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从旧农合制度到新农合制度的变迁,农村私人诊所"突现"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农合制度背景下,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发现农村私人诊所在现实中面临着医疗服务困境、公立垄断困境、监督管理困境和未来发展困境。笔者认为农村私人诊所应该从加强规范和适当扶持、鼓励实行多元化办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这三个方面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2.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试点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学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如何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讨了近十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研究的新进展,这些研究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内涵,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价的方法。本文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估还可从减少效率损失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绩效、新农合制度应与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这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估的新的动向。还应进一步注重计量模型的选择,从而更加精确测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是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农合的成果,推动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目前新农合与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基本统一、社会救助实现了城乡居民一体化、公共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已形成比较科学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等,为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提供了可行性。但是,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还存在着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相对滞后、地(市)级统筹难度大、农民的出资水平难以提高等难点。为此,要继续为新农合添加更多的社会医疗保险的构成要素,加快农民工医疗保障城市化进程,加强法制建设,进行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增加。然而,经济因素制约了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向需求的转化,阻碍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目标,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必须为老年人尤其是收入低且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大量农村老年人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制度面临筹资来源少、技术难度高、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制约因素,需要采取“低水平、广覆盖、采用多种模式、利用各方力量、加强配套设施”的发展策略。通过建立农村老年医疗救助、合作医疗、“时间储蓄”等多种制度,提供完善的医疗供方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现有农村医疗保障体制亟需创新,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紧迫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的对策构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政策的形式出现;建立有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财政投入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解决医疗保险争议的法律救济机制,及时解决医疗保险纠纷;使农民建立正确的医疗保险观念.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6,(6):88-93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既是整个农村地区农民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我国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医疗制度为近些年顺势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其自身发展所具有的固有缺陷,从而使其仍会陷入保险市场中常见的"逆向选择"悖论中,不利于新农合在一定时期内普遍覆盖这一目标愿景的实现。而现实中所采取的通过将"自愿性原则"改为"强制性原则"的处理方式,短期内无法实现"人人参与"的目标,更有悖于"人人有保障"的发展战略。本文基于政府行为优化视角,提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治理思路,并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提出政府行为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相似文献   

7.
直接观测我国居民健康服务利用结果上的不平等,可能无法揭示实质上的医疗不公平,本文指出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应由医疗结果不平等转为医疗机会不平等。本研究将Roemer机会平等理论纳入到卫生经济学公平性分析框架中,并利用CHNS2009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服务利用的不平等中,有54.4%来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其下限约为46.2%,上限约为85.0%)。进一步,户籍、地域、共付率这些"环境"因素是造成机会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前两者对健康服务利用不平等起着直接作用,共付率还通过影响个体就医偏好而起间接作用。本文分析思路对于研究我国医疗卫生公平性问题有很大启发借鉴意义。不过,本研究只关注了"鼓励原则"这一个方面,从"补偿原则"视角下进行分析将会是另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障扶贫要坚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协同配合,形成保障合力,既要重点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发挥"济贫"效应,又要兼顾贫困边缘人口,发挥"防贫"效应。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困面临以下困境: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的分配偏见困境、医疗救助的目标人群覆盖扩大及补偿水平提升困境、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的充足性发展困境、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困境。基于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定位及面临的现实困境,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效应的协同配合,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对低收入者的分配偏好,加大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效应,提高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4)
分析了当前法律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障立法滞后、法律监督与实施机制薄弱和医疗保障法律救助制度不完善三个方面,进而提出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健全农村医疗保障监督管理制度、增强农民的医疗保障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流动人口群体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进入到城市中的农村流动人口,收入成为影响其医疗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与其对城市医疗服务使用和消费支出的相关关系都不显著,年龄和家庭的特殊结构以及广泛地缺乏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保护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农村流动人口在医疗资源分配与社会权利享有上的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新农合建设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既是广大农民的期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分析我国新农合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发展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合建设思路:完善新农合筹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合作医疗组织机构,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促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户住院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基于供给者诱导需求视角,利用2012年福建省400份农户入户随机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高科技医疗服务与设施利用、住院时间会显著增加农户的住院费用;(2)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对农户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3)新农合给付结构对农户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并不一致,尽管年度补偿封顶线有效降低了农户医疗费用负担,但是报销比例却不能有效地约束医疗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道德风险,从而不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研究结论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医疗服务供给方的道德风险、抑制其诱导需求行为,真正减轻农户就医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文没有考虑医院层级与地区医疗资源充足性等因素对农户医疗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群体,其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公务员个人和国家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医疗保障是以国家为责任主要主体向其提供的用于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制度。随着公务员保障机制向保险机制的转变以及公费医疗改革的深入,我国公务员的医疗保障资源供给逐渐成为制约公务员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以多元化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从公务员医疗保障资源供给的理论支撑、医疗资源供给的实践研究以及研究视角三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找出可供借鉴的地方并发现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5,(4):27-32
在中西方学者的文献中,关于制度变迁与医疗服务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一般基于"制度结构"与"制度过程"的二元划分。前者聚焦于制度的规制性要素,重视制度设计和结构对组织的外部影响,更强调结果评估和工具性考量,这种研究取向广泛地体现于早期和主流的文献中;后者将视野转向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制度要素,不只是将制度当成外生变量,也将其视作一种内生性过程,对组织的行动、组织间的互动和相依关系、行动者对制度的影响等实施了更多的观照,这类研究虽在中国学者的文献中并不多见,但20世纪后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总的来说,两类研究的转变既与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有关,也与各国医疗服务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深刻相连,并顺应了组织理论研究从理性系统范式迈向自然系统、开放系统范式的趋势。对于中国的研究者而言,需甄别西方式的分析工具,从本土的经验出发,深入考察医疗服务组织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适当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医改明确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将通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  相似文献   

16.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还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都有义务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主要经过了全能型政府主导的"大卫生"模式和"市场化"导向的基本医疗服务模式,但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个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不同群体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差距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具有公益性和均等化特点的服务目标、构建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设具有均等化导向的财政制度,以促进政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撑起新农村医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央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将在今年从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目标要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合作医疗”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这项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曾令无数中国农民受益。合作医疗,再加上赤脚医生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号称我国农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6,(3):81-85
政府向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其宪法义务,但政府不具有提供该项服务的行为能力,唯有向社会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此项服务。作为购买人的政府在购买了基本医疗服务之后,由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向第三人实际提供此项服务。然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对第三人的这种直接服务并不减免政府对接受该项服务的第三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政府在宏观上对第三人的担保责任和在微观上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为了确保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后对第三人承担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我国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即建立健全规制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之过程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人、购买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国家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建立健全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合作医疗制度已出现衰退,借鉴日本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应建立城乡有别的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基金的筹集应加大政府的支持比例,并可因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农村医疗保障的运作模式应以地方政府部门为主导,农民自我管理相结合。同时,应将参加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农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20.
李昌和 《理论导刊》2018,(11):65-70
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从陕西省相关实践来看,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卫生设施硬件滞后、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制度设计不尽合理、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医疗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对此,应结合多地实际,通过构建多级政府筹资模式、加快卫生设施硬件提升、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整合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医疗卫生监管机制、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