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试论我国机动车交强险及其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进军 《学理论》2010,(21):55-56
针对现实生活及司法实践中机动车强制保险中常见的问题,针对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存在时间差而出现衔接困难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紧密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立法本意,对中国机动车交强险及其赔偿责任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以期能对该法规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袁元 《瞭望》2007,(23)
公益性产品若无好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框架,难免陷入与民争利的尴尬境地到今年7月1日,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实施将满周岁,而其自实施之日起,便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作为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交强险去年一经实施,便引发了费率与保障相比是否偏高的争论。至今年4月初被指责存在400亿元暴利,  相似文献   

3.
孙德申 《学理论》2012,(18):70-71
讨论交通事故中机动车所有人的责任,应从应然和实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变迁可发现,交通事故中机动车所有人的责任随正义观念的不断发展而改变。不作区分地让机动车所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已不再符合当下的正义观念。我国现行法律亦随正义观念的改变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这符合国际船舶污染立法的趋势.有利于平衡海运各方当事人之问的利益,而且江苏省试点的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成功经验也说明在我国建立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药品法》是欧洲最早的一部关于产品责任的专门立法,其内容不仅涵盖药事行政,更兼及药品责任的构成、损害赔偿以及药品责任保险制度。系统的考察德国药品责任制度的立法背景,探讨其责任制度中关于药品缺陷、科技抗辩、诉讼时效以及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规范,对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制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真真 《学理论》2012,(5):66-67
201 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修改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通勤事故工伤认定标准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条例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由原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扩大到非机动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工伤职工的赔偿享受权益得到扩展和加强,这是我国社会法体系建设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权利的分类,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制定实施是中国权力制度体系建设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制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责任政府理论都十分重视责任及问责要素在权力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性,认为建构权力制度体系必须要同时考虑权力和责任两大要素,且最优的选择是实现权力和责任的对应。制定实施《问责条例》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即:填补了我国权力制度体系的要素空白,会显著提高我国权力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克服一些老大难问题的"利器";是消解"官本位"文化的良药。《问责条例》有三大亮点,即:从最核心的公权力机构即执政党开始问责,会对我国责任政府建设起到极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问责制度理念先进、原则科学;内容既短小精炼又不失制度元素的完备性。《问责条例》的主要短板是执行环节,应当充分吸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问责落空的教训,尽快实现问责的制度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传统强制责任保险偏重事后救济,风险规制功能有限。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创造性地引入第三方规制模式,实现了从事后救济为主到风险规制为主的功能转变,为强制责任保险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面临定位难以把握、投保企业消极响应、专业服务机构道德风险升高、责任分担机制不明等问题,导致其对公共风险的第三方规制效果受限。对此,应当完善风险等级评估和费率浮动机制,建立“保险机构—投保企业”双向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服务机构选择和监管机制,完善责任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成功经验有望为其他强制责任保险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己成为一种多发性社会矛盾。从传统政治、文化背景的视角看,行政调解作为医疗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笔者在分析现行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强化调解中立性、加强人员配置、完善调解程序等措施,以期为《行政调解法》的出台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文燕  李晓瑜 《学理论》2012,(25):100-101
现行侵权责任法以及环境保护法中对于受害人损害填补的力度不大,且制度的操作性较弱,通过确立社会化的损害风险分担机制可以补充现行法的不足,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限于其属于限额保险,对于影响面广、损害者众多的环境事故则无法全部赔付,因此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时事聚焦     
《瞭望》2008,(23)
中国(2008年5月31日-6月6日)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原则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会议决定,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公安部发布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自10月1日起施行,届时机动车所有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选取或者按机动车号牌标准规定自行编排的方式获  相似文献   

13.
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都分别制定了惩治贿赂犯罪的法律。从刑事立法方面看 ,香港现行的惩治贿赂犯罪法律有 :《防止贿赂条例》( 1971年 )、《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 195 5年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 1974年 )。澳门现行的惩治贿赂犯罪法律有 :《澳门刑法典》( 1996年 )、《澳门刑事诉讼法典》( 1997年 )、《贿赂处分制度》( 1987年 )、《反贪污暨反行政违法性高级专员公署条例》( 1990年 )。内地现行的立法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年 ) (以下简称《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96年 ) (以下简称《刑事…  相似文献   

14.
美国D&O责任保险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最复杂和最有影响力的责任保险制度,分析、研究美国D&O责任保险制度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当前我国D&O保险制度的发展存在困境的原因除了承保范围狭窄外,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的规定不清晰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柴芳 《学理论》2014,(1):118-119
证明责任问题在刑事证据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案件的公平公开处理,意义颇大。然而,我国于刑事证据能力方面的研究在整个证据法领域尚处于边缘地位。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证明责任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立法、司法实践上,都暴露出制度体系的匮乏,无疑阻碍了证据制度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立足于刑事证明责任内涵和制度价值的层面,结合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现状,以期对我国的刑事证明责任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医疗机器人开始运用于医疗领域,辅助医务人员诊疗疾病。由于立法的滞后性,我国现行医疗损害责任和产品责任难以解决智能医疗机器人侵权的归责问题。不妨借鉴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和俄罗斯《格里申法案》,将智能医疗机器人侵权纳入高度危险责任制度范畴,加强生产者对缺陷的证明责任,并且设立强制性保险制度和赔偿基金项目分散生产者责任,使受害者得到更好的救济。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可诉性,一直是学术界众说不一的热点问题,实践中的操作也较为混乱。根据行政法基本原理和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过分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行政确认行为,符合《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可诉具体行政行为要件的规定,并且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并不矛盾,最后得出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从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来看,“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基本原则,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虽然没有在条文中明确这一基本原则,但是从《条例》的立法目的、立法过程中的相关说明以及《条例》确定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基本制度来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仍然是坚持这一原则的。从《条例》的规定来看,  相似文献   

19.
正信访工作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作为司法渠道之外的救济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的。其直接的宪法依据是我国现行宪法第41条规定的公民的批评建议权以及申诉、控告和检举权。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信访条例》是我国目前信访工作领域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文件~([1]),是国务院制定的调整信访工作方面社会关系的行政法规。从《信访条例》的法律性质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以《土地复垦规定》为主的矿地复垦立法,在法律体系、立法理念、适用范围、管理体制、权利保障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应当肯定《土地复垦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立法成果,并从以下角度完善我国矿地复垦立法:以专章规定矿地复垦;转变立法理念,注重生态价值;扩大矿地复垦的范围;建立专门的土地复垦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矿地复垦规划制度;建立矿地复垦基金和复垦保证金制度;强化对复垦义务人的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