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渐活跃,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转移现象大量出现,然而,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反而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屏障.因此,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土地使用权股份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选择王学习一、问题的提出土地产权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新中国诞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土地产权变革。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的土改运动。把没收的地主多有的土地和其它土地,平均分给无地...  相似文献   

3.
《团结》2002,(5):1-1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农户逐渐成为活跃的市场主体,绝大部分农民获得了“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农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资本化、物权化作为一种发展方向和趋势基本确定下来。当前的突出矛盾是,由于农民土地使用权缺乏法律保障,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便有对农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4,(3):64
<正>土地确权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3年12月3日《北京日报》刊文指出,当前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在哪里?我们经过调研,感觉土地确权的确是一场受农民欢迎的大变革。第一,农民心里踏实了。对于土地确权,农民说:"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上房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我国下一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搞好确权颁证,切实赋予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和处置权;重塑集体经济组织,真正体现农民意愿;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守隹18亿亩耕地底线;推进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配套政策,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利.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和:分工分业出现了新的格局,家庭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开始受到冲击。因此,适时地、有步骤地搞好土地相对集中,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要保证规模农业的实现,首先要解决在现阶段我国农村所确立的家庭经营形式的土地经营规模,将以何种姿态出现?即家庭经营土地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后,集体把土地的使用权以承包的形式分配给农民。目前,多数实行的是按人、按劳或按人劳比例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使用,人人有份,利害均等,为了防止掠夺式经营,还规定了承包合同长期不变。承包户凭借对集体土地的部分所有权,实现了部分土地使用权,并无偿地使用土地。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农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最有效形式。但是,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却存在差别,特别是农民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在向“小康”、“富裕”迈进的过程中,该制度“重公平、轻效益”的弊端显得尤为突出,迫切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9.
汪丽艳  李育荣 《求知》2006,(12):32-33
宁河县大北镇自2002年以来把延长土地承包期与搞活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以下简称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广泛进行土地延包.鉴订新一轮承包合同.使全镇农村经济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目前,有81.8%的村的土地实现了流转81.8%。占土地承包总面积的70.6%,有22%的农村劳动力转入第二、三产业。从而有利力推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随着农村房屋一起自由流转,限制其自由流转的原因在于方便获取农村的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化发展,从应然角度看,宅基地使用权应当随农村房屋一同流转。我国《物权法》应当立法确认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一同自由流转,在《物权法》第153条增加两款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分为农民拥有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交易、宅基地使用权禁止交易、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出售四个阶段。当前,宅基地房自由公开交易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化、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实现宅基地使用权价格、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是宅基地房要成为自由公开交易的商品,还受到户籍迁移制度、耕地制度、土地财政与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分类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耕地使用权脱钩制度,确立宅基地房卖主与社保挂钩制度,改革住房交易的税收制度,建立农村住房交易信息系统与平台。  相似文献   

12.
《团结》2002,(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锡文、韩俊发表文章,提出了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政策主张。他们指出,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障,是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家庭承包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对于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和集中问题,必须从大多数农村的现实状况出发,慎重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分为农民拥有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交易、宅基地使用权禁止交易、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出售四个阶段。当前,宅基地房自由公开交易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化、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实现宅基地使用权价格、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是宅基地房要成为自由公开交易的商品,还受到户籍迁移制度、耕地制度、土地财政与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分类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耕地使用权脱钩制度,确立宅基地房卖主与社保挂钩制度,改革住房交易的税收制度,建立农村住房交易信息系统与平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物权化立法中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以期改变农地闲置、农地浪费与农地资源紧张的矛盾现象 ,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加快农村法治化的进程。并认为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出租、转承包等条款 ,同时指出农地使用权不应当继承。  相似文献   

15.
彭旭林 《学理论》2013,(24):133-13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更多的土地供应,特别是在农村的城镇化过程中,限于我国法律的规定,人为将农村城镇化过程的土地需求与征地进行捆绑,造成了城镇化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得以解决的认识误区,实际上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而征地只能严格适用于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情况,因此其他农村用地则需要通过使用权的过渡进行改变,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因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不是通过制度安排来发展公民居住权,而是通过土地市场化加重了公民生活成本,反而侵害了公民居住权。赋予公民城市土地免费使用权不仅可以釜底抽薪地拆散“土地财政”,而且让公民直接地、更好地享有居住发展权,为社会公平创造有利条件,为共同富裕扫除制度障碍。城市土地免费使用权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享有主体可以以户籍为主、以实际居住地为辅来确立;城市土地免费使用面积的标准宜采取“省级统筹”的方式;其使用权的行使规则应按现代商业模式来建构,并且现阶段可采取行政立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暴露出许多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在彻底放活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和政策措施,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产权交易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衔接是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参考路径,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两者衔接的相关实践探索已取得诸多成效,为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现阶段两者衔接存在相关衔接探索总体上停留在表层以及衔接缺乏充分的法理支撑和制度支持、法律依据不足、相关法律政策及制度存在不协同等问题。完善与改革地票制度成为实现农村产权交易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工作有效衔接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制度框架内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农村经济发展是形成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动力.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条件,规模化经营的相对优势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关键因素,土地产权制度的清晰与稳定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核心条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制度保证,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农地产权交易制度需要在产权制度、土地供给机制和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