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投资外移以及内需后续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都把移民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也经历了从劳工移民、留学移民到如今以智富阶层为主力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  相似文献   

2.
<正>财富的本性是增值即创造新价值,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实属反常。最近媒体不断关注移民问题,惊呼中国隐现"第三次移民潮",与以往的留学移民和技术移民不同,此次移民可谓立  相似文献   

3.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15):5-5
“移民潮”呈现新趋势 调查称,我国正经历以高学历、高净值精英为主要群体的第三次“移民潮”,技术移民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带动大量财富出国。近年来,受国外优质教育、健康环境、安全食品等因素的吸引,不少普通白领也开始设法移民,普通百姓的移民意悫亦日趋强烈,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温州新移民出国特点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州是全国知名的侨乡,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移民高潮,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移民高潮持续不断。本文从移民意识、出国规模、移民目的、移民途径与手段、目的国与谋生手段等方面,探讨温州新移民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冲 《今日广西》2010,(13):14-15
过去10年,越来越多的精英、富商,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欧美澳加等西方发达国家。这一现象被称为“第三波移民潮”。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去年底“省市长”选举临近之时,移民潮再次成为岛内热门话题,新闻媒体把它列为重点报道对象。尽管台湾当局有关部门矢口否认出现移民潮,但从岛内移民公司业务及有关医院移民体检的数字来看,移民的确在大幅增加。 官方称其无,民间言其有 在过去40多年中,台湾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移民潮。第一次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台联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中,我结识了来自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位年轻朋友,他们是带着新奇的目光、渴求的热情,踏上祖(籍)国这片热土,开始中国之行的。这些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年轻朋友们,手拿外国护照,说着一口流利的洋文,过着完全西化的生活。他们有的是年少时就随父母从台湾移民海外;有的是祖辈早年从台湾移民海外,在海外出生的世居华侨。他们不懂汉字,有的人甚至不会说自己的中文名字,这或许正是他们父辈所担心的,所以送他们回到这片故土,为的是叫他们不忘本。在北京,他们游故宫,览天坛,逛颐和园,仿…  相似文献   

8.
陈雪 《思想战线》2022,48(6):116
国际移民研究将发达国家迁至发展中国家的移民称为优势移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云南省境外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且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总数不多的欧美外侨在昆明依然享有一定的弹性优势,但优势的空间不断被压缩。面对优势危机,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部分欧美外侨主动完成身份转换和行动实践,将自我塑造为跨国“摆渡人”。通过走出相对封闭的“侨民气泡”,深度融入本土社会,将本土知识与原有的西方知识整合起来,他们积累了在地发展的新资本。跨国“摆渡人”具有自发性与功利性特征,但他们在连接移民社区与本地社会、地方社会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上发挥的价值也应获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增长各有特色。在现有研究中也存在着中国海外移民的作用被高估,而印度海外移民的贡献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此外,中国和印度的经验均表明,既不应该无视海外移民的贡献,也不应该过分夸大和倚重海外移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外移民中国梦是海外移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是其中国梦建构的基础。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种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因此,海外移民中国梦建构的基础是多元的,既有自然物质和文化基础,也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其中,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种族认同是它建构的自然根基,海外移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其文化基础,海外移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及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其经济基础,中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考量和日趋宽容的政策选择是其政治基础,海外移民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地位关系的思考是其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朝鲜等东方移民早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因生活所迫移民俄罗斯远东,20世纪初,两国的政治移民剧增。俄罗斯远东政府对中、朝移民的态度和认知有所不同,认为中国人野蛮,难于管制,而朝鲜人本分,便于管理。尽管如此,中朝等东方移民都为俄罗斯远东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东方移民潮开始,中国"人口扩张论"甚嚣尘上。现实并非重复历史,这次移民的主体成分、移民动机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劳务输出、商贸、求学和文化交流,以中国移民居多,并且中、韩、日在此展开新的博弈。正确的认识是,俄罗斯远东的真正开发离不开东方移民的鼎力参与,而东方移民的利益诉求也需借助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信息和通讯的发展带来国际移民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国际移民呈现出移民类型的多样化、移民方向的多元化、移民结构的多层次化等特点,其所造成的影响从最初的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扩散,并直接影响到移民迁入国的民族组成和治国理念,本文以移民迁入国民族性受影响的程度为标准对移民迁入国进行分类并对移民迁入国如何应对外来移民与本民族融合问题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海外的印度移民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 在美国,他们是最富有的外国移民群体;在英国,他们控制了60%的中小型零售商业网点;在香港,他们占有有香港年出口额的十分之一。 这就是日益引人注目的海外印度移民。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东南沿海的乐清市是浙江省重点侨乡,拥有3万多海外华侨华人和近4万归侨侨眷,其海外移民的一大亮点在于出国留学与海外谋生局面并存。乐清留学人员不仅在乐清海外移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温州海外留学人员中的比重很高。文章通过回溯乐清市的三次留学高潮,分析其留学人员的性别比例、学习专业和侨居国别等来探讨他们的特点,并通过实证其对家乡的回馈方式来考察乐清留学生的桑梓之情。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术界对于海外华商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南亚华商,而较少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出国,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华商。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国的第一代新移民,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来源地较为广泛。他们因在跨国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他们既不乏实力雄厚的大批发商,也有很多从事零售生意。这些华商深深扎根于移居国及其他国家,但又维持着与中国的多重联系,持续的、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海外华裔青少年2001年中国寻根之旅的日子里,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孩子跃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有不少就是新移民的子女。他们朴素的外表下面透着聪慧与成熟,与国内孩子没有两样的面貌背后却是一段段奇特的异国经历。所谓新移民是指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并留在国外的中国移民,如今他们的子女已在海外长大成人,有些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这些孩子在刚刚几岁的时候就来到国外,接受了西方的系统教育;回到家里却说中文,吃中亿受小圆文化的用级,并承受腐来自父母的学习要求与压力,14为让币教育足中国从孔大产时代就汗始…  相似文献   

17.
1984年12月,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英方表示,香港人原来的英国属土公民身份将在1997年7月1日终止。这在很多香港人心里引起恐慌,一时间,百万港人争领英国护照。大批专业人士外流,移民潮席卷香港。时至今日,在经历了回归前大批港人移民海外的风潮后,许多人的担心成为过去,香港经济迅速起飞,这两年吸引大批移民回流香港"搵食"。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沿海地区(钦廉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陆地接壤或海道相通,历史上百姓因各种原因移居海外的现象不断出现。钦廉籍海外移民促进了以钦廉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他们在海外争生存、拓殖和发展,不但促进了侨居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强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发挥钦廉籍华侨华人的作用,将会对广西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门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欧洲新移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笔者赴欧考察所得的资料,阐述了对移民问题的看法,论述了新移民潮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冯薇 《小康》2013,(6):74
在中国人眼中,全球最富裕的国家瑞士安全感最高,其次是国民享有高标准生活品质的瑞典,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则在"中国人眼中的27国安全感排行"中位列第三无锡旅行团巴黎遇劫,留学生吕令子波士顿爆炸中身亡,南非华人店铺接连遭抢,3名中国女子在俄罗斯遭杀害……2013上半年,华人在海外遇害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在国内舆论和社会大众的愤怒和不胜唏嘘后,"某某国是否安全"成为热议话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留学生队伍在海外的日趋庞大和国人出国旅游的常态化,他国的社会安全状况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再"事不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