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全球制造业争夺战。为此,有人预言,如果说21世纪前10年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产业转移的黄金期,那么未来10年可能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夺回制造业的10年。  相似文献   

2.
徐寅生 《长白学刊》2012,(6):104-106
欧美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模式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是导致其2007年以来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希望采取"再工业化"的方式走出经济低谷,其"再工业化"战略必然对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内需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是重庆经济的产业支撑, 是构建西部经济中心、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引擎, 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 由于重庆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冲击下,在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进程中,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而伟大.  相似文献   

4.
郭晓丹 《传承》2011,(7):56-56
技术含量较低、缺乏世界级品牌、主要靠低成本进入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传统"中国制造"正逐步丧失原有优势,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此同时,伴随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和制造业重新崛起,南美、东欧区域"近客户制造"转移趋势显著,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如果不尽快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结构,"中国制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法国政府对其经济战略进行了反思,为了实现其振兴工业发展的目标、维护其工业大国地位,提出了以实施"法国制造"为主体的"再工业化"战略,具体有5大类23项政策措施。法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有可能引发欧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纺织品、皮革制品及鞋类产品的出口受到的影响可能最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晓丹 《传承》2011,(19):56
技术含量较低、缺乏世界级品牌、主要靠低成本进入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传统"中国制造"正逐步丧失原有优势,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此同时,伴随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和制造业重新崛起,南美、东欧区域"近客户制造"转移趋势显著,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如果不尽快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结构,"中国制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对于二元经济发展框架中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在三元经济发展框架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个全新的发展道路,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经济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同时,新型工业化道路,还是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而选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安排上,最核心的就是实施三大战略:一是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是全面发展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三是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形成工业化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马里兵 《群众》2007,(9):37-38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就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别是工业化水平来看,现实的选项既包括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同时包括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我们必须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和安排好制造业发展,当前重点是要妥善处理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使得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贸易壁垒进一步抬高。关注“再工业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以及政策的发展变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可能影响,把握其趋势变化,对指导外汇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背景,收集整理了美欧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措施,分析了美欧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提出了强化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志忠 《群众》2012,(10):69-71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迎来新一轮大发展。●面对美国制造“再工业化”的重振雄风,面对德国制造业的依然强势,中国制造业在新一轮竞争中要体现自身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面临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概括性地论证了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制造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评述了目前该战略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为探寻武汉制造业的突破路径,本文分析了加工贸易在新型工业化战略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13,(1):54-54
面对发达国家加快“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进程,以及新产业革命的兴起的新形势,上海组成课题组加大对高新产业研究。上海提出应从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服务等产业入手,努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要超前布局找到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将智能制造作为构建新形势下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并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布局与实践探索,力图重塑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从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共同特点。无论是德国"工业4.0"战略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都是在突出本国技术优势与制造业特点的基础上,力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工业化的进程是不能够逾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发展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形成工业化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破解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个“新”,同时又是横亘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三道“坎”。破解这三大难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症结,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选择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和谐统一;选择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处理好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实现我国城乡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6.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与核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工业化和我国传统工业化根本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而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17.
童国祥 《群众》2016,(1):35-3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决定未来全球分工的核心因素,展开了一场抢占技术链和产业链制高点的争夺战。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英国、加拿大等国都发布了各自的国家创新战略。我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怎样发挥优势,用好...  相似文献   

18.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制造业体系的变化,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等产业政策,试图通过增加政府干预刺激经济增长。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产业政策重心和干预层次的变化表明: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注重改善市场环境和基础建设;强调政府与社会各组成部分的政策配合;高度重视对科学技术研发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随着全球制造业体系的深刻变化,"中国制造"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既需突破向高端市场迈进的层层阻力,又要面对低端市场被蚕食的压力,为此,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结合发达国家经验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基石。中国特色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等具体国情决定的。我国要在始终保持"制造大国"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是打造创新链,构建制造创新链;路径是从制造链到制造创新链、再到制造创新方法链。  相似文献   

20.
"工业4.0"是德国高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战略蕴育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大环境,体现了以制造业为产业体系基础的战略导向,以更高标准塑造高效有序优质市场、优化制造企业发展环境,是一种集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系统创新于一体的生产服务全过程创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制造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如发展环境不佳、核心技术缺失、企业生产设计能力差等进行分析,并探究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我国应积极优化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科技型制造类大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力,构筑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附加价值大的智能制造企业体系;提升制造企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