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所有权就像母亲,定限物权如同子女,用"母权"和"子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就是所有权是产生定限物权的"母权",定限物权为所有权生出的"子权"。母权—子权结构的根源,从不同的视角可有不一样的描述及理论,如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的属性和原理,所有权的弹力性,所有权乃定限物权的母权等。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的属性及其原理,关注点在于所有权自身及其含有的权能,以及这些权能具有分离的性质和能力,至于权能分离后的去向,是否形成权利,形成何种类型的权利,则在所不问。所有权乃定限物权的母权,既关注权能的出处,又重视权能的去向,更强调所有权与定限物权之间的派生关系。所有权的弹力性没有关心权能分离形成定限物权,在这方面与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属性相同,但它概括了权能可以自所有权中分离出去又可以回归的现象,描述了所有权有时"虚化"有时"圆满"状态。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是渔业权等他物权的母权,是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的属性和理论、所有权的弹力性的变形表现。所有权与他物权分类的目的及意义可以因时代的要求及研究者拟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水资源所有权在我国现行法上为一个同一的、抽象的所有权,实务上至今没有提出数个水资源所有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是基于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束权利的集合。传统所有权概念把所有权当成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这样一种事实 ,而未揭示其法律权利特征。本文基于所有权本质及其客体特殊性来重构所有权概念。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保障经历了19世纪的兴起、20世纪“衰落”的现代所有权保障重构的过程。但现代所有权概念之重构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抛弃近代所有权概念,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所有权,而是对近代所有权加以改造,摒弃其绝对自由性,改采相对受限制性。但这种相对受限制的所有权并没有抛弃近代所有权的本质,所以,现代所有权虽然受到限制,但仍然是自由的所有权,这同时也体现了所有权本身就包含着义务的理念。本文试述了所有权保障制度演变的成因及现代所有权概念重构之目的,以期能使我们在真正理解现代所有权价值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物权立法及所有权保障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土地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权法》延续了《民法通则》将所有权概念与所有制概念混淆使用的方式,规定农村集体成员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由此使得所有权的社会治理功能无法发挥,而且造成所有权主体实质上处于虚位状态,也造成了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权能混淆,变革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土地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权法》延续了《民法通则》将所有权概念与所有制概念混淆使用的方式,规定农村集体成员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由此使得所有权的社会治理功能无法发挥,而且造成所有权主体实质上处于虚位状态,也造成了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权能混淆,变革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不仅是物权法,而且是整个民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今年两会通过的物权法中明确提示了所有权的积极权能,符合传统的民法理念,但却未提示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明显存在概念不全面,内涵不明确的缺陷。消极全能是所有权绝对权、支配权的国有属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法学领域争论的法人财产所有权的性质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经济学中的“剩余索取权”概念进行分析,通过确定剩余索取权的归属来确定法人所有权的归属。同时,对所有权的概念、一物一权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所有权权能分割,终极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限制应是所有权本质之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权限制内含于所有权概念之中。宪法既规定了所有权受限制,又规定了所有权受保障。所有权宪法保障包括保障条款、制约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保障条款包括制度性保障和个别性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追溯与梳理近代民法产生之前古罗马时代的各种所有权类型,以更加宽泛的视角考察财产归属的具体形式,可以发现,"双重所有权"概念的提出或许是现代人对于罗马法的误解,或者说罗马时代就不曾出现过近代私法意义上的浑然一体的所有权概念。双重所有权争议是由现代学者"以今释古"的思维定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出卖”海岛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卖”无居民海岛表明国家在海岛管理政策上的变化,但“出卖”海岛的实质是设定海岛利用权。同时,为了规范海岛利用权的运作,法律对海岛利用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则作出明确规定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在权利形态上表现为建筑物基地使用权和附属基地使用权 ,从主体形态上表现为基地地表及其上下空间利用权 ,主要包括屋顶平台空间利用权和地下空间利用权 ,各种权利均有其特定的归属和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所有权须以土地权利为其正当根据。土地权利可以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也可以是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还可以是国有土地租赁权。物权法第142条的但书内容应当指国有土地租赁权为建筑物所有权的正当根据。市政公共设施所有权、职工购买的公有住房都应当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其正当根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知名商品包装装潢权,但没有对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权利的归属做出认定.本次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红罐之争”凸显了该认定的重要性。本案的争议点集中于:一、涉案的知名商品是什么;二、涉案商品的特有包装装潢归谁所有?针对这些争议,宜采用在先使用和贡献原则作为认定知名商品包装装潢权利的判断标准,以弥补我国目前立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土地储备库里存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但无建设用地使用权,更无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地役权,也不应该有债权性质的土地权利。该国有土地所有权并不归属于土地储备机构,而归国家享有。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治理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心问题,而国有企业治理的关键则取决于国有企业高管的约束与激励。为应对市场压力,以往对国企高管的约束已逐渐淡化。为避免其道德风险,必须加强对其的激励。传统激励机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高管经营效率的提高,为此必须拓展产权激励模式,并对其加以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的专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今的物权立法采取自然资源由国家和集体组织分别所有的形式,这种立法方式在实践中造成了自然资源权利滥用及权利冲突等现象的发生。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社会价值性、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它在法律上的专属性。集体组织自身定位及性质的不确定、事实上的缺位等特点,在主观上也要求废除自然资源的集体所有建立国家专属所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现了传统民法以归属为中心的理念,而学者对此却颇多争议.通过对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性质的分析,选择了三种主要的法律变革的思路及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法律经济学的思路分析我国应有的模式选择,以求对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变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引发了所有权和股权优先权的博弈,不能纵容所有权的恣意,也不能夸大股权优先权的无限制适用。股权优先权依托公司章程、诚实信用原则、私法公法化等制度和理念而存在。股权优先权的适用范围和所受到的限制也必然要依照上述理念的指引而得到正确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