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邵景均 《党建》2010,(1):23-24
越是长期执政,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实行改革开放,共产党员就越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党的意识的新要求。党之兴亡,党员有责。要紧紧抓住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党组织各方面"尽责"的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伟 《当代贵州》2004,(24):47-4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以为政之德为基本内容的党性修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党员医务工作者也应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兴党之责,彰显先锋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5.
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语重心长、充满自信地指出:"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强调了这一重要要求。其中,常修为政之德,居于“三常”之首,是为政的基础,是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内容,是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何为为政之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其为政之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11)
<正>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责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自觉涵养政治品格、永葆政治本色,做到"清醒、忠诚、干净、担当、精干"。一要头脑"清醒",始终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力量中坚,其党性修养、品行操守影响和决定着党的事业得失与成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全党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就要求我们要爱党、忧党、兴党,加强学习,修炼党性,做一名胸怀忠诚、心存敬畏、行有坚守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9.
李景田 《世纪桥》2009,(22):13-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兴党强党内在动力、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把夺取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告诫全党一定要经得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党执政已经55年了,“进京赶考”这句振聋发聩的谆谆教导,一直警醒广大共产党员时刻牢记:执政必须廉政,腐败必定垮台。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常怀“赶考”之心,在修其身、齐其家、成其业上下功夫,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考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修身立德”。名垂青史的先贤、伟人,无不把“修身”作为人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鲜明地提出常修为政之德的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政治忠告:"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新中国即将诞生的金色曙光,这一振聋发聩的告诫,使党的各级干部在分享胜利喜悦的同时,冷静地思考如何在"进京赶考"的过程中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时隔60多年,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全党同志要常怀"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联系哈尔滨市工商系统机关党建工作的实际,我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不能"打快拳",不能"一阵风",要"长流水不断线",概括起来就是做到"五个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1,(15):50-5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波澜壮阔,90年愈挫愈勇,90年丰功伟绩。抚今追昔,经验和教训应牢记于心;居安思危,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多重危险,我们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走好中国的路,办好中国的事。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这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殷告诫,既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融入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元素、时代要求。为政不移公仆之心,重在"不移",贵在"不移",难在"不移"。坚定不移的公仆之心,是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思想引擎,也是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13,(7):10-1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多年前,范仲淹的民本思想,穿越时空,涤荡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更是将民本思想发扬光大、永不丢弃。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活动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说到底,就是进一步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乐群众之乐,忧群众之忧。"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共产党人,只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让党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密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把广大群众凝聚到一起,共同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执政党的党风忧患意识,所表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理性自觉。其中,忧党的工作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执政兴邦之本;忧党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坚持两个“务必”,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奠定执政强国之魂。这种忧患意识,其清醒性、厚重性在于:抓住了执政党全面建设的切入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与威信、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分析了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新的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需要我们“常怀悦惠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心所归、民心所盼、发展所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为官从政的全过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