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近亲管帐”□晓晨国芳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一小部分企业中“近亲管帐”现象很突出,一些利欲熏心的厂长(经理),利用把持的“责任制”、“组阁权”,把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以及“铁哥们”拢在一起,分别“把守”人、财、物大权,大肆侵吞国家和集体...  相似文献   

2.
近亲繁殖,不论从进化论的角度,还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都是一种落后的、愚昧的、影响人类健康发展的“繁衍”行为。如果说表现在生命学科领域的这种“近亲繁衍”的危害仅限于一家一户一个部族的话,而另一种“近亲繁衍”的危害则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单位和部门——那就是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近亲繁衍”问题。我国近年来揭露出来的卖官鬻爵问题、包庇黑社会的关系网问题、各类帮派势力问题等无一不是这种政治生活领域“近亲繁衍”的现实表现。像“你把我的子女安排了,我就把你的子女安排了”,像提拔“知根知底”的、自己身边的(包括…  相似文献   

3.
灯下读明代《玉堂丛话》觉得很有意思,尤其对刘大厦的故事感兴趣,故事说道:刘大厦到广东任布政使时,发现此间有一种名曰“羡余”的钱,不入帐,专供布政使用,相当于今天的“小金库”,并已沿习成例。管帐小吏告诉他,前任走后还剩有一些‘羡余’,劝他“循由成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婚姻法明令禁止近亲婚配,杜绝近亲繁殖。可是,如今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地方干部队伍的组织结构却出现了近亲繁殖的现象。近亲繁殖过量,便孕育出千奇百怪的畸胎。人们常见常说的有:“父子室,夫妻科,侄儿打水叔伯喝,孙子开车爷爷坐,兄妹办公桌对桌。”“家天下”是畸胎之一。“亲戚班子驸马团,小姐太太打字员,王孙公子汽车队,七姑八姨上妇联,亲家表亲配同班,外甥小舅子掌管人财权。”“连襟”成网是畸胎之二。“帐下大将人人都是子弟兵,鞍前马后全是自家人。”宗派逞雄是畸胎之三。秘书拜“相”,司机封“侯”,身边亲信加官晋爵,大唱“连升殿…  相似文献   

5.
黎里 《前线》1993,(11)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讲话时强调:“要官、跑官的不给!”,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对在“官场”上搞不正之风的人,不啻是当头一棒!何谓“跑官”?为个人作官、保官、升官而跑门子也!“跑官”现象非自今日始。明朝人宗臣有一篇书信体文章《报刘一丈书》,其主要篇幅就是揭露当时社会的“跑官”现象的,文字生动有力,对跑官之丑态刻画入微,活脱脱一幅“跑官图”。文字虽不算少,但比之我用白话转述,还是节省得多,故将有关文字照录于下,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6.
潘富恩 《学习论坛》2005,21(12):60-62
“吕学”是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的学说思想,它有着“中原文献之传”的家学和家风。它留意复杂的自然现象“天之文”和社会现象“人之文”,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了辩证的理解和诠释。认为天地万物乃“各得其所”与互为“兼容”、和谐发展、共生共存。人际交往上主张“泛观广接”求同存异,反对“道不同不相知”的观点,力求达到互解互谅,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7.
郭庆晨 《前线》2012,(3):58-58
捧场,此现象亘古绵延,中外不绝,作为不被人们所称道的庸俗之风,可谓常刮不衰。捧场大都呈“双赢”结局,被捧者浑身舒服、惬意之极;捧人者别有用心、捞取实惠,捧了别人也造化自己。这便引得无数人在这门“艺术”面前竞折腰。  相似文献   

8.
《党建》1994,(5)
这也是一种腐败──谈谈:“小圈子”现象居欣如 “小圈子”这种社会现象,自古有之。古人称之为“朋党”,现时则称之为帮派或宗派。按宋欧阳修的说法:“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则以同利为朋”。“道”和“利”一字之差,大相径庭。  时下,某些好利禄、贪...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对腐败“59岁现象”不再陌生,对腐败“39岁现象”还津津乐道,正在寻找对策的时候,现在又冒出了一个腐败“26岁现象”。请看──如今贪污腐败者的年龄正在呈年轻化发展趋势。据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信息表明,近3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查处不满30岁的犯罪嫌疑人19人,占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总数的176%。这些作案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66岁,年龄最小的仅有19岁。作案的最低数额42万元,最高数额达7100万元。A “26岁现象”的特征比之临退休前大捞一把、搭最后一班车的“59岁现象”,比之处于仕途门槛边上急于“上…  相似文献   

10.
司马牛 《实践》2006,(7):47-48
谈到如今一些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的现象,有学者说这是由于国人耻感的弱化、麻木所致。对此,他们认为应加强对国人的荣辱观教育,弘扬“耻感文化”。知耻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就曾有言:“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但现实的问题是,胡锦涛  相似文献   

11.
让“无为”者“无位”陈子升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为者不一定“有位”,无为者不一定“无位”。君不见一些平庸无为者“官运”颇佳,有些竟然“平步青云”,超过了许多德才兼备之士。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的进人用人机制还有漏洞,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2.
刘艳华 《世纪桥》2002,(4):52-53
建国后有这样一个奇特政治现象,1957年反右派的许多先锋和“闯将”,几年之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成了“罪人”。这些人有吴晗、周扬、夏衍、千家驹、林默涵、邵荃麟、何其芳等等。本文仅以历史学家吴晗为例,看一看这场“否定之否定”的人间悲剧的过程。吴晗作为“反右”先锋,“文化大革命”悲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周期性的重演,这种现象被政治家、史学家们称为“历史周期律”。四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思考过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相似文献   

14.
“虑之以大”,就是以“大者优先”为格式来对待“记事”甚至所有事情,儒家主张“大而化之”,即是主张以“大者优先”为格式吸纳、消化其他文化.释家讲“大死”、“大空”、“大机”、“大觉”等等,都是强调“大”对于“小”之优先性,隐含其特有的“大者优先”之格式.道家主张“以道观之”,则是“合小大而观”,既看到万物“差”之一面,又看到万物“同”之一面,既看到万物“异”之一面,又看到万物“一”之一面.“本体论”(ontology)乃是西洋哲学之核心,其基本观念是以共相为实,以殊相为幻,以本质为实,以现象为幻,以一般为实,以个别为幻.“虑之以大”是对于西洋“本体优先”格式的超越,这是中国人可以“走出去”的“中华共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值得注意的领导者『搞平衡』现象□彦页“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均衡观念开始渗入许多领导决策之中,领导者“搞平衡”现象在不少地区和部门表现比较突出,甚或有愈演愈烈之势。形形式式的“搞平衡”任用干部“搞平衡”。某局老王与老张同为人秘科副科...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05,(2)
2005·2求是杂志编辑同志:我们发现,当前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存在一种不良风气,即一些人热衷于往领导干部家里跑。随着春节临近,“家访”领导之风可能会有所抬头。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警觉。“家访”领导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工作方便,有的是直接找领导解决急事难事,有的系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这些当属正常现象,无可非议。但不可否认,也有少数人(特别是一些下级和服务对象)对领导进行“家访”是别有所图的。他们借汇报工作、看望领导之名,行感情贿赂、钱财贿赂之实。有鉴于此,近日湖北省委常委会决定…  相似文献   

17.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钻关系,特别是在提干、调动、工作安排问题上,钻关系的人比比皆是,而且确有人靠“钻”获益不少。有的靠钻关系,如亲戚、朋友、老乡、同学、同事上下级关系等,平步青云。因此,每到有的单位要提拔干部时,钻关系的人便倾巢出动。面对“钻”风,许多人望之  相似文献   

18.
在熠熠生辉的反腐利剑下,一大批“挖改革开放墙脚”的“蛀虫”坠入法网,沦为阶下囚。前车之鉴使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现象明显收敛,国人为之聚焦的瞳子亦已渐渐回归自然。 然而,当笔者在采访中揭开如此温柔面纱之后,背景里所暴露的畸形景观却又让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瞒案不报,单位和部门内部“消化”、“吸收”经济犯罪案件的现象,即司法界统称为经济犯罪案件“私了”现象,在近年内渐渐泛起,甚至已经成为当前司法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斗争中不容忽视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高薪养的“猫”捉“鼠”吗?袁敏杰一个时期来,一些人津津乐道“高薪养廉”,似乎“薪水多多给”,便会“廉风大大生”,根除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蝇营狗苟之类腐败丑陋现象了。持此论者还往往以新加坡为佐证:人家新加坡公职人员薪水丰厚,也便少有腐败现象了...  相似文献   

20.
副职领导干部多,这是干部工作中亟须克服的一大顽症。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部门虽然进行了机构改革,但不少地方对这个问题的触动并不大,相反,边减“员”边增“官”的现象倒日趋突出。某县农业局11个行政编,除局长外,副书记、副局长就有6人之多。这种现象在县一级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