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与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运行一直采取以政府特别是警察治安行政为主体的社区治安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化的兴起,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由此构成中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决策背景和基本的策略原则,但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政治过程、行政过程、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产生的偏差以及由此引起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设计、构建和运行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新审视和构建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及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模式,建立起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为指导的一种新的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认知框架和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制度创新体系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治安防控体系是城乡结合部社区治安的"保护伞",在预防、打击犯罪,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将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治安主体、客体和治安环境等因素分析了这一地区社区治安的现状,建构了社区治安的防控体系(PCN),分析了这一防控体系的保障机制,对于改善这一地区的治安环境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对执行主体的定位、具体表现、法律来源都存在分歧。导致此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国社区矫正定位过于狭窄,并由此导致在执行主体上有违法之嫌。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问题应该统一认识,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应是司法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4.
刑事执行一体化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与刑事理论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刑事理论学界居主流的观点。在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国际趋势的背景下,我国刑事执行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改革一实践,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矫正执行体制。立足于我国现行社区矫正执行体制的立法冲突和现存问题,建议从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定位、机构与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建构我国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2013,(5):40-41
过去五年是湖北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为实现社区矫正全面试行后、尤其是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为刑罚执行主体后的新发展,湖北省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实现了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五年间,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7447人,解除矫正24912人,现有22535人,重新违法犯罪率仅为0.75‰。一、抓关键,重视机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肖燕  杜霞 《法制与社会》2012,(31):79-80
社区矫正是一种利用社会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通过对济南某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证调查发现,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司法所执法权缺失与自身资源匮乏;社会参与力量发育不成熟;监管手段陈旧,效率不高,教育矫正工作力度不足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创新矫正模式,完善矫正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的通知》以来,社区矫正试点逐步向全国范围扩展,社区矫正执行主体逐步更换为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转而成为配合角色。应当说,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行,必然要求实现社区矫正机构设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是,社区矫正机构设置问题至今未能解决,两高两部的《通知》并未明确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本文以此为题,试探讨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构建及如何加强其执法力度与效果问题,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监外执行中的社区矫正是在构建犯罪防控体系的现实需要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职务罪犯社区矫正更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本文主要以社区矫正具体实践为切入点,归纳了职务犯罪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检察机关介入职务罪犯社区矫正具体实践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纵观世界刑法的发展轨迹,刑罚体系呈现出不断向轻缓化方向发展的总趋势。这既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刑罚执行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正式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这标志着我国刑罚体系向轻缓化方向的发展又迈进了一大步。由于我国社区矫正执行起步晚,体系建设不健全,因此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立法不健全,执行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社区矫正对未成年犯问题没有真正作出制度性安排。社区矫正的制度框架中必须包含对未成年犯的专门设计。社区矫正中法律主体的资格认定可归依到对利益的判断与考量。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法律主体的体系应包括矫正对象未成年犯、矫正主体国家、社会、家庭。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律主体行为框架的设计,须考虑未成年犯矫正目标与制度属性之互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深入开展雪亮工程、城市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和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而农村治安由于防控面宽、工作量大、治安基础设施差、警力不足等原因,成为整体社会治安的薄弱环节。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杏 《中国司法》2009,(4):79-83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之初,试点地区北京的主要工作理念是现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是对原有的由公安机关作为执行主体的社会服刑工作的继承与改革完善。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社区矫正工作的定位是刑罚执行活动,执行主体与执行对象没有改变,但具体的执行工作与矫正内容是由国家司法行政系统的基层司法所及专业社区矫正人员承担与负责落实。司法部2005年《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肯定了这种做法。但这种实际执行工作与履行法律手续相脱节的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闵行区社区矫正中心是较早成立的一家社区矫正单位,一直以来积极探索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执法,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社区矫正对象测评满意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的历史、现状与重大理论价值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康树华 《法学杂志》2003,24(5):21-23
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它不仅能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而且有利于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国外社区矫正的历史与现状 在国外,社区矫正(CommunityCorrection),亦称之为“社区矫治”,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  相似文献   

15.
张昱 《中国司法》2005,(10):75-78
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拓展和不断深化,社区矫正制度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在拙文《社区矫正制度的社会学视野》①中,笔者曾提出社区矫正制度不是单一的刑罚执行制度,而是一种复合性制度。本文进一步展开这一命题,认为复合性社区矫正制度是法律制度与矫正制度的统一,其实施主体是既有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的政府、社会和市场,其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一、复合性社区矫正制度的必然性已有的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大多从法学的视角提出问题,其研究大多以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为基础,从法律制度完善等角度提出相关的制度建设建议②。这些研究对我国…  相似文献   

16.
铜梁辖区范围内,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每个社区有责任民警,每个小区有保安巡逻,每个重点部位有图象监控。通过网格布岗、网格有警,网格有"眼"、路有巡逻、小区有防、主动监控。对铜梁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维护好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重庆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发端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制定社区矫正法”纳入重点领域立法范围.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社区矫正为样本,对社区矫正实践中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按照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主要靠政府、矫治主要靠社会的思路重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确立司法行政机关的刑罚执行主体地位,并建立社区矫正垂直管理体系;扩大社区矫正类型,增设社区服务刑;细化操作规程,完善入矫阶段的调查评估制度,加强交付执行环节的衔接,实施“互联网+社区矫正”工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明确收监执行主体确保责任落实,以期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上海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充分认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非监禁刑执行和社区矫正的科学体制、提高社区矫正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实行全程化网络监管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下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只适用于被法院判定有罪的人。基于未成年人的主体特征,对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不应仅仅局限于法院审判阶段的监禁刑替代措施和审判后的非监禁刑罚执行,还应将审判前的侦查及起诉阶段纳入到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即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构建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迅速扩大以及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诸如如何调动和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积极性,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依据社区矫正对象个体情况的差异性,落实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和矫正处遇,体现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以及如何依法处置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维护正常的社区矫正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等涉及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的行为评价、考核及其奖惩的相关问题,成为试点省(市)构建社区矫正制度体系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众所周知,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