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年前,中國近代著名刺繡藝術家沈壽(一八七四——一九二一年)的兩幅刺繡珍品,一爲耶稣繡像,一爲美國女明星倍克像,由張謇的後人獻給國家,收藏在江蘇省南通博物館,當時被傳爲佳話。强謇嫡孫,现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的張緒武先生對我講述了這件事的始末。沈壽是中國近代刺繡藝術家和工藝美術敎育家,首創仿真繡,将西洋畫、攝影等藝術特色融入刺繡,爲中國刺繡開闢了一代新風,她的作品蜚聲海内外,曾得慈禧太后、意大利皇后等人欣赏,多次獲國際博覽會的最高獎譽。愛國實業家張謇稱她爲“世界美術家”、“天下奇女子”,將她延聘至南通,設所傳習。她生平有五幅刺繡是  相似文献   

2.
湘繡     
湘繡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十九世紀末長沙出現了第一家自製自銷的繡坊後,逐漸在國内外獲得聲譽。其题材起初以日用品為主,後增加了繪畫等。湘繡强調針法和畫面布局;構圖和  相似文献   

3.
‘雙清樓’是畫家王仲清、吳性清伉儷在上海的畫室。男主人王仲清已年屆花甲,现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連環畫研究會理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家,是當今中國畫壇上享有盛譽的工筆畫家之一。他是四川成都人,曾就讀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系。他的畫熔中西書法於一爐,功力深厚,格調清新,雅俗共赏,受到各階層人们的喜爱。如他爲魯迅先生的名著《離婚》,《風波》所畫的插圖;工筆人物畫《霓裳羽衣舞》;膾灸人口的《阿詩瑪》等等。山水畫《武夷山》曾在香港舉辦的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覽上展出。他的一幅《傳絹圖》,傳神地勾勒出中國著名古典小說《紅楼夢》中女主人公林黛玉與婢女晴雯‘兩般门第,一樣苦恼’的内涵。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爲之叫絕,以詩讚畫:‘如若心事壓千钧,  相似文献   

4.
楷,是楷模、標準的意思?瑫菍W書法的基礎。要學好楷書,必須在點畫、結構、章法三方面下功夫。一、楷書的點畫研究筆畫,歷來以“永”字八法爲典範,因爲“永”字包含有橫豎撇捺點鈎挑折等基本筆畫。(一)横法:  相似文献   

5.
古城鳳凰     
湖南省西部山區,有一個以鳳凰命名的縣。這個縣的居民爱用鳳凰形象裝飾房屋。許多房屋的屋脊兩端和山牆上,都立有四隻至六隻鳳凰,多的有八隻、十二隻。房屋造得越講究,頂上的鳳凰越多。這些造型各異的鳳凰雕塑,凌空展翅,給人一種欲飛的動感。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王,它頭像公鷄,披一身彩色羽毛,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人們把它當作吉祥、幸福的象徴物P凰縣也有一個傳說。據說那裏原是貧窮的地方,自從土家族人民在山上植出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人們便一天天富裕起來,小縣遂取名爲鳳凰縣。鳳凰縣四面環山,當中有一座面積僅半平方公里的古城,城內居住着土家族、漢族、苗族等五千戶人家,共三萬人口。據縣志記載,古城已  相似文献   

6.
鼻煙壺     
鼻煙壺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始見於十七世紀中葉,是盛放鼻煙的孲闷髅蟆1菬焿氐莫毜窖u造藝術在於它的內畫:將畫筆伸入髮簪粗細的壺內繪畫書文,而且一律反面落筆,正面顯像。因此,它一直是人們樂於收藏的袖珍藝術品。圖中鼻煙壺爲中国著名鼻煙壺內畫大師王習三的作品之一,畫面爲兒童嬉師舞。  相似文献   

7.
名為「吻」的作品形象逼真,設計新穎,我們的攝影記者當即把它拍攝下來,並成為本期雜誌的封面。這是江蘇省蘇州刺繡研究所藝術工人對「雙面繡」的一大創新題材。江蘇,歷來就是中國工藝美術品的重要產地之一。繁榮的經濟和人們對文化修養的追求,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地方工藝產品。與湘繡、蜀繡、粵繡並稱為中國四大繡的蘇繡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最擅長表現猫和金魚的題材。目前,江蘇工藝美術產品共有抽紗、刺繡、織錦、織毯、雕塑、玩具、漆器、草柳竹編、  相似文献   

8.
高嵐景如画     
高嵐自然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西部興山縣境內,臨近長江三峽,總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公里,景色優美如畫,是近年新開發的旅遊區。兩千二百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在它身旁的柹歸縣,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屈原;約稍後三百年的西漢時期,哺育出為增進民族和睦、自願遠嫁異域的著名美人王昭君。 臥 佛山宜昌是湖北省西部的一座重鎮,鐵路、公路、江輪皆能到達。筆者最近有幸一遊。從宜昌到高嵐,行車一百二十餘公里,翻越一重重高山,穿過一道道山谷,真好像在風濤滾滾的大海中航行。車子進入興山縣境時,公路沿着山麓,兩邊的山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     
我有一個充滿‘矛盾’也充滿活力的家。我、我的丈夫、兒子和婆母,三代四口人,兩間住房,一大一小,共計二十四平方米,還有一個向陽的曬台。曬台是我們的小花園和露天儲藏室,常有小鳥一兩隻養在籠中。曬台也是我的運動場,面對二十餘盆花兒,做做深呼吸,伸伸腿、彎彎腰,滿愜意。只是要十分小心,特別是做上肢運動時,必須照顧到花盆的位置,否則,會碰個粉碎。我在中國工藝美術公司搞民間美術的研究指導工作,喜歡收集民間美術品。它們不值多少錢,却是我的寶貝。我愛擺弄它們,掛在牆  相似文献   

10.
青年畫家李愛國的性格頗有雙重性的味道:他是中國東北部的人,却沒有東北人特有的那種粗犷作風。从形貌和言談举止上看,他更像一位南國的文靜書生。他的畫有恢弘的意境和懾人魂魄的氣勢,但他選取的是工筆畫這一極為繁難、一般人不願或不敢染指的畫種。他為人、為畫的這種差異恰恰構成了他的畫的藝術特色。  相似文献   

11.
曾兩次去拜訪青年畫家宋有才,雖然還是在那間小畫室兼客廳,雖然還是見他那平易、端莊、緘默的神情,但迎面牆上懸掛的新作《日夜白梅》却使小屋增發出一層新的光輝。那構思的奇特,綫條的流暢,韵味的濃烈,將梅幹蒼勁古樸的神力、梅枝俏麗多姿的嫵媚、花朶純净高潔的情調與清柔似水的月光融爲一體,如詩似夢,好一個“暗香浮動日黃昏”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你看,這是一幅來自台灣的彩照。’七十五歲的老畫家潘懋勛對記者說。照片上,有一對身穿結婚禮服的青年,背景是一幅中堂畫,竹花並茂,幾隻剛出殼的小鷄簇擁在母鷄周圍,題款是‘團圓’。這對新人仰慕潘先生大作,輾轉託人求畫,先生贈此幅中堂。舉行婚禮時,他們特意於畫前合影,寄贈潘老致謝。丹青繪彩橋 潘懋勛治藝垂六十餘載,中西畫、書法、篆刻俱佳,國畫猶擅長魚、馬、鶴。他曾先後執教十校,桃李滿天下,有許多同窗故舊和門  相似文献   

13.
碧波盪漾的珠江之畔,矗立着一座玉屏式的巨大建築物,酷似一隻舒展雙翅的白天鵝,翹首屹立,爲羊城八景之一的“鵝潭月夜”添色不少。這就是兩度被評爲“世界超一流酒店”的白天鵝賓館。別具匠心的設計這座賓館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幽雅的自然環境,顯現了南國花城的特色e館周圍有紅花綠樹相伴,二十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元旦前夕,台灣著名女畫家黃如然小姐給我寄來一張大紅色的賀卡,上面有燙金的“平安”二字和“天賜百福賀年禧,地迎千祥慶平安”兩行賀詞。感激之餘,我回憶起去秋黃小姐與另外幾位台灣著名畫家來北京辦畫展的情景,尤其是黄如然小姐,美丽、恬靜、誠摯熱情、平易近人,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最深。台湾畫家陳霖、  相似文献   

15.
關於施榮宣先生及其夫人林玉琦女士,作爲居菲華僑畫家,由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和熱戀祖國傳統藝術之心的驅使,在菲國開展了許多可貴藝術活動的故事,早在幾年前我就曾從香港鄉友的來信中獲悉了。我企望得到與他們結識的機會。不料想,今年五月,施榮宣夫婦趁來京與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簽署出版畫集合同之際,帶着香港鄉友的信前來訪我,並提出要我爲他兩人的畫集作跋。  相似文献   

16.
初春的一天,陳壽岳的畫室,眾人談詩論畫。不覺中午,主人置‘杜康气三杯酒下肚,壽岳乘着酒興,展開一張一米多長的宣紙,右手握筆,左手背後,雙眼微瞇了會兒,忽然手起筆落,墨走逶迤,寫意處大開大合,點睛處一筆成功。寥寥數筆,兩隻母鷄便躍然紙上。那高聳的石頭以潑墨寫之,筆酣墨飽。石縫中伸出一枝野菊,墨色清潤。一幅上乘的《鷄石》在二十五分鐘內一氣呵成。 壽岳君今天在宣紙上的自如揮灑,正是來自十年面壁的習畫之苦。他的父親、著名中國畫家陳子莊清貧一世,生前愛画些山川溝壑、農舍茅屋、禽畜走獸、村姑幼童等。正是這些散發出鄉土氣息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國畫作品,給了少年壽岳深深的藝術熏陶。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高級建築師包阿華,今年五十四歲,是一位纖弱的女性,瘦高身材,瓜子形的臉龐,透過近視镜片,閃爍着一封活潑的眼睛。她是一位搞大壁畫的藝術家。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的壁畫藝術家差不多都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况。包阿華也是如此。她雖然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壁畫糸宨T進修過,多年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建築壁畫的設計與研究,還寫過這方面的長篇論文,但她從没實地搞出過一幅像樣的壁畫。原因很简單:那時候没有可作壁畫的建築物。一九七八年,中國拉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现代化帷幕以後,包阿華的藝術生涯也出現了生  相似文献   

18.
冰雪的画家     
看過青年畫家馮慶的油畫,人們都會被它那清新淡雅的冰雪世界所吸引。對於厭倦喧囂的城市生活的人來說,馮慶的畫無疑能使他們疲憊的身心得到片刻的安詳和寧靜。這正是他的油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他的作品中,尤其吸引人的是《故鄉》、《高潔》、《原馳蠟象》等幾幅畫。《故鄉》描繪的是積雪的河畔,一條靜泊着的小船和一隻翹首期盼的狗。它們無聲地傾訴着畫家對故鄉的深沉的眷戀之情。《高潔》的画面所選取的是水澤中的幾叢蘆枝。皚皚的殘雪和挺拔的蘆枝,凝聚着畫家一往情深的、超脫世俗的藝術旨趣和審美情懷。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國際機場候機大樓裹的大型壁畫羣中,有一幅以中國民間傳奇故事白蛇傳為題材的大型壁畫,以其獨特的構圖,優美的造型、淡雅的色彩,吸引着許許多多過往的中外旅客。這幅巨畫的作者就是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夫婦壁畫家李化吉和權正環。在首都新落成的燕京飯店大廳裹,他們根據神話故事創作的《精衛填海》壁畫,同樣使人流連忘返。他們繪製的六米長的巨作《牛郎織女》,還遠涉重洋展現在紐約華商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夏季,有一位來自台灣的藝術收藏家,風塵僕僕地逕往瀋陽,到魯迅美術學院登門求見四位著名老教授:鍾質夫、晏少翔、季觀之、郭西河。他不僅要素畫,還希望親見他們揮毫作畫時的風姿。鍾、晏、季三位年逾古稀的畫家應遠方客人之請,欣然到畫室聯袂爲其當場作了一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