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提起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帮助于创办的黄埔军校,那是声名显赫,家喻户晓,但提起“第二黄埔”——中山军事政治学校,知道的人却不多,对邓小平主办中山军事政治学校的历史更是知者甚少C1926年9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在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职,接受国共合作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树起打倒北洋军阀政府,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旗帜。接着,他在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着手改编整顿军队,在全军范围内建立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政治工作制度,使国民军成为一支与共产党积极合作的革…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校".然而,对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中山军事学校和中山学院,却为人鲜知.它们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在革命史册上写下过光辉的一页,故应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之前37年,黄埔岛上已经出现了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中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历史上,黄埔岛是不能不提的地方。一、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广东近代军事教育之先河关于广东水陆师学堂的情况,在《简明广东史》和《黄埔秘档》有记载,《黄埔秘档》公布了两件相关的档案:一件为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  相似文献   

4.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政治部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到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存在近三年.前后有戴季陶、  相似文献   

5.
远声 《新湘评论》2011,(7):41-43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毛泽东叙述中国共产党战争史时指出:“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远声 《学习导报》2011,(7):41-43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毛泽东叙述中国共产党战争史时指出:“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促使并积极参加黄埔军校的创办,着力其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其确立爱国革命精神,发展为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从而促成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在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实践中,党开始懂得了军事的重要;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党领导部分黄埔师生继续革命;在创建人民军队开展革命战争中,极大地发挥了黄埔师生的骨干作用,继承发展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和办校经验,续写了黄埔军校的光荣。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长期斗争中,党始终不渝地弘扬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8.
徐小岩,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1924年6月,徐向前离开家乡山西五台县前往广州投身革命,成为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1926年,徐小岩的母亲黄杰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从湖北江陵离家出走到了武汉,考入俗称“黄埔六期”的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了培养立志忠诚于国民革命事业的军事人才,1924年5月,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0.
覃言 《红岩春秋》2013,(3):79-80
黄埔军校是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培养出了大批军事人才。1937年底,随着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黄埔军校毕业生也云集四川。为了黄埔子弟入学方便,1938年夏,国民政府在小龙坎覃家岗成立了重庆中正学校,作为黄埔子弟校。中正学校是当时重庆的一所名校。起初,学校分设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为春秋两季招生,男女分班,另设女生  相似文献   

11.
彭猗兰 《湘潮》2008,(8):30-32
黄埔军校女生队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的长洲岛上创办了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干部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地名关系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育部副主任,恽代英、聂荣臻、萧楚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分别担任教官及负责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24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合作.同年5月,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郊区珠江的黄埔岛上,故习惯地称之为"黄埔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始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从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创建至今已有61年的光辉历程。这是继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建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来,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创建的第一所较为正规的、综合性的军事指挥学校。建校是党的远见卓识之举。红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育才的结晶。红校在她生命的途程中,以至衍续下来的今之院校,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军现代化武装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产物。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以进步的革命精神灌注的军事学校,是超越党派团结合作的典范,孕育了伟大的黄埔精神。正因为有了黄埔精  相似文献   

15.
“八七”往事 邓小平原名邓希贤。1927年2月,他结束了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生活,回到祖国,当时正值国共合作,依照党组织的安排,到西安担任冯玉祥国民革命军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党组织书记,这是他在国内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月18日,鲁迅离开厦门,来到广州,受聘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前后在广州生活了8个月又10天。在此期间,鲁迅被邀到广州黄埔岛上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作了一次演讲,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造访黄埔军校。此事的起缘,得益于时任黄埔军校留守政治部主任熊雄。他看到报  相似文献   

17.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政治部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到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存在近三年,前后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七人任政治部主任。这几位后来就像臧克家《有的人》诗中写的那样:有的背叛革命,成了反共专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信念坚定,革命到底…  相似文献   

18.
<正>对黄埔军校,包括对武汉分校,许多人是知道的。但对武汉分校若干史迹,知道的人也许就比较少了。黄埔军校,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创立的。它的名字是"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原来不是它的正式名称,因为它地处黄埔,故人们称"黄埔军校"。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后,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9.
筱华 《党史纵横》2013,(10):53-55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首次建立合作关系的产物。当时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师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两党军中的高级将领,而且其中不乏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首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许多曾经的黄埔同窗、师生对阵战场,兵刃相见,历史学家把这种恩怨对杀称为“黄埔大战”,开国大将陈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夏力 《党史纵横》2003,(6):24-24
曾被中外军事学家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著称于世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正是这所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称的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很多将官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中国革命的精英和中坚力量。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因病刚刚康复的孙中山穿着一身白色帆布中山装,气宇轩昂,显得精神饱满。孙夫人宋庆龄穿着素花中式大襟衣配黑色长裙,站在孙中山旁边,亭亭玉立,落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