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前不久,在美空军空间作战中心首次举行了以太空为主要战场的大型军事演习后,俄军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导弹发射演习。先是俄战略火箭军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一枚"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尔后在巴伦支海海域的俄北方舰队的一艘导弹核潜艇和俄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分别发射了海基弹道导弹和三枚空基巡航导弹,导弹均准确地击中了远东堪察加半岛靶场上的既定目标。这是俄自建军以来首次使用陆、海、空基导弹同时实施精确打击的演习。这不仅显示俄军21世纪重振大国雄风的决心,也初步反映出俄军打赢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核战争…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12日,中国用最新研制的、标志中国航天运载火箭最新成果的“长征3号甲”火箭成功发射了中国最新研制的、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东方红3号”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从而使中国的航天发射和空间飞行器研制技术在近年来不断受挫之后,获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10日,中国“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2颗气象应用卫星“风云2号”送入太空,开辟了中国地球静止卫星对地气象观测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近半年来,美国和西欧的航天火箭接二连三地在发射升空后发生严重事故,使西方的航天事业屡遭挫折。 最近一次事故是在五月三十日夜间,欧洲航天局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第十八枚阿丽亚娜火箭。这枚第一次使用的“阿丽亚娜——2”型火箭升空仅四分半钟,在到达二百公里高度时,由于第三节火箭点燃不久就突然熄灭,使火箭失控,偏离航向坠落,地面指挥中心被迫遥控引爆。火箭运载的国际通讯财团一颗价值五千五百万美元、重二千一百七十五公斤的V—F—14大型国际通讯卫星也同时炸毁。这是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11月ZI日凌晨3时41分,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新型火箭,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飞行试验,飞船上没有载人。在地面准备阶段,发射中。C采用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相似文献   

5.
1987年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名单中,又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谢光选。谢光选进入国际宇航界学术权威之列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火箭技术专家,他曾经具体领导和参加了国家战略液体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特别是他作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亲自主持和参加了这一运载火箭的研制及飞行试验,和广大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成功地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做出了贡献。同时“长征三号”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的主力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6.
先后完成第二代防空导弹、潜射固体战略导弹、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等十多个武器系统的研制,在国内率先突破第三代防空导弹技术,全面开展了新一代防空导弹预研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发射澳大利亚一号美制通信卫星前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对可承揽国外卫星发射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实力、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的发射可靠性,以及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努力等问题发表谈话。 中国现有5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供国外用户选用;其中将发射澳星的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是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大推力火箭。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  相似文献   

8.
黄慎 《瞭望》2003,(19)
4月10日,一颗印度“IN- SET-3A”卫星通过“欧 洲阿里亚娜-5”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的发射基地发射升空。这颗由印度空间研究局自行研制的多用途卫星重达2958公斤,携带先进的气象预报和通讯设备,目前已进入预定轨道。据报道,此举将大幅度提高印度在空间广播通讯及气象观测等方面的能力。另据报道,印度自行研制的卫星发射器,即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GSLV”的第二次试飞,也将于近期进行。  相似文献   

9.
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从“和平环境”到“战场环境”,我战略导弹部队复杂条件下导弹突击能力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民解放军组建最早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某旅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它为“东风第一枝”,喻义着我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这支光荣的部队从组建那天起,就肩负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建设中国独立战略核力量”的神圣使命,部队曾发射数十枚不同型号导弹,为开创共和国战略导弹事业,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研制团队中40岁以下青年逾七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试验队40岁以下者占60%以上。一支充满朝气、自主创新、顽强拼搏的研制队伍正在成为我国航天科研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史波 《瞭望》2001,(34)
1998年,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国的长征火箭共进行了6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这6次运载外星的火箭发射全部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为我们的民族赢得了尊严。我国火箭如此高的发射成功率来源于许多可歌可泣的航天工作者无私的奉献,也饱含着一位化学工作者的艰辛和才智。他,就是“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的发明者彭道儒教授。 临危受命 在70年代,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电子元器件的三防(防潮、防盐雾、防霉菌)问题没有解决,从而导致产品不耐腐蚀且寿命低、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13.
“出发……”,“操作……”。2004年7月,重病昏迷中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将军,反复念叨着这两句话。打造“新型导弹第一旅”1995年7月某日,新华社授权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这是我军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向世人展示其战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0,(31)
我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7月16日北京夏令时9时40分,我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枚火箭是由我国新建的大型  相似文献   

15.
肯 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 ,成立于1962年7月 ,是美国宇航局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之一。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 ,成立于1964年5月 ,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拜克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 ,建于1955年 ,是前苏联最大的导弹和各种航天飞行器的发射场。普列谢茨克基地位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 ,建于1957年 ,主要用于发射大倾角的侦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就坐落在武汉。这所战略导弹部队的高等学府,是惟一的一所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指挥军官的中级指挥院校。今天,已成为战略导弹部队人才培养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第二炮兵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岩 《瞭望》2005,(31)
研究以不依赖空气喷气推进方式的运载火箭为手段进入太空的现代航天科技始于20世纪初,二战期间,德国于1942年首次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火箭,在工程上实现了航天理论先驱者们的技术设想。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在德国的研究基础上继续从事火箭及其他航天技术的研究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各种类型导弹武器相继问世,形成了导弹武器系统,同时也积累了研制运载火箭的经验,建立了与之配套且初具规模的工业设施。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3)
12月19日,98年度最后一次的航天商业发射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19时39分,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昂然矗立在发射塔架旁。随着指挥员下达“点火”的口令,火箭托举着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星,拔地而起,直射苍穹。40多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  相似文献   

19.
提起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成就时,人们总会欣喜地谈到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振了民心、壮了国威。的确,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建成了门类较齐全、基础较雄厚、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高科技产业部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技术成就和物质成果,40年来共累计研制生产了一万三干多架各类飞机,研制生产了各种类型的战略、战术导弹,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箭成功地发射了30颗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我国航天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去年实现了“五星高照”、“八机上天”,开创了我国航空航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新总统布什一再宣称将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航天工作会议,决定在 1年之内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航天部队。 俄罗斯现有的战略火箭军主要由战略导弹部队、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等力量组成。根据俄通社—塔斯社的报道,未来的航天部队将以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为基础组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实施太空作战。而太空作战的一项主要行动就是攻击敌方包括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控制站在内的太空系统。由此来看,俄罗斯组建“天军”的一个重要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