为争取男女平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区域和国际各级消除妨碍提高妇女地位的障碍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尽管取得一些进展,但使妇女处于屈从地位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结构性不平等仍构成保障妇女人权的障碍,国际权法尚不能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关性别歧视的判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人仅指男人。第14修正案公然剥夺妇女的选举权,表明了美国宪法对女性的制度性歧视。在美国,消除性别歧视的最初目标,就是使妇女实际上获得人的主体地位。美国宪法史上两性平等权的发展历程,同时亦是妇女争取享有平等宪法权、争取做人的权利的历程。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有关性别歧视之典型判例的研究,揭示女性曾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批判历史传统、社会习俗乃至法律制度对妇女权利的漠视,阐明司法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平等与不歧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人权法对我国是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而几乎所有的国际人权文件都包含平等与不歧视的内容。平等与不歧视成为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主要的国际人权文件中有关平等与不歧视的规定 ,揭示了平等与不歧视既是一般原则又是一项独立的权利 ,从法律效力上讲 ,它已经具有了强行法的地位。国家在国际人权法下承担不歧视的积极义务。  相似文献   

8.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力倡导人权保护,将"男女平等"写进中国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并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但尽管如此却没有消除性别歧视现象,尤其是对妇女的劳动就业歧视。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欠发达省份,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更能体现出妇女就业现状的缺陷性,更能反映出我国妇女就业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本文将深入剖析贵州省妇女劳动就业现状,从法制层面分析妇女就业歧视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意在促使我国妇女平等劳动就业权的实现,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9.
性别平等:联合国人权条约机构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对既有法律和新立法的社会性别检审,男性和女性同为性别歧视的受害者,促进性别平等应该具体考虑妇女在社会中面临的不利地位以及同性恋问题在对现有国际人权法的挑战。这是案例是来自国内社会(其中一些有跨国的因素)、由国际人权条约机构处理的社会性别实践。考察这些实践,有益于我们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全球化层面上的情况,并获得本土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在 2 0世纪 80年代成为联合国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超越了以往仅仅关注妇女为一个孤立群体的做法 ,强调审视政策、法律和项目对男女产生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女权主义法学引入社会性别分析透视普遍国际人权标准 ,提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概念化国际人权规范与标准的必要性 ,以使其能够真正反映男女两性的经历、利益和需要 ,最终有利于保障两性平等和妇女平等享有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联合国层面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致力于将妇女人权纳入人权活动的主流表明 ,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日益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