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权与网络时代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给著作权法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使传统的著作权制度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著作权法所体现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平衡,合理使用制度恰恰是这种平衡的精髓所在。合理使用制度深厚的法哲学基础体现出法律理性的公平、正义。其价值目标就在于协调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的利益关系,通过均衡的保护途径,促进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1]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技术保护措施和网络合同的出现大大挤压了合理使用的空间,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主张合理使用不能成为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抗辩,网络合同优先于合理使用,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希望能免费使用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正是由于在目前网络环境下,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扮演“公众”的角色,著作权法中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演化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平衡,合理使用制度也蕴含着发展中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利用发达国家的科学文化成果,从而使合理使用制度的内涵大大深化。  相似文献   

2.
熊琦 《科技与法律》2006,(2):92-100
在网络时代,著作权授权使用制度正在逐渐成为著作权利用的主要形式,权利人能够利用授权使用合同规避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适用,这意味着传统著作权法建立起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但授权使用制度在网络时代能够实现诸多传统著作权法无法实现的保护功能,而且促生了新的著作权交易模式。因此,应该肯定网络授权使用的合理性,同时重新建构与之相配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复制与网络定位成为现实,这对著作权法原本确立的利益平衡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备受关注的Authors Guild,Inc.v.Hathi Trust案中,美国法院以著作权的核心价值为基准,根据合理使用原则,再次站在了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之上,与近年来美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合理使用规则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而从法经济学视角来看,交易成本过高和正外部性无法有效地内部化亦是考量合理使用规则正当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以均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间的利益为宗旨。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针对网络技术给合理使用制度带来的挑战,就完善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个人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各国著作权法对此持宽容态度,我国著作权法将其纳入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围.通过对立法坚持个人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本文认为个人合理使用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该使用行为主要涉及对著作权的使用.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个人使用目的、行为方式以及使用对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期实现保护著作权人权益和促进文化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王然 《法制与社会》2013,(21):38-39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法所确认的限制著作权独占性以实现著作权人个体权益和公共利益相平衡的重要制度。但是在网络背景下,原先的平衡机制被打破,现行立法中所确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协调著作权人权益和公共利益,我国应当通过改变立法模式来完善合理性判断标准,结合社会现实重新划定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畴并对著作权人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合理使用具体情形立法完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平衡著作权的保护与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砝码",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版权产业的发展,则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国家版权局适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修改草案》)。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理使用制度作为一项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平衡机制能够在模拟环境下较好地平衡著作权人私人利益与社会公益,但是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合理使用"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危机。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合理使用制度能够通过适度修正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这就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私人使用而复制作品是传统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合理使用制度中的经典条款,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条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的出现给网络著作权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著作权专有权利种类及权能范围发生改变;合理使用制度由于技术措施的滥用而失去利益平衡器的功效;著作权法上的侵权责任部分对于云服务之新型侵权行为也凸显调整不足之势。当下,面临云计算的挑战,著作权法做出调整已成必然之趋势。文章重点探讨了著作权专有权利体系、合理使用制度和著作权法上侵权责任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自1993年首次亮相以来再次引发公众的激烈争论,该公司陆续扫描各国数万余部著作的行为把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推到了学术霖讨的风口浪尖。合理使用制度作为著作权法中协调首创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键制度,也随之开始应对新一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提供了巨大平台,同时也使传统的著作权行使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平衡著作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在分析该项制度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建议,以期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与社会公众利益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受到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已无法胜任于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从立法模式的选择、对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及借鉴国际先进立法对我国现行的合理使用的界定条件进行改造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制度中对著作权限制的主要内容。合理使用制度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与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包括激励与接近之平衡、宪法与公共利益、以交易成本和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析等。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国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合理使用的规定即是这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鉴于非营利性质的网络教学的兴起与普及,传统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必须做出相应的解释或修正。本文尝试从探讨网络教学的发展以及网络教学与著作合理使用的关系出发,认为应将合理使用的规定适用于网络教学,同时为了实现网络教学的发展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平衡,应对网络教学中的合理使用给予限制。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的利益平衡——对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著作权法业已建立的平衡,如何重构和恢复这种平衡是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所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文结合著作权制度的宗旨和目的,深入剖析极具代表性的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法理内涵,分析立法模式的利弊以及我国新颁布的立法规定,提出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冲击和挑战的对策,即在司法和立法实践中应结合两种立法模式的优点,明确合理使用行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从法理视角谈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其产生之日起,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便在平衡版权所有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利益上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成为网络侵权的"最好借口"。先前的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是否仍然合理,成为现今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法理的角度,就以上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胡良荣 《知识产权》2012,(10):61-64
我国大陆于2001年第一次修改著作权法时,针对原法合理使用范围过宽的实际,根据《TRIPS协定》的规定,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为了适应网络传播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呼声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时再次响起;我国台湾地区现行“著作权法扩大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增加了“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的概括性规定.两岸在修改著作权法时,均”注意与《TRIPS协定》和《伯尔尼公约》接轨,不断规范合理使用制度,均已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但对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的要求,因应网际网络发展,仍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杨建学 《河北法学》2008,26(4):137-141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极大地节省获取信息所需的成本。然而,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造成较大的冲击,随之出现了著作权人和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作品使用者之间新的利益平衡的问题。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及其发展变化,需要从法理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保护网络环境下权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著作人身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没有对著作人身权的合理使用作出明确规定 ,然而随着高新技术对著作人身权的冲击 ,以及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平衡的需要 ,在我国建立一个科学的著作人身权合理使用制度 ,实乃立法之必然选择。文章探询了建立著作人身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 ,并提出应综合考虑被使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程度、使用作品的目的、使用作品的后果等因素 ,采用弹性标准 ,来判定著作人身权合理使用的范围 ,以使社会公众充分分享现代技术条件下信息广泛传播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