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的。21世纪初,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围绕多维贫困开始研究当地的贫困问题,基于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对主要拉美国家的多维贫困进行了观察和评估,发现拉美各国多维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尤其中美洲或邻近中美洲的国家多维贫困状况比其他拉美国家更为严重,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南美洲国家多维贫困状况较为缓和。但总体来看,各国贫困群体在货币收入、生活条件、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被剥夺现象,导致这种多维贫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维贫困概念的提出及深入研究使拉美各国减贫政策的方向出现了转变。拉美各国先后出台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旨在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努力提升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通过该类计划,拉美各国多维贫困状况皆有所改善。尽管扶贫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政策制定、预估、实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方面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实证主义曾在拉美一些国家思想界居主导地位。但是,在当时,它并不是唯一的思潮。随着实证主义的衰微,其他西方思潮已经流入拉美,并且其影响逐步扩大。 19世纪晚期,德国哲学家卡尔·克劳瑟(1781~1832)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传入拉美,它反对经院哲学和实证主义,宣扬神秘论、祖国、理想、人的自由意志、艺术的生命力等观念。西班牙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1883~1955)哲学曾影响了拉美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3.
也谈拉丁美洲的贫困问题江时学拉美的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贫困”的含义和概念尚无定论。在论述贫困问题时,必须对贫困的概念有一明确的共识。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和有关国际机构对“贫困”的解释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新贫困"的不同范围.先介绍欧洲、美国和拉美几个国家对新贫困的不同定义,而后把重点放在阿根廷,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危机期间,中产阶级在不同时期所遭受的贫困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拉美的贫困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的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首脑在发言中都谈到了贫穷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总统们普遍认为,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既不是臭氧层问题,也不是温室效应问题,而是贫困和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战胜了贫困才有望保护环境。由此可见,在拉美当前的形势下,贫困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拉美贫困问题与“民众经济”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贫困问题与“民众经济”的兴起郝名玮拉丁美洲国家经济经过前些年的大起大落后,近几年出现缓慢复苏的态势。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长时期遗留下来的贫困和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本文拟就拉美的贫困问题以及自发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布拉德福德·伯恩斯(E.Bradford Bu-rns)所著的《在尼加拉瓜的战争》,是美国最近出版的一本评论美国对尼加拉瓜现行政策的重要专著。伯恩斯现任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是美国著名拉丁美洲史学者和中美洲问题专家,撰写过十二本有关拉美历史和文化的专著,自1981年以来六次访问尼加拉瓜。他多次发表批评里根政府中美洲政策的文章,1985年3月曾被里根总统指责为散播抵制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情报”。《在尼加拉瓜的战争》是他的近作,1987年初由纽约  相似文献   

8.
拉美贫困问题之我见白凤森贫困是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影响政治稳定的社会问题,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就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写了不少文章。江时学同志在《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2期上发...  相似文献   

9.
忆美国同行伯恩斯教授张森根E.B.伯恩斯教授(1932~1996)比我才大5岁,却于1996年春季因肝癌驾鹤西行了。按孔子七十三、孟子八十四中国古代男子的寿数来说,他实在弃世过早。这位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的拉美问题专家,一生写了有关拉美的著作12本,论文...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挑战。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专家学者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寻求对策。近年来,一些拉美学者所提出的“社会经济学”概念,或许是学术界的一个新动向。据现在看到的资料,阿根廷社会学家贝尔纳多·克利克斯伯格首先提出了“社会经济学”这一概念。他在1995年出版的《贫困:每日的悲剧·一种新的社会管理的要害》一书中,介绍了拉美在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方面的严重状况,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拉美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脱节;此外,组织工…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拉美问题专家伯恩斯(E.B.Burns)教授于9月初应邀来华访问。在京期间,伯恩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了关于巴西和尼加拉瓜问题的报告。引起与会学者浓厚的兴趣。伯恩斯教授以“巴西:寻求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成就”为题,从历史的角度对巴西经济作了简短回顾,从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巴西的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加给巴西的,这种发展带有很大的依附性。(二)巴西历史上的政治变革总的说都是经济因素驱动的。1822年巴西独立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上  相似文献   

12.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危机概述》,是一部论述拉美资本主义的专著,共四百一十四页,1983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维·沃尔斯基教授主编,作者都是苏联国内知名的拉美问题学者。本书是在苏联拉美所就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举行过数次国内外讨论会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近年来苏联拉美研究所研究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拉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朵新葩──读《拉丁美洲经济制度史论》张森根在美洲,美国在独立后不长的时间内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拉美至今仍在现代化道路上蹒跚。美国已故拉美史专家E.B.伯恩斯教授认为,其原因就在于拉美"殖民地历史长时期遗留下来、并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先生是拉美著名经济学家,多年从事美洲开发银行领导工作,曾发表过大量相关文章和报告。2005年4月18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邀请,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先生在拉美所做演讲,精辟地分析了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及相关问题。现将其书面报告全文译出,并将问答内容加以整理,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1980~2008年拉美增长与贫困等数据时发现,拉美地区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经济现象:一方面经济呈增长状态(虽然增幅很小),但另一方面贫困率却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只有当增长率超过3%时贫困率才开始下降.作者将拉美这个特殊现象称之为"增长性贫困"和"3%拐点假说".索罗一斯旺增长模型的引入在理论上检验了增长可以减困和"3%拐点假说"的"增长性贫困"存在的依据,诠释了1981年以来智利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公得以并存的现象,解释了分配不公会降低增长对减困的弹性的事实.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有些相关在欧盟和美国是失灵的(如"3%拐点"),有些则没有失灵(如"奥肯定律").重要的是,在比较欧盟和美国等经济体时发现,欧美社保制度的减困效果在拉美基本是"失灵"的,在作者估算中发现拉美地区社保制度的减困幅度和减困系数都远远小于欧盟和美国,并发现拉美社保制度的减困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差距,之所以出现"增长性贫困",除初次分配不公和初始贫困率较高等其他因素之外,与拉美社保制度在改革之后存在一些问题存在高度相关:在缺乏再分配作用的同时,个人缴费率较高,对参保人遵缴率和缴费密度的要求较高,这与拉美就业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冲突,参保人难以满足,导致替代率逐年下降;这一制度问题对制度外非参保人员形成负面影响,导致预期低下,进而致使制度覆盖面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比改革前还要低.拉美式"半覆盖"社保制度却使其"合法性"逐渐开始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2008年11月阿根延私有化社保制度的"国有化事件"和两年前厄瓜多尔私有化社保的"骚乱事件"可视为颠覆其"合法性"的开端,可见,拉美私有化社保模式将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译的9卷本《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中译文约70万字。《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概述了19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殖民统治的瓦解及拉美各国从独立至1970年左右大约50年的历史。本卷分为5大编18章,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7位著名学者,其中包括5位拉美学者撰写。英国拉美史学家约翰·林奇为本书撰  相似文献   

17.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沃尔斯基教授一行2人于1991年3月下旬访问我国。3月2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必坚会见并宴请了沃尔斯基一行。 3月25日,沃尔斯基在拉美所作了《苏拉关系和苏联对拉美的研究》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沃尔斯基教授在谈到俄国同拉美国家关系时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不久,俄国就同拉美开始交注。俄国一些革命志士还参加了拉美的独立战争。早在19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对拉美金融危机的反思、社会问题、左翼政治力量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与拉美的机遇和挑战等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自然是本期的聚焦点。 拉美地区为什么频繁发生金融危机?银行危机造成哪些后果?如何防范危机?拉美著名经济学家、金融界权威人士、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的演讲精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贫困化、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是拉美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痼疾,具有长期化和定型化的特点。拉美国家要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政府的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于1991年8月19日至24日在丹东市召开了第4届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5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拉美研究所、北京外语学院、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中央马列编译局、新华社国际部、文化部外联局、人民大学、《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上海外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花城文艺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辽宁教育学院等。研究会会长沈石岩教授汇报了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主要内容有:编辑出版拉美文学丛书的情况;举行何塞·卡米罗·塞拉作品和奥克塔维奥·帕斯作品讨论会的情况;开展国际  相似文献   

20.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