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社会公共性的凸显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反映的社会要求,使经济法应运而生。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和义务,经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整合: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功能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飞跃 《法学》2004,(5):13-15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和社会法是两个存在争议的法律部门,而这两个部门间也存在竞合的地方,对其二者社会本位的探讨就是一例。不同的法律部门是否适用同样的法律本位,经济法与社会法哪个才是真正的社会本位,这些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董保华 《法律科学》2003,1(2):56-64
经济法学者认为,经济法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它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法的国家观虽有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一面;但从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本位思想上看,有极其陈旧的一面.经济法的国家观应从法域观、利益观、权力观三方面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5.
1906年,德国学者在《世界经济年鉴》里首次使用“经济法”一词,自其产生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其性质争议不断,公法性质说和公法为主、兼具私法性质说,都论及了经济法的某些特征,但以此来论证经济法的性质,实有不妥,值得商榷.本文认为社会法性质说在这其中是较有说服力的,该观点较为完整的体现了经济法的立法初衷,以此来论证经济法的性质也是可取的.因此,经济法的性质是社会法.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究竟属于公法还是属于私法,还是属于第三法域。长期以来,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一直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仍未有统一明确的共识。笔者试着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全兴  管斌 《现代法学》2003,25(2):113-118
社会法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 ,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法。因而 ,一方面 ,经济法具有广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另一方面 ,经济法与狭义社会法之间 ,各自所对应的国家干预在范围、宗旨和手段上都不尽相同 ,但在经济与社会趋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需要完善其功能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保护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做了界定,指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应有的正确认识和法律制度设计必须树立的几个基本理念,讨论了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原则,提出了以社会法建立弱势群体保障性法律保护制度和以经济法构造弱势群体发展性法律保护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河北法学》2004,22(9):53-56
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法是指国家为了救助弱者、反对歧视而制定的调整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社会法的调整领域主要包括四方面 ,社会正义理论等构成了其产生基础。经济法和社会法是第三法域下两个并行的部门法 ,两者在产生时间、目标、调整对象、公平观、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经济法和社会法应当协调发展、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经济法的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法律本质三个方面对经济法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经济法的法律本质进行了阐释。指出经济法就其本质而言,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控社会经济,使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之法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之法律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目的是主体在特定的法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其对特定的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的功能需求,从可供选择的法律价值名目体系中,为特定的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所选择并设定的价值目标。部门法法律目的是其所属的法律规范的法律目的之抽象概括,它统率该部门全部法律规范之法律目的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经济法部门之法律目的中的“正义、秩序、效益”的含义与传统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法应当属于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2.
刘鑫  孙宇飞 《行政与法》2003,(12):124-126
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对经济法性质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认为,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部门,按照传统的公私法划分,很难确定其归属。社会法作为一个全新法域,有着特殊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法域地位已经确立。经济法的法律本位、调整方式和价值追求无不体现社会法精神。因此,经济法应当归属社会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功能体现着经济法的本质,捍卫着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所以经济法的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探讨了经济法功能的涵义、目标、对实现经济法宗旨的意义;分析了经济法功能的构成,即把经济法的功能分为整合功能,分配功能,维护社会和平功能,克服信息失灵功能和利益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雷 《法制与社会》2010,(22):291-291
在很多对经济法产生的分析当中,多是讨论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即市场自身的失灵导致政府不得不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调节,而这时经济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表现为法律这种上层建筑,它的产生以经济在现实中的变化为基础不容质疑。但是本文认为除了经济上的原因,经济法的产生亦有其法律的原因与基础,而经济法的产生过程也表现为经济法被"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辨——兼与董保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当下学界对二者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有的社会法学者对已有的经济法理论成果存在着重大的误读,本文对此作出了必要的回应,并指出经济法与社会法是有殊别的,二者在发展中不会达到归并与融合,社会法不是经济法发展的终极进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关于经济法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但研究侧重却各有不同。在论证经济法产生的时间问题上,应将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与其产生的标志相结合,在准确判断其产生标志的基础上,再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即经济法以经济法律部门为产生标志。当经济法律规范发展到一定程度,各国发挥主观能动性,出台系统化、体系化的经济法律文件时就标志着经济法律部门的产生。纵观历史长河,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时代就是资本主义时期,即:经济法产生于资本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7.
以“三农”问题为例看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董保华 《法学》2004,(5):6-8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法的价值取向的内涵。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协调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平衡.促进社会进步。传统法理一直将公平正义视为法的基本价值.所以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公平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也是良法应有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在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与社会政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法律的大众化与普适性等推动了社会政策被纳入法律视野。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一致性说明了经济法、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的兼容性,目前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经济法与社会政策脱轨造成的。社会福利均等化、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基本规则的融合使经济法与社会政策形成兼容机制。金融法与环境政策的融合是这种兼容机制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