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耀南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工兵史,因此同志们称他为工兵王。他精通爆破、架桥,曾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红军架桥王、坑道爆破王、工程构筑王、地雷战王。纵观王耀南的成长和战争史,这些称号的确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2.
王耀南(1911—1984),江西萍乡上栗人,原萍乡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王耀南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营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他率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王耀南,开国少将,我军地道战创始人之一,曾被朱德称为"地道战之父"。他在红军时期发明地道战、移动地雷战,是红军中唯一获红旗勋章和二级红星奖章这两项殊荣的干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军的工兵史,被称为"工兵王""地雷战王"。他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参加战斗达300余次,5次负重伤,身上共留下31个枪眼,却从不退却。在中  相似文献   

4.
正1921年秋,毛泽东到安源煤矿考察,传播马克思主义,来到井下与工人谈心,见到一名叫冬伢子的10岁小矿工。毛泽东开玩笑说:"你叫冬伢子,我小名叫石三伢子,咱们都是伢子哩。"毛泽东在井下给矿工们讲革命道理,影响了冬伢子一生。1927年,冬伢子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工兵指挥员。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多次受全军通令嘉奖。他又因性格刚直,口无遮拦,曾八次降职。无论升职或降职、嘉奖或批评,他始终坚守初心,忠贞不渝跟党走,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有"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之称的开国少将王耀南。  相似文献   

5.
王耀南(1910—198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1921年到安源煤矿做工。1921年至1926年,他受党的教育,参加安源工人革命运动。1927年参加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爆破队副队长、工兵连连长、工兵营营长、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绥远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工兵主  相似文献   

6.
王耀南(1910--198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1921年到安源煤矿做工。1921年至1926年,他受党的教育,参加安源工人革命运动。1927年参加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爆破队副队长、工兵连连长、工兵营营长、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绥远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工兵主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军委工程兵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7.
王耀南(1911—1984),江西萍乡上栗人,原萍乡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8.
王耀南(1911~1984),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手工业鞭炮世家。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9.
东征之始1932年3月,乍暖还寒。赣州城外硝烟弥漫,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正在进行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役。红三军团攻打赣州已历时33天,一批批红军将士在攻城中倒下,一次次爆破未能打开城墙缺口。攻城胜利无望,红军被迫撤围。  相似文献   

10.
我军第一支工兵连的雏形孕育于风云变幻、时事多艰的1930年。这年9月24日,朱德、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来到了安源。安源人民在“当兵就要当红军”的嘹亮歌声中,将1000余名子弟送入红军的行列。其中,有一批安源工人响应红军总司令部的号召,毅然挑起矿上的一百担炸药参加红军。他们以刻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赢得了“伙子兵”的美誉。此后,又相继被称为“破坏队”、“爆破队”、“爆破连”。10月4日,在红军夺取吉安的战斗中,“伙子兵”初露锋芒,勇敢地完成了输送云梯、弹药、担架的重任。10月7日下午2时,在纪念吉安暴动胜利的热潮中,红军在吉安后街大坪里召开了工兵连成  相似文献   

11.
湘江之战发生于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第一场大战与恶战。此战红军伤亡极为惨重。据刘伯承回忆:“虽然(红军)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据龙大云考证,此战红军伤亡超过3.05万人。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估计,此战红军损失高达5万余人。另外,李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国纪事》中也估计红军到达贵州省边界时,已损失一半的新兵与75%的“后备军”(主要是挑夫)。不管各家说法如何,大家都承认过了湘江,中央红军的人数已锐减至3万人左右。这足以说明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败仗。  相似文献   

12.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官、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  相似文献   

13.
<正>“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是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反映了贵州籍刘姓红军战士“苗娃”在腊子口战役中立下的奇功,讴歌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1935年9月中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为阻止红军北上,国民党军以腊子口为重点,布设了数道防线,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妄图凭借天险阻止红军北上。关于腊子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934年,由于临时中央的“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中央红军在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损失惨重,只能被迫撤离江西的中央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处境之险,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未曾有过。但英勇的红军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实现胜利会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分不开的。它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这是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记得1933年,我被派到红七师21因任书记长。后来,我们红21团打利川县城提了不少俘虏,我与团长钟子经商量,咱团兵力巨乏,能不能做俘虏兵的工作,让那些穷人出身的兵参加红军。当时在“左”的环境下,这个想法是冒险的,但我想,只要是有益于红军建设,就不要怕前怕后。不料团长听完高兴地一拍大田说:“正说到我心里去了。”于是我俩分了工,他领兵继续攻城,我集会俘虏兵做政治工作。正在这时,贺老总和关政委来到了这里,贺老总报着嘴说;“闪忠海,你不在前线,在这里干什么?”我指着那群俘虏兵说了我的想法,并补充道,我这是秘密干…  相似文献   

16.
谢浩 《党史博采》2020,(2):40-44
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7.
1934年7月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按中央军委“相机袭击福州”的命令,挥师东向。8月7日抵福州北郊与敌激战通宵,翌日,红军再次夜袭,敌增防戒备,攻城未遂,主动转移至桃源,又与敌激战一昼夜,11日凌晨撤出战斗,在连罗游击队引导下,全军进入闽东苏区。福州战斗是红军北上途中的一次攻坚战,震动了敌东路“剿匪”军的后方,  相似文献   

18.
这是老红军战士宋国仕讲的他被两次“贬官”的故事。从“马上官”到“马下官” 我第一次“贬官”是在由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之后不久。 为了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7年8月1日,在庆祝红军成立1O周年的大会上,中国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5,(11)
曹渊曹渊是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打武昌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年仅24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曹渊,安徽寿县人。1924年5月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军校第一期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叶挺独立团以第一营作为奋勇队(敢死队)攻城,曹渊率战士攀登攻城时,不幸头部中弹阵亡。曹渊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着独立团广大指战员。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占领。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墓,将攻城以来各次…  相似文献   

20.
1935年5月上旬,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在会理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5月15日,红军离开会理,向西昌、大渡河方向急行。中革军委指定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军团政委聂荣臻带领红-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一个工兵排及肖华的一个工作队。组成先谴队,由刘伯承任司令,聂荣臻任政委,为红军北上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