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并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揭示.其基本的思路是:从人的生存需要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实践即劳动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这样做,一方面批判了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以及与费尔巴哈把人的自然性等同于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做法;另一方面又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为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历史的过程,从而把劳动解放看作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2.
朱宝信 《唯实》2003,1(6):9-13
实践本体论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实践的本质是改造世界和发展自身的统一 ,因而人的本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发展自身的目的的统一 ;人类的生存活动就是将发展自身当做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去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较之仅将生存当做目的的生存本体论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古今中外关于文化本质的六大类型规定作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类生命存在的方式、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类生命活动的产物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四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人与文化的内在关系,由此逻辑地得出关于文化本质的总体性规定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人自身的能力、方式、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杨爱群  曹艳 《求实》2005,1(4):31-34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蔡炜 《党史文苑》2007,(12):57-59
对快乐的渴望与追求,始终是人类长期努力的目标,把快乐原则与"幸福地享受生活"当作人类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实践中的理想价值,一直是人类理性为自己设定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当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并且日益延伸到文化、人格的深层领域.审美人格的塑造,是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体"生命力"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与激发.它不仅能调整人们的情感与心态,并且通过"体验中的反思"作出"立美选择",成为人生的财富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赵力 《实事求是》2001,1(6):17-20
现代社会 ,主体活动的文明程度 ,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人的主体活动表明 ,各种当代问题与主体活动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在主体所能控制的全部事物中 ,最需要加以控制的是主体的行为 ,失去控制的主体活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主体活动的失控状态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摆脱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危机 ,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 ,我们应认真反思主体行为 ,树立主体约束意识 ,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一、人是“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人能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支配外部世界 ,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支…  相似文献   

7.
徐绍刚 《新视野》2005,1(3):55-58
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本质的观点,分析了个性形成的实践基础,认为个性是在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个性的实现和解放是与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解放的社会过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陈文旭 《前线》2015,(2):44-4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关系到民生福祉和民族兴亡的国家大计。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实践关系中把握生态文明的哲学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其中,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  相似文献   

9.
赵路 《求实》2011,(Z2)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的极度尊崇和信服,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P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年龄结构上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艺术地把握的对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因而这又规定了人自身艺术地把握对象世界的样式的丰富性。人们对风格与技巧的探索和追求,正是主体具体地把握客体的丰富性的审美表现和结果。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生命现象”,如果没有一定的风格和技巧,那它就会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社会主义文艺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背景 1.社会文化。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强调人类要通过理性去理解并改变现状,认为人类自身力量如果被赋予自由,就能以理性为武器来实现自身价值。部分音乐家们认为这是一个拥有新思想的年代,热衷于新型音乐艺术形式创作,希望以此来把握当时社会艺术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快乐的渴望与追求,始终是人类长期努力的目标,把快乐原则与"幸福地享受生活"当作人类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实践中的理想价值,一直是人类理性为自己设定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当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并且日益延伸到文化、人格的深层领域。审美人格的塑造,是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体"生命力"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与激发。它不仅能调整人们的情感与心态,并且通过"体验中的反思"作出"立美选择",成为人生的财富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康德、朱熹历史发展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认为大自然先验地决定了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 ,人类的不断进步的历史是大自然的一项隐秘计划的实现 ,而推动这个计划实现的原动力却是恶劣的情欲 ,正是人性的恶把整个历史推向善境。而朱熹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绝对应当以人的道德理性中的伦理原则为主导而不断地趋向于至善之境 ,但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却不可能是从人的欲望和需要中流露出来的恶 ,相反 ,人必须高度地弘扬道德理性以克服内在于自身的非理性因素 ,只有善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军 《理论建设》2012,(4):31-36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界中,感性世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世界,是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类世界,是处于不断生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的开放的世界。而感性世界的现实性、统一性、开放性只有在人的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科学的说明。感性世界的现实性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性世界的统一性必须通过现实的、开放性的人的实践,才能够不断地得到实现;感性世界的开放性始终以现实的、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的实践过程为内容。这说明了感性世界的现实性、统一性、开放性统一于感性世界的实践本性,是统一的实践对感性世界本质的确证。  相似文献   

15.
孔智光 《理论学刊》2003,42(3):132-135
美是以理想为核心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美的本质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既符合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又符合人类全面发展的长远目的即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进步要求的理想关系.这种理想关系包含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又高于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现实与未来辩证统一的更具创造性、超越性、前瞻性的本质关系,而美的事物则是这种真善统一、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的感性显现.美的内容是形式化了的理想,美的形式是理想化了的形式.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理想关系逐步向更高层次提升,美的事物也在保持相对恒久的同时,发展着革故鼎新的变易性.  相似文献   

16.
王伟然 《理论学刊》2004,3(9):40-41
马克思、恩格斯以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的、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为了揭示人的本质、地位、作用,从社会劳动、社会关系的角度,对人自身矛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感性与理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等矛盾进行了科学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17.
文明,如果就其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的意义上来讲,那么精神文明就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就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它包括智力、文化与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人的世界观、理想、信念、组织性、纪律性这两大方面。而理性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进行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效东  陈占安 《唯实》2007,1(8):19-21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是要通过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19.
李效东  陈占安 《唯实》2007,(9):19-21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是要通过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理性的人经由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践为基本范畴,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学说深刻的揭示了人的本质及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对“现实的人”论述把人从思辨、抽象性的人和自然的人中解放出来,真正赋予了人以现实性,实现了人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