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蕴含着外顺于天,内强于己的生存基础;求真务实,重视今生的生存信念;艰苦努力,百折不挠的生存实践;天下大利,和谐共存的生存理想。通过白族本主崇拜总结白族先民的生存智慧,有助于促进白族生存理念、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的传承,有助于白族与各民族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白族性别文化与农村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魁 《中国发展》2009,9(3):86-89
传统的“重男轻女”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障碍。白族具有“重母性”的性别文化传统,并以民间妇女信仰团体为载体形成“重女不轻男”的二元伦理结构。探讨白族性别文化的结构及其功能对于深入贯彻中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构建新型的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和分析了大理白族对佛教、道教和本主的多元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化互动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吸收.大理白族在其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进程中,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周边主要民族的本土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互动,并造就了其融合汉族、纳西族、彝族等众多民族文化元素的习俗,这些习俗包括了岁时节日、居住习俗、婚俗、葬俗等方面,而这种文化互动的发生又是由白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面对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该民族自身的选择和创造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张海超 《思想战线》2012,38(1):26-29
僰人、白人和民家是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大理白族的称呼,尽管大理白族始终没有从少数族裔的标签下挣脱出来,但各种文本中的记录都显示他们与汉人日趋相近,我们有必要将大理白族的身份及其认同的变化视为一个不断调整与再定位的过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族群关系,尽管现在所用的民族概念有很独特的中国含义,但无论如何,它都是近现代以来的西方产物,我们的研究必须兼顾中国民族融合的独特进程。  相似文献   

7.
谈到南宁独有的民族文化,必然要说到民歌。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素有“歌海”之誉,南宁则被称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然而,很多年来,南宁曾被认为是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直到1999年南宁首次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大地飞歌》、’99中国(南宁)民族服饰博览会、广西民族风情展演等一系列活动,南宁民歌一炮打响,南宁,这个名字才迅速与悠扬的民歌结下了情缘,传遍了世界。从1999年至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举办七届,年年都是展品异彩纷呈,盛况空前,成为一场难得的各国民歌艺术家的交流盛会,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内六大…  相似文献   

8.
9.
佛教与白族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自古就有拜龙习俗.佛教传入后,白族龙文化逐渐分裂为龙神崇拜和龙本主崇拜.佛教龙文化也因其与白族固有龙文化的核心意识原始水神观念相契合,开始为白族人民喜爱,并逐渐以不同方式、规律和特点对龙神和龙本主崇拜产生影响,从而使白族龙文化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徐彦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37-140
文化生态变迁一方面给白族扎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让白族扎染陷入了发展瓶颈。在文化生态变迁的背景下,以周城白族扎染为例对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文化生态变迁下其装饰性变化的特征及原因,并基于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的辩证分析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杨雪晶 《思想战线》2005,31(1):31-35
文化相对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文化人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问题,它牵涉到人类学家对于人性、文化等问题的根本立场,是人类学中无法回避的概念。文化相对主义对于反思现今全球化、国际关系、文明冲突等问题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13.
杨林森 《创造》2003,(8):16-17
作为昆明中心城区之一的五华区,如何在创建民族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区”的优势,提升文化含量、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以优势文化促城市发展?笔者曾有幸参加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打造优势品牌,用文化塑造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始于1999年的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吸引数十个国内外民歌演唱团体和众多海内外民歌手前来献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民歌犹如一声声惊雷,响彻八桂大地。美妙的乡土之音不仅令街头广场的观众心动,也让千里之外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和网友陶醉。南宁民歌节尽显壮乡民族…  相似文献   

14.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学范畴的"崇高",既是对艺术对象特征或审美趣味、风尚的抽绎,也是人们特定的文化--心理感受或精神指向的积淀.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使"崇高"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它在康德那里不但与优美一并成为解析判断力的两大范畴,更在其"以人为最高目的"的人类学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人类学哲学的视野考察"崇高"这一文化美学的有机元素,既有助于在纯粹精神领域里深悟人生的各种自觉目的和自由理想,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领域中,激励人们不断追寻有限生命的无限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我们不仅要关注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项目和样式,更要关注和研究这些项目和样式背后的文化环境,分析其在当时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而探索在现代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和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传统的东西正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似乎成了一个顾此失彼甚至互为代价的二难悼论.然而,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使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实现既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成功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民歌是我国蒙古族民歌中一支绚丽的花朵,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支奇葩。昔日的鄂尔多斯偏远闭塞,地广人稀。有着古老的游牧经济文化的积淀,人们面对辽阔草原及周边环境,从自然景观到社会百态,触景生情发而为声,生成数以千计的歌谣,而被称为内蒙古的“歌海”。 民歌是劳动者的口头创作。它是劳动者的心声,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契河夫语),它质朴真实,少矫柔造作,如同一面历史的镜子,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上认为法有地方性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人类学家对法的内涵的界定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的相对性并不能必然导致的法的相对性。吉尔兹讲的“法是地方性知识”是指阐释的象征意义的地方性 ,不能否定法律移植的可能性。中国法治实践中处理地方性与法律移植矛盾的一般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晋 《今日民族》2005,(11):15-16
在拉萨、在甘孜、在藏区,人们都知道他们现在使用的铜器来自云南的鹤庆,来自那里的能工巧匠;在鹤庆,秀邑的铜器加工和新华的银器雕刻一样家喻户晓。美丽的秀邑,清泉长流,绿树掩映。数百年来,这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秀邑是个白族村落。走进村子,“丁丁当当”,清脆的敲打声就传入人们的耳中,这是勤劳的白族群众在打制铜器发出的声响。踏进农户家,一个个各式各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的铜盆、铜桶堆积如山,而在家庭作坊旁,白族妇女精湛的打铜技艺更让人称奇。长年来,秀邑的居民们就以打铜为生、靠打铜致富,也创造了悠久的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