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评刊     
在本刊创刊四周年前夕,许多读者在来信中对本刊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希望。这是对本刊的爱护和支持。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关心刊物,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办好一本刊物,重要的是要“用心”;唯有“用心”,刊物才会有声有色,有质量,有品位,也才会有人缘,有读者。本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一份全国性党刊,即将走过30年的辉煌历程..回顾历史,凡是刊物舆论导向正确、社会影响广泛、读者大众喜爱的时期或是刊期,无不凝结着编辑记者们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9,(12)
为了倾听广大读者意见,改进、提高刊物质量,1988年51期我们随刊物向读者发出了一份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各界读者意见。截至1989年2月12日,共收到读者来信562封。我们将来信分类整理、统计,90%属于一般干部,其中,从事行政、宣传工作的干部占有相当的比重。其次是在校大、中学生和教师,共92名。离退休干部占第三位,共27名。其它身份的读者分别为;工人17名、军人13名、领导干部11名、农民9名、高级知识分子7名、个体经营者2名。给本刊来信的领导干部有市政协副主席(原副市长)、厂长、党委书记、经理、支部书记等。 从来信统计情况看,本刊读者的文化层次是比较高的,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310名,中专以下读者252名。 来信的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上的282人,35岁以下的228人(另外,有52名读者未注明年龄)。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5岁。在所有来信中,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幼者,对本刊的征询都表现出认真、热情的态度。给本刊以高度评价和肯定,也提出许多中肯、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改进本刊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我们挑选了部分有代表性意见的来信,在此公开发表,以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一片热诚。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读者、作者与编辑部的联系,从本期起特辟“读者、作者、编者”专栏,刊登有关对本刊内容、版式、设计等方面的来信、建议和对本刊的评论性文章.以期和广大读者、作者共同办好这个刊物.  相似文献   

5.
编者与读者     
本刊创刊以来,得到广大政工干部的热情关怀和积极支持。我们不断收到读者的来信,其中,既有热情的表扬和鼓励,也有中肯的批评和建议。这些来信,对改进和提高刊物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现选数件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     
《瞭望》1999,(1)
每到新年,人们都期望着出现新的气象。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元日述怀》诗中写道:“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可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本刊亦有志于此久矣,希望每一个新年,奉献于读者面前的刊物都能在内容上有新的拓展,思想上有新的深度,信息上有新的增量,...  相似文献   

7.
江平 《瞭望》2005,(17)
贵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与读者联系的措施,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方面还有不少空间。比如与读者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解决边远地区刊物难以快速送达等问题。可以在全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乡镇,每年为这些图书室捐赠刊物,供当地居民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8.
《团结》2011,(5):1
为更好实现《团结》杂志作为民革党刊的作用,加大刊物反映、表达民革党员干部声音的力度,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新栏目《本期话题》,并每期刊登《编辑部请柬》,以期吸引更多党员读者朋友与党刊互动、交流与沟通。栏目推出以来,本刊先后组织了"如何开展民革提案工作"、"问诊‘看病难看病贵’"、"贯彻落实新《选举法》"、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年初起,本刊的发行量稳定增加,尤其是上海市区的发行量,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党校的大力支持下,有了成倍的增加,读者队伍也随之有了新的扩大。适应刊物扩大发行的需要,刊物的内容质量也在尽力注意改进。近半年来,不少新老读者一方面热情肯定本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对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本刊现将这些意见汇总于下,既作为今后改进办刊工作的实际依据,也期望能藉此引来更多读者的宝贵意见。刊物有了新的进步一些新读者反映,税政论坛》给自己的第一印象是:刊物内容丰富,栏目多样,装帧大方,印刷精良,…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今年第九期“编读往来”栏刊登“有奖征集读者意见”调查表后,杂志社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回信,带来了广大读者朋友对本刊的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其中不乏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尖锐的批评,字里行间饱含着朋友们对本刊的关心和爱护。对于读者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归纳、研究、吸收,以改进今后的工作。这里我们摘登部分意见。欢迎读者朋友继续为办好本刊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8,(25)
望读者调查问卷亲爱的读者,《望》周刊自1981年4月创刊以来,已走过17年历程。我们的每一步成功都离不开读者的关心、爱护和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读者对《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3,(52)
当读者诸君看到今年这最后一期刊物时,1994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这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贵刊每期在目录的显著位置上,辟出版面,刊登全国各地读者的一些来信和网友对贵刊所发文章的评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版面安排,而是充分体现了贵刊对读者的尊重,让读者有机会在心爱的刊物上各抒己见,品头论足,真切表现了编者的诚意。编者乐于发  相似文献   

14.
致读者     
读者同志!当您接到这一期《瞭望》月刊的时候。面对着那过去了的一期期刊物的封面照片,您大概也会和我们一样,不由得要对《瞭望》创刊以来的历史作一个大略的回顾吧。这是很自然的。《瞭望》月刊自一九  相似文献   

15.
读者评刊     
再大胆些再开放些办好一本刊物很难,办好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这样的刊物更难。但是,5年来,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的苦心经营,我感到她的可读性比创刊时期大大提高了。首先,她的栏目比原来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我觉得它比过去开放多了。不但经常刊登介绍苏联和东欧各国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篇章,而且还注意介绍西方有关对人的管理的文章,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胆子比过去大些了。我所说的“胆子比过去大些了”,意味着刊物有进步,但很不够。我希望刊物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好传统,把我们自己这块理论园地,搞得更开放一些,更大胆一些,使她的可读性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6.
创办于1987年7月的《卫生政工研究》,在全国的刊物中,算是一颗新苗。但是,在短短的三年中,刊物的订数已从15000份增长到今天的两万多份,从大城市到边远的山区基层单位都有订阅。一份刊物能很快地拥有读者,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卫生政工研究》的许多文章严谨实在、言之有物,文风生动朴实,在编排技巧和精心制作标题上更是独具匠心。但是,她的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当这期刊物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历史的时针已经指到了公元一九八六年。我们想跟上这个时代,我们想不辜负读者的期望,我们想有所作为。这一期奉献给读者的《上海党校学报》,就是我们在一九八六年迈出的第一步。我们感到荣幸的是,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原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校长舒同同志为本刊题写了刊名。对此,我们表示深切的感谢。这期学报,首次出现了本刊评论员的文章。发挥刊物的言论作用,是有利于提高刊物的指导作用的。但目前还只是尝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习作。既然是习作,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缺陷当然在所难免,只有通过以后的习作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答读者问     
《瞭望》1986,(5)
天津读者华颖就目前形势学习讨论中的一些问题投信本刊,希望答复。我们特邀请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刘鹏同志作了下述解答。  相似文献   

19.
致读者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自1999年创刊以来,承蒙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厚爱,使我刊在全国类期刊中成为一份独具个性特点的政治、行政类学术期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此,本刊全体同仁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所有作者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慰问和感谢。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态势,我们越来越深深地感受到需要有一批专家学者来关注、研究我们社会现实和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实际或趋势性问题,如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西部地区的民族政治与行政、南亚东南亚问题以及当前我国城市化穷困给政治带来的影响、作为政治问题的农村问题、中国…  相似文献   

20.
致读者     
新年伊始,新春将近,我们谨向广大读者和作者致意——恭贺新禧! 在新的一个开始之际,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学刊》易名为《理论导刊》,正式和读者见面了。趁此机会,我们谈谈进一步办好这个刊物的一些想法和打算,和大家共勉。 今年是迎接改革的第十年。我们将本着改革的精神,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更深入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我们要把这方面的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