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波 《党史纵览》2012,(5):22-25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经济学界,董辅初是一位德高望重、备受推崇的贤者。他是“中国经济成长论”的杰出代表,又是第一个提出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体制问题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华浩炜 《唯实》2000,(2):40-43
20年来,国企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和国企亏损呈不断扩大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国企改革中,忽视了代理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代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一、产生代理问题的原因 企业作为一种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群体性协作经营组织,存在着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多个利益主体,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实行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中,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是这一契约关系的委托人,而经营者(即经理)是代理…  相似文献   

3.
严效禹 《共产党人》2004,(19):40-40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股份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造速度很快,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问题却仍未有多少实质性的行动,在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转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产权不清、不符合现代化企业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具备成为真正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的金融市场主体,这不仅使其缺乏创新和开拓的利益机制、动力机制和内部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有着深刻忧患意识、睿智和良知兼备的学者,一位把老百姓的疾苦视为自己疾苦的经济学家。作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凭着对市场经济进程的前瞻性思考及深刻的影响力,他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极负盛名的经济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2,(1):56-57
2011年11月26日下午,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和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会议开始前,300多名经济学界人士起立向刚去世的张培刚教授默哀。凝重庄严的气氛里,饱含着中国经济学界对这位为经济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师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6.
李东旭 《世纪桥》2010,(18):11-14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一些乡镇企业为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孕育了股份经济的萌芽。1979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应该从“国家占有生产资料”转化为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马克思还从股份公司的发展中找到了完成这种转变的“过渡点”。中国在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上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的这种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实践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正1987年,时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张卓元第一次受邀参加中央专家会议,商讨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为国家决策献计献策的日子由此拉开了序幕。他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30余年紧跟改革步伐进行理论探讨,参与了重要改革阶段的理论创新,使其成为"稳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专家之一,23年来13次参与党的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为社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后的复苏才是真正复苏。"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总的来说可以用三句话来讲:触底了,会缓慢回升,但基础还不巩固。"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的回升有三个阻力。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出口还在下降,仍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改革理论是我国经济学家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对于我国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当前的就业情况并没有好转。日前,在2009中国财会论坛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农村还在释放劳动力,城乡一体化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2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学30年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30年理论创新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脉络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题是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回答中国经济要不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如何发展,逻辑主线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根本方法是坚持实践第一,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倾向。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创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经济学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公有制财产的组织形式和资产的经营方式。理论分析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在公有制多样性的实现形式中,股份制综合体现了现代公有制运行的各种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确立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新突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储东涛 《唯实》2000,(9):41-48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一本最能反映厉以宁关于当代中国经济之学术观点的著作。1990年,当它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就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厉以宁老师的一个学生,我当时曾经拜读过,深受教益。10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6日,76岁的“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离世,勾起人们对当年经济商业领域“改革第一人”的回想:年广九、鲁冠球、步鑫生、杨嘉兴……在那个启动中国大变革的岁月里,他们是改革的先行者、时代的并潮儿,甚至成为领导人的座上宾,全因在惊涛骇浪的改革大潮中,记录着一个个“第一”的光辉历史。这是一些被改革改变命运的普通人,也是促发改革的不平凡者。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是否完成?我国消费市场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是否继续需要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外力助推,等等,人们对此莫衷一是。为此,本期刊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文章,以期对大家更好地认识此类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渐进式改革之路取得惊人的成就。我国改革从过去不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认同,变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一些属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如经济人假定、看不见的手、制度绩效理论等,都无法对我国改革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我国改革的解释陷入了困境。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榛在《面对中国改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对改革的诉求和期望日益高涨,起因并不是经济的减速,但201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下滑让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复杂了。没有人确切知道按照现在的状况减速会持续多久。那么,一个有着30年超高速增长辉煌记录的经济体是否真的就要迎来减速增长的时代?目前来看,回答肯定者居多。在这方面,很多经济学家常常喜欢把日本作为一个鲜明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理论导报》2008,(3):22-25
改革成功的基本推动力是三条并不特殊的基本经济规律:一是把激励搞对,二是让市场起作用,三是实行对外开放   法治不仅具有值得追求的普世价值,而且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制度支撑.离开了法治,现代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