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上前后相接,内涵上有内在的关系,构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完整体系。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各有特殊本质和独特风格,但在思想精髓、价值取向、本质特征上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与传播中国革命精神,把握好共性和个性、功能与定位、研究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英 《重庆行政》2011,(4):87-88
当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时,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正是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千锤百炼,逐渐走向成熟,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把握中国历史趋势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中,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郝琦 《探索与争鸣》2006,2(5):50-5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性认识变为具体实践时表现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毛泽东思想与延安精神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与革命精神,也即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西柏坡时期(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在这伟大历史转折的实践中,铸就了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聚焦点。这个聚焦点是以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为  相似文献   

5.
正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5日视察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时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新的历史条件下,临沂人民继承和弘扬沂  相似文献   

6.
精神的力量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延安精神。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延安精神的创造者。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精神是我们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新中国刚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精神成果,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织、新型传播媒介的冲击,给延安精神的传播带来诸多困境。对此,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从经济基础、传播机制、媒体整合、技术融合、人才建设等路径,构筑“五位一体”的传播体系,综合提升延安精神的传播效度,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9,(1)
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地区军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别山精神是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源泉"之一,弘扬大别山精神有利于抵制不良的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着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使命,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等伟大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到西柏坡参观学习。初春的西柏坡,山村处处鲜花盛开,滤沱河水静静流过,我们走进这方革命圣地,参观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毛泽东等领导人旧居和西柏坡纪念馆,聆听了我们党在西柏坡曾经创造的一个个革命奇迹,深深感到西柏坡作为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已经成为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纪念日之际,国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观了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展览,学习党的光辉历史,缅怀党的丰功伟绩,重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牢记“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并进行了专题学习,过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组织生活。上午8时4 0分,全体同志来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展览分“圣地伟业,精神家园”、“延安精神,民族之魂”、“延安精神,世代传承”三个部分。上午1 0时,大家又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通过观看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目…  相似文献   

12.
党政军 《传承》2014,(4):44-45
南梁精神与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培育出的革命精神。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比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二者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该继承发扬这两种革命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创造》1994,(6)
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袁国友延安精神的内涵和真谛是什么?这是弘扬延安精神必须首先弄清的一个问题。笔者把它归纳四个方面:第一,延安精神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各种特殊问题和复杂...  相似文献   

14.
李抒望 《前进》2012,(6):25-2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的高度出发,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是在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建党初期形成的“五四精神”,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6,(6)
正一、沂蒙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优质执政资源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所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包括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和敢为人先等精神,集中体现了沂蒙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现了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密切联系。~([1])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视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念变迁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大革命时期的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博弈与冲突;抗日战争时期的两种核心价值观念的整合与升华;解放战争时期核心价值体系的萌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始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体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伟大的革命实践观念推动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化和发展。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念已经构成一个初步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南泥湾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传承发扬南泥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孕育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诸如:北大红楼精神、上海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等,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密切联系。辨析伟大建党精神与其相关革命精神的内在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学界围绕该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仍有不足,存在较大深化空间。立足时代发展新需要,应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从多维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来源、形成过程与内在构成,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以创新思维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又是孕育共同理想的沃土,并为理想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且与民族基本精神相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理想信念的历史映照和时代强音,源自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90多年凝聚、形成的革命精神促进其理想信念日益弥坚。基于这种内在依存关系,可通过弘扬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来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西柏坡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营养剂和动力来源,从“四种情绪”到“四种危险”的科学预警,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到“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从“六条规定”到‘叭项规定”的制度保障,都体现着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