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朗建设,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前者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而对后者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有些人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了种种片面认识。甚至有的同志把改革过程中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统统算在改革的帐上。因此,有必要对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本质的、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1996年,江苏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基本上实现了为“九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要求。通过这一年经济工作的实践,各级干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更深了,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证实了这个科学论断。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中作了论述:“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  相似文献   

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在这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法和思想方法,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全会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弊端作了深刻分析,指出了改革的原则、方向和主要任务。从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不断突破的伟大历程。经…  相似文献   

5.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一1984年9月)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企业扩权试点,第一、第二步利改税,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进行了第一次机构改革。第二阶段(1984年10月一1991年12月)改革的重点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试行承包制,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实行“市带县”的体制。部分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滞,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和建立浦东新区开发区,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第三阶段(1992年1月一2010年)以…  相似文献   

6.
一、从第一认识圆圈到第二认识圆圈半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概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规律公式,丰富了列宁关于认识“并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的思想。党史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历着两个不同的认识圆圈和飞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这是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保卫工作应该怎样适应面临的新形势,更加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地保卫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保卫工作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从这两年的实践看,经济体制改革不汉给保卫工作带来广泛深刻的积极影响,同时,也给保卫工作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企业经过改革,已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横向经济联系增加,教育、科研部门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广泛扩散联合,人、财、物大量流动,使得内部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广泛,原有的规章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同时也证明,改革本身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是长期的艰巨复杂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各种干扰,在不断探索和开拓中前进。我感到当前很有必要进一步搞清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据祖国大陆有关部门介绍,1998年经济体制改革将包括以下几项重要内容。国资流动与重组步伐加大通过资产的流动和重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力度,解决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局面,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运行效益,是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1998年在建立城市国有资本运营体系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在确立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方面,重点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明确出资关系使之成为国有资本的运营机构,有条件的行业管理部门也可改组为控股公司或国…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符合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揭示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个总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无论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都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我们党按照这个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才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现实,已有了40多年的历史。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路,回顾40多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历程,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说,今年是执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第一年,对全面改革来说是一场初战。古今中外不少有经验的战略家都遵循一条原则,就是:慎重初战,不是不迈步,而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准备、有把握地迈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一步。这就是我们今年进行改革的方针。赵紫阳说,一九八五年,要改些什么,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他说,首先,中共中央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价格改革的步伐要迈得大一些。这就是说,要逐步取  相似文献   

13.
我国4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在推进改革实践中逐步认识改革规律,然后在规律性认识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曾经指出,人们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认识都不可能一次完成,都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样如此。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一、立足客观实际,科学分析问题,寻找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成绩,农业生产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步战略任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必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对任何一个事物要取得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都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深化。这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崭新而复杂的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乎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都在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上出现一次新的飞跃,接踵而来的便是改革实践上的新的突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的风雨历程,就是这样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不断突破的伟大历程。1978年~1984年,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上饶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如何做好统战工作,为上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力量支撑,进行了新思考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20年。回首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世界共睹,已无需赘言。而中国改革下一步怎么走?近年来成为了百姓非常关注且热议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