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认为。官员固然应比普通人显得“更有道德”,但“更有道德”应体现在什么方面,却值得推敲。对于握有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其道德感体现在“公德”和“私德”两方面,两者兼顾当然很好,但很多情况下不一定能兼顾,因为“私德”靠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社会舆论来调整,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11,(18):11-11
《南方日报》2011年6月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当前官员道德滑坡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失德”在少数干部身上尤为明显。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有的信念丧失、求神拜佛,有的趣味低级、包养情妇情夫……从某种意义上讲,官德不正问题,已经成为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SARS以来,我国政府以"问责"的方式处理多位失职高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官员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行制度与行政道德之间的空白,引发了人们对政府责任以及官员任职理念的思考。问责制在我国的推行表明了政府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的决心。本文着重对问责制的政治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建构历程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中国推行的官员问责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对其制度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洁身自好、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的做人之本;一身正气、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勤政为民,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应从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入手,抓领导带群众,抓关键带整体。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  相似文献   

5.
启程 《检察风云》2012,(1):66-67
官员道德问题是最近舆论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日前,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加强官德教育”的言论。刘奇葆在一次会议上坦言:“现在有一些干部实在是不像话,好赌酗酒,喝醉了就胡作非为。”  相似文献   

6.
官德,即官员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  相似文献   

7.
贪腐官员外逃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一般的职务犯罪。这些官员不仅贪污财产,还妄想"贪了就跑,一跑就了",妄想逃脱我国法律的掌控。这对于党的执政,对于人民对国家和法律的信任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必须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当前由于我国签订双边引渡条约较少,以及法律上无法对接等原因,追捕外逃官员难度很大。本文对目前较为代表性的几种处理模式作出分析,以期能找出当下替代引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道德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 《现代法学》2002,24(3):150-153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 ,它受道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优化道德环境是促进法治的重要条件。道德环境构成有许多要素 ,其中道德意识、道德主体、道德传统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加强道德意识 ,提升主体道德水平 ,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对依法治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求解美国经由政府道德法反腐败的法理逻辑,对我国当下转变反腐观念、创新反腐体系、提高反腐成效等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寻求宪法原则下的德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已经入宪,德治应当与法治这一宪法原则相容。我国古代有丰富的德治资源可资利用。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创建周王朝的初期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内容包括德政、统治者的私德、以德化民等,其核心是德政,传统德治与作为宪法原则的法治并不相容,它在政治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依据、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6个方面存在冲突,必须对传统德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之与法治相容,这包括赋德政以新的时代内容、对德的内容进行限制与改造、在法律安定的前提下发挥德的纠偏作用、对道德教化作民主转换等等。德治当从正官德始,并使之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对此我国在反腐败观念上应做到四项更新:第一.优选德治反腐向优选法治反腐的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原则在行政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行政道德之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集中反映其社会本质、阶级属性和职业特征。我国行政道德概括为一句话,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步步胜利的基本“法宝”。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实施,亦把它作为国家行政人员、党政干部必须遵循的行政道德原则,并在《公务员暂行条例》中予以确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曾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夏炎 《政府法制》2010,(20):12-13
目前,随着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日益深入,广大人民要求官员公开财产状况的呼声也随之愈发强烈。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韩国、瑞典等很早便开始实施了官员财产公开制,然而在我国古代,由于君主专制政体的存在,官员的财产公开尚未形成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成非常注重德育,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题“道德即是教育”.他还总结和发展了资产阶级的道德经验,提出了许多德育方法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我国德育的一些问题,结合杜威的德育方法,本文提出在我国学校实行交互主体性德育、体验德育等改变当前我国德育现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费鹍 《法制与社会》2010,(24):231-231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党的十七大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希望和要求。因此,认真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和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格,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贾玥 《政府法制》2011,(28):33-33
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今年6月以来,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受访专家认为,我国法律并未直接介入官员私生活领域,官员的道德缺失,多是"民不举官不究"。对官员生活腐化堕落监督乏力,是丑闻频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一年间,全国范围内有一大批官员因为相关责任事故引咎辞职或被免职。这一次被问责的官员涉及的层级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处理速度之快在中国的官员问责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官员问责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问责事件,结合国外问责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本文对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度进行分析,探求我国官员问责如何由风暴型向程序化、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一些公共事故的出现,官员问责制日益走进公众的视野。官员问责对于整肃吏治、加快实现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的分析了这一制度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